秦嶺生物學野外綜合實習基地

"秦嶺南坡中高山地(海拔1

基地環境

旬陽壩

位於秦嶺中段南麓,處於月河梁和平河梁之間,是1984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寧陝縣第一個建制鎮。全鎮轄4個村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045人,總面積176平方公里。全鎮耕地面積2027畝,基本農田1340畝,人均0.8畝,主產玉米、土豆。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56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66元,人均占有糧食605公斤。鎮政府駐地旬陽壩村,距縣城50公里,距西安市138公里,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商貿金融和交通、通訊的中心,占地面積約1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2000餘人。旬陽壩鎮地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300m,最高處為平河粱。境內山嶺縱橫,峰巒疊嶂,森林茂密,植被完好。森林資源豐富,森林面積26萬餘畝,森林覆蓋率達97%以上,林木主要有松、杉和木質堅實、供建築用的落葉喬木等,還有國家一級珍貴保護樹種紅豆杉;盛產天麻、豬苓、黨參、五味子等中藥材;野生珍稀動物有牡羊、大熊貓、錦雞、果子狸等;林特產品有食用菌、生漆、松籽、蜂蜜等;礦產資源主要有鉬、鎂、雲母、大理石、滑石等,其中已探明滑石礦床18l.1萬噸,金屬鉬礦1354噸,鉬礦已成功開採;生態旅遊資源豐富,平河粱是旅遊、避暑的最佳場所,月河村腰竹溝溶洞群和旬陽壩旅遊度假村正在籌建當中。
境內交通便利,通訊便捷。210國道縱貫全鎮,有3條四級公路分別連線太山廟鄉、皇冠鎮和鎮安縣月河鄉。2001年開通了移動通訊。目前村村實現“三通”,電視覆蓋率達80%,電、公路和電話通組率達100%。

