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太子扶蘇墓

扶蘇,這位在僅存15年的秦王朝里,倍受後人尊崇的太子,死後葬於綏德城內疏屬山頂。墓呈不規則形,長約30米,寬4.8米,高6米。墓區保護面積9000平方米,墓旁原立有“秦長子扶蘇墓”石碑一塊。明嘉靖23年(1544),知州王澗潤曾在山腰修築扶蘇祠。1934年國民黨統治期間,築八角磚亭一座。此處山環水繞,視野開闊,極目遠眺,群山似萬馬奔騰,勢壯聲威;山下二水又如長龍深潛,呼之欲出。秦太子扶蘇墓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詞條已載入《中國名勝詞典》。

在綏德,許多古蹟和扶蘇有關。有登高望遠觀景抒懷的太子賞月台;有無定河畔巡視軍隊用的閱兵台;有嗚咽泉和扶蘇墓。這些至今或毀或存的古蹟,還有代代延續相傳的生動故事,都久遠地傳達了民間樸素的道德理念,以及人們對這位太子的懷念之情。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結束了天下大亂的局面,建立了空前大一統的王朝,覺得國王這一概念,也不能表達自己的豐功偉績,就取“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之意,自稱為皇帝。自以為了不起,卻幹了許許多多蠢事;既蠢又殘的一件事,就是史稱的“焚書坑儒”。這些行徑,讓很有良知的長子扶蘇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就寫了封信,對自己的父親提了些意見。對這諫書對這一片赤誠之心,秦始皇卻很不高興,一怒之下,把長子扶蘇貶至上郡。
在秦朝時,全國有36郡,陝北的大部分地方都歸上郡。當時,這裡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守護,抗擊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扶蘇擔當監軍。他們仗打得很好,數次交戰取勝,把匈奴越趕越遠;同時又完成了一項龐大的工程,修築了條大道,全長1800里。從今鹹陽淳化縣起,越子午嶺,經延安安塞等地,進入榆林境,直修至內蒙古包頭以西的古九原郡。這條道,在榆林境內尚有數處遺蹟可尋。史書上稱為“秦直道”,現在也被譽為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
當了皇帝的秦始皇,喜歡帶著大隊人馬和身邊的一夥小人四處遊玩。始皇37年(前210),在第5次出巡的途中,得了重病。細想還是扶蘇有能力可繼承皇位,便留下遺詔,在路途中死去。同行相隨遊山玩水的權臣李斯、趙高和愚笨無知的兒子胡亥,見始皇死,又喜又懼,議定秘不發喪,命人照常供應飲食,往都城鹹陽急返。路上又策劃改詔書。偽詔嚴斥扶蘇不孝,蒙恬不忠,賜二人就地自盡。
原本就因直言頂撞始皇、遭受發配的扶蘇,接過詔書,對不孝的斥責,沒有絲毫懷疑,進了內室,準備自裁。蒙恬勸阻說:“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扶蘇對蒙恬曰:“父賜子死,尚安復請?”話雖如此,忠厚之心卻極為沉痛,又無人傾訴,便騎上馬,出了城,來到了五里外的盧家灣,看見一處石壁,下邊有一眼清泉,便對泉訴明心跡後,含淚自殺。
這眼泉,終年由石壁間清水點滴而成,聲音時斷時續,就似扶蘇在為自己哭訴沉冤。後人相互傳說,這裡廣為人知被稱嗚咽泉。唐朝胡曾作《殺子谷》一詩寫道:“舉國賢良盡淚垂,扶蘇屈死戍邊時;至今谷口聲嗚咽,猶似當年恨李斯。”
扶蘇,這位在僅存15年的秦王朝里,倍受後人尊崇的太子,死後葬於綏德城內疏屬山頂。墓呈不規則形,長約30米,寬4.8米,高6米。墓區保護面積9000平方米,墓旁原立有“秦長子扶蘇墓”石碑一塊。明嘉靖23年(1544),知州王澗潤曾在山腰修築扶蘇祠。1934年國民黨統治期間,築八角磚亭一座。此處山環水繞,視野開闊,極目遠眺,群山似萬馬奔騰,勢壯聲威;山下二水又如長龍深潛,呼之欲出。秦太子扶蘇墓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詞條已載入《中國名勝詞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