秦嶺

一 、秦嶺山區的基本概況
秦嶺地處陝西省西安南部,為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橫穿中國東西總長1500 km的大山系。它從青海省的西傾山起,中經隴南、陝西,到鄂豫皖的大別山,在陝西境內連綿約500 km,是黃河、長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和我國南北方地理分界線。它阻擋我國冬、夏季風的南北流通,實屬中國最大的“擋風牆”。其北坡為溫帶氣候,南坡為亞熱帶氣候,植被、景觀分界明顯。由於南北高低氣候溫差大,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秦嶺又是中國重要的生物基因庫。國際著名的秦嶺保護區群(包括太白山、周至、佛坪、長青、牛背梁和伏牛山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1個縣級保護區)生活著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䴉等珍稀野生動物,連綿的原始森林中分布著大量國家一、二級珍稀保護植物。
秦嶺還是從關中翻山越嶺通往陝南、四川的必經之路,古時又稱其為“天下之大阻”。秦嶺是中國南北地質、氣候、生物、水系、土壤五大自然地理要素的天然分界線和交匯帶,生物種類非常豐富,被稱為世界罕見的“生物基因庫”,是中國首批十二個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之一。
秦嶺是我國著名的大山之一,主體橫亘於陝西省南部,曾經歷多次造山運動,其山脊多在海拔2000~3000米,最高峰─太白山的高度為3767米,是中國東部地區最高的山峰。秦嶺的動物種類的豐富度也較高。據不完全統計秦嶺山脈共記錄到鳥類338種。在這些鳥類中,國家保護鳥類、特有鳥類近20種,其中朱䴉是世界矚目的珍稀鳥類。目前已知秦嶺地區的獸類約有140種,其中國家一類保護物種8種,二類保護物種11種。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中國特有的珍稀物種均在該生態區中分布。
秦嶺地區雖然已經有太白山、周至、佛坪、長青、牛背梁和伏牛山6個國家級保護區和1個縣級保護區,受保護的面積為25.7萬公頃,占秦嶺生態區總面積的2.9%,但是仍然有很多因素威脅著那裡的野生動物的生存。
秦嶺東西長約400~500公里,南北寬:20~180公里,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並有不少2,500米以上甚至3,000米以上的山峰,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秦嶺是一個北仰南俯由古老變質岩組成的巨大斷塊山地,北坡翹起而十分陡峻,斷崖如壁,河谷深切,多瀑布、急流、險灘;南坡較緩,河流受岩性與地質構造控制,寬谷與狹谷交替出現,並有許多堆積著第三紀紅色岩系及第四紀鬆散沉積物的山間斷陷盆地。秦嶺東段較低,主要由海拔2,000米以下的中低山、丘陵、山間盆地與河谷組成,地勢向東南傾斜。
秦嶺南坡低山丘陵區屬北亞熱帶,氣候溫暖,雨量較多。多數人認為,北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應是秦嶺南坡海拔800~1,000米等高線。秦嶺南坡中高山地(海拔1,000米以上)為水源涵養用材經濟林區,其東段和中、西段在氣候、森林分布和林相都有明顯的差異。東段森林覆蓋率低,林相殘敗,經濟樹種較多,中、西段森林覆蓋率較高,林相較好,陝西省的主要森工採伐企業均分布在此範圍內,是陝西省主要的木材產區。因此,以柞水縣的東界為界線,將秦嶺南坡中高山地為水源涵養用材經濟林區劃分為中、西段中高山地水源涵養用材林亞區和東段中山地水源涵養經濟林亞區。秦嶺南坡低山丘陵區(海拔1,000米以下)為經濟用材林區。
秦嶺林區屬於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地帶和北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地帶,有林地面積占全省有林地總面積的54%,是陝西省最大最主要的林區。絕大部分為次生林,原始林主要分布在太白、周至、佛坪、寧陝等縣的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的高山區。森林主要分布於高中山區的中西段。東部的商洛地區,森林破壞嚴重,林相殘敗,復被率低。秦嶺南北坡的淺山區,森林破壞極為嚴重,絕大部分成為荒山禿嶺或呈灌木林狀態。秦嶺山體龐大,自然條件複雜,定居著相當豐富的植物,它含有華北、華中和華西的區系成分,並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布帶譜。除南北坡基帶具有明顯的不同外,其餘各帶南北坡只有量上和高度上的微小差異(南坡各帶海拔範圍比北坡一般要升高100~200米)。總的看來,由下向上分別為:
(1)秦嶺北坡山麓側柏林帶
主要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下地區,以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為主,生長緩慢,人為破壞嚴重,呈片狀分布,己不成帶。
(2)秦嶺南坡具有常綠闊葉的針闊葉混交林帶
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地區,主要成林樹種為麻櫟(Quercus actissima)、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側柏,呈塊狀分布,並有油桐(Vernicia fordii)、棕櫚(Trachycarpus fortune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油茶(Camellia sp.)、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金桂(Osmanthus fragrans)等。原有的天然林破壞殆盡,多為栽培的人工林。
(3)松櫟林帶
海拔在700~2,200米之間,它是所有帶譜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帶。本帶可分為兩個亞帶:
①以栓皮櫟為主的櫟林亞帶
海拔範圍700~1,300米,栓皮櫟(Q. variabilis)林占絕對優勢,多為萌生林,林相不整齊,只有在交通不便的地方才有實上林,林相較好。以茅栗(Castanea sp.)、槲樹(Q. dentata)、化香樹(Platycarya strobilacea)為優勢的林分也有分布,其它樹種主要為山楊(Populus davidiana)、銳齒櫟(Q. aliena var. acuteserrata)、楓楊(Pterocarya stenoptera)等。在南坡尚有青岡櫟(Cyclobalanopsis glauca)、絲栗、新津儲、蠻青岡(C. oxydon)、玉蘭(Magnolia sp.)等,在農田附近有杉木、油桐等。
②夏綠闊葉松樹林亞帶
分布於海拔1,100~2,200米的範圍內,所占面積最大,種類繁多,尤以南坡為甚。主要樹種為華山松(Pinus armandi)、油松(P. tabulaeformis)、山楊、銳齒櫟、川樺(Betula sp.)、亮葉樺(B. luminifera)、鐵杉(Tsuga chinensis)、漆樹(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白皮松(P. sp.)等40餘種。華山松主要分部於南坡的西部,海拔範圍在1,700~2,200米之間,大小蠹為害嚴重。油松分布於海拔1,100~2,000米,集中分布於南坡,西部較少,向東逐漸增加,而形成純林,病蟲害較少。山楊林分布於海拔1,100~2,200米的範圍內,多呈塊狀分布,在上部多與華山松伴生,病腐較輕。櫟類主要分布於1,100~1,800米範圍內,以銳齒櫟為主,遼東櫟(Q. liaodongsis)主要分布在上部,面積很小。
(4)樺木林帶
分布於海拔2,100~2,600米之間,主要樹種為紅樺(B. albo-sinensis)和牛皮樺(B. utilis),多在2,200~2,500米之間形成純林。毛紅樺分布於上部,大面積的林分多分布於北坡,林相較差。紅樺多分布於山坡的中下部,林相較為整齊。
(5)冷杉林帶
分布於海拔2,400~3,000米之間,主要樹種為秦嶺冷杉(Abies chensiensis)、岷江冷杉(A. faxoniana)和少量的巴山冷杉(A. fargesii)。秦嶺冷杉主要分布於中部和下部,面積大,範圍廣;岷江冷杉分布於上部。一般都能形成林相整齊的林分,主要集中分布於秦嶺南坡,除太白梁地區呈較大面積的分布外,南坡主要支梁的山脊部也均有分布。
(6)落葉松林帶
分布於海拔2,000~3,35O米之間,生長緩慢,樹幹彎曲、矮小,林相不整齊。
(7)高山灌木帶
分布於海拔3,350米以上地區,主要灌木為密枝杜鵑(Rhododendron sp.)、爬柳(Salix sp.)及高山繡線菊(Spiraea sp.),一般生長矮小,高多不過50厘米。
二、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基本概況
陝西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1965年9月經原陝西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建立,1986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5年加入了人與生物圈-“中國生物圈保護網路”,是以保護暖溫帶山地森林生態系統和自然歷史遺蹟為主的綜合性保護區。太白山保護區是以保護生物多樣性、自然景觀、第四紀冰川遺蹟、古文化遺產和重要的水源涵養地為總目標的一個綜合性的保護區。
太白山保護區位於秦嶺山脈中段, 地跨太白縣、眉縣和周至縣三縣。東起周至縣的西老君嶺,西至太白縣的鰲山,北起眉縣營頭黑虎關,南達周至縣的龍洞溝口,東西長45km,南北寬30km,地理坐標在東經107°22 ′25″~107°51′30″和北緯33°49′30″~34°05′35 ″之間,總面積56325公頃。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米,是中國大陸東半壁的最高峰。
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理位置特殊,生態環境複雜,生物多樣性豐富。保護區森林面積45725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2.2%,森林總蓄積705萬立方米。秦嶺山脈沿東西方向貫穿整個保護區,將保護區分為南坡和北坡。太白山保護區植被垂直帶譜十分明顯,北坡自下而上依次為落葉櫟林帶、樺木林帶、針葉林帶、高山灌叢草甸帶4個植被帶譜7個亞林帶,堪稱“活的教科書”、“天然植物園”。區內有種子植物1899種,苔蘚植物253種,蕨類植物120種,其中太白山特有種子植物40餘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獨葉草、紅豆杉、太白紅杉、連香樹秦嶺冷杉等9種。複雜多樣的生態環境,孕育了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資源。據調查,太白山有獸類64種,鳥類192種,兩棲類9種,爬行類14種,魚類6種;不完全鑑定的昆蟲有1435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林麝和豹等5種,二級保護動物28種。本保護區為大熊貓現今分布的最北界,有著極為重要的科研價值。
保護區地處我國西北部暖溫帶南緣,屬典型的內陸季風氣候區。在高大山體的影響下,太白山南北坡氣候差異明顯,並具有典型的亞高山氣候特點,形成明晰的垂直變化和氣候帶。冬季受蒙古高壓控制,盛行偏北、西北氣流,乾燥寒冷,降水偏少;夏季受大陸低壓控制,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向華北楔入,在不時受到北部冷氣流的擾動下,溫暖濕潤氣團被抬升形成降水,氣候炎熱而濕潤;春、秋兩季由於處於冬、夏兩季的過渡期,氣候變化較大,因而形成四季分明的氣候特徵。從氣候的垂直變化來看,由低向高依次出現了山地暖溫帶、山地溫帶、山地寒溫帶和山地亞寒帶四個氣候帶。
太白山低山區廣布黃土,中山區為花崗片麻岩形成的峰嶺地貌,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亞高山區,保存著較為完整的第四紀冰川遺蹟。在古冰川侵蝕作用下,形成以拔仙台角峰為中心的冰蝕槽谷、冰斗湖、石海、石河、石環等冰川冰緣地貌,是研究古氣候、古生物、古土壤、古地理的“地質博物館”。
保護區的土壤在全國土壤地理分區中,屬黃河中下游、華北山地秦嶺北側伏牛山褐土、棕壤區。但由於氣候、生物、地質、地貌等成土因素的複雜組合和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土壤表現出類型繁多的特點,而且呈現明顯的垂直帶譜。
太白山是秦嶺山脈的最高峰,它山體高大,森林茂密,是渭河和漢江主要支流的發源地。其流域面積在百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條。湑水河源遠流長,是漢中盆地的主要灌溉水源之一,也是南水北調工程中線引水的重要水源,滋潤著陝西的魚米之鄉;石頭河、黑河迂迴曲折,水量豐足,水質優良,是西安市及關中城市和農業用水的重要水源。
太白山自然保護區的自然景觀以其高、寒、險、奇、秀、雄、古、富饒為特色,關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積雪六月天”就在本保護區內。本區以其獨特的“太白明珠、拔仙絕頂、平安雲海、斗母奇峰”等太白山八景為代表的自然景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分布於區內的道、佛教寺觀,不僅吸引著國內眾多的遊客,而且在發展生態旅遊方面有較大的潛力,同時還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和科研價值。
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跨眉縣、太白、周至三縣,與三縣9個鄉鎮33個行政村的部分區域,區內有村民1戶,宗教寺觀(或遺蹟)33座,周邊與1個林業局(5個林場),3個國營林場,3個森林公園,2個自然保護區毗鄰。
三、蒿坪保護站基本情況
蒿坪保護站位於秦嶺北麓,海拔1100米,是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拔最低的地區,其主要任務是保護自然資源。
保護站周圍地形複雜,處於低山丘陵向低山的過渡地區,屬於農耕帶向森林的過渡地帶,自然景觀以低山丘陵和低山峰嶺溝谷地貌為主,具有多種生境條件。森林植被屬於暖溫帶南部落葉櫟林亞地帶,以低山次生落葉闊葉林為主,主要的植物群落有:栓皮櫟林、銳齒櫟林、板栗林、溝谷闊葉雜木林和側柏林及低山雜灌叢。植物種類繁多,以華北植物區系成分為主。
野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以古北界動物為主,主要的類群有:鬣羚、斑羚、狗熊、林麝等,主要的鳥類有金雞、環頸雉、畫眉等,昆蟲種類繁多,包括像著名的中華虎鳳蝶等。
保護站所在的蒿坪地區是保護區區劃的教學實習區,可供教學實習的場所包括:蒿坪-點兵場、劉家崖-斗母宮、蒿坪-葦子灘-店子、蛟龍寺-蒿坪、蒿坪後溝、大蔡家溝、小蔡家溝等多處,總面積達3175公頃。是較為理想的教學實習場所。
蒿坪地區除植被和地貌景觀外,還有一些有名的旅遊資源,如點兵場瀑布、黑虎關梯級瀑布,蔡家溝冰洞、劉家崖古楓幽徑等;已有千年歷史的蒿坪古寺也是太白山著名的人文景觀之一。

實習內容

植物學
動物學
生態學

實習隊伍

任 毅 博士
田先華 教授
馬 驥 副教授
張小卉 講師
李金鋼 教授
於曉平 教授
許升全 教授
尤 平 教授
李曉晨 教授
李 力 副教授
梁 剛 副教授
魏朝明 講師
趙洪峰 講師
郭 華 講師輔導員
邰發道 教授
朱志紅教授
王孝安 教授
肖婭萍 教授
劉芳碩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