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書是“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以下簡稱“論壇”)演講錄第三輯,共收入“論壇”2005年全部演講l2篇,並附錄“論壇”三年回顧以及2003—2005年國內媒體關於“論壇”的相關報導節選。
“論壇”演講者分別為著名學者、專家和我國政府高層領導等,內容涉及政治、科技、經濟、環境、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等與中國協調、壘成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既體現了高深的學術造詣,又具有堅實的人文底蘊,旨在促進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結會、科學精辛申與人文精神的融通。
編輯推薦
“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以下簡稱“論壇”)由中國著名科學家路甬祥和著名理論家鄭必堅共同倡導發起,由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主辦、高等教育出版社協辦。
“論壇”邀集中國高層領導、外國政要及國內外著名學者和專家,就人們共同關心的政治、科技、經濟、外交、環境、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等方面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學術研討和交流,從科學與人文的角度研究國家戰略問題,從國家戰略的高度探討科學與人文的發展,致力於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結合,致力於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貫通。
自2003年4月至2005年11月,“論壇”已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成功舉辦了37場主題報告會,在社會各界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目錄
吳敬璉 著名經濟學家
中國應當走一條什麼樣的工業化道路(2005年12月3日)
李培林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構建和諧社會推動社會發展(2005年4月28日)
劉燕華 科技部副部長
科技發展趨勢與國家創新體系(2005年11月25日)
秦大河 中國氣象局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的氣候與環境演變(2005年4月27日)
孫鴻烈 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我國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2005年4月27日)
解振華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原局長
構建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基本戰略(2005年4月28日)
陳建民 中國地震局局長
我國地震災害和防震減災(2005年12月3日)
王濤 石油工業部原部長
中國的和平崛起與能源挑戰(2005年4月29日)
傅成玉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經理關於能源安全的思考(2005年11月25日)
秦伯益 軍事醫學科學院原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文理交融多元並舉(2005年11月18日)
石元春 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從農業發展歷史看科技與人文的互動(2005年4月29日)
陳雲林 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從歷史的縱深談台灣問題與我對台工作(2005年11月18日)
附錄:
“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三年回顧(黎歌)
媒體相關報導摘選
書摘
中國應當走一條什麼樣的工業化道路(2005年12月3日)
演講人:吳敬璉(著名經濟學家)
主持人:王霽(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
很高興能夠跟我們科學界的朋友們討論一下工業化的道路,或者我們叫做增長模式的問題。這可能是黨中央所提倡的科學發展觀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對這個問題怎么理解更為科學,現在還在討論之中,我只是說一點個人的意見,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我今天想講五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在增長模式和工業化道路問題上我們現在面臨著什麼問題?
可以說,現在我們所遇到的許多具體問題,一個很重要的根源就是產生在增長模式或者工業化道路問題上。比如說礦難不斷發生,有各種原因,其中恐怕有一個原因是人們不太注意到的,就是增長模式的問題。現在我們採取了粗放的增長模式,這個問題沒有解決,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要求經濟快速增長,就一定會對於能源提出很高要求,要求能源增產也要快。我們現在都知道,我們主要依靠的能源是煤炭,而大概有40%的煤礦安全不達標。這種情況下,能源的供應仍然非常緊張,不夠用。如果說礦難的發生是因為執法不嚴,這是對的,是有執法不嚴的問題,有一個官商勾結的問題,執法無法貫徹下去。但是除了在執法方面要加強努力之外,我們的增長方式要改變,如果增長方式不改變,即使40%的安全不達標的煤礦都停下來,那只能使能源的緊張程度比現在還要嚴重,不知道要到什麼程度。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就需要在其他方面的改進之外還有一個增長方式的轉變問題。
中國經濟遇到的一個基本的問題,就是我們採用什麼樣的增長模式,採用什麼樣的工業化道路的問題。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按照經濟學家的習慣,先得有一個分析的框架和理論上的框架。
從開始工業化到現在,先行工業化國家大致上經歷了三個階段,在這三個歷史階段中,各有自己不同的增長模式或者叫做工業化的道路,在理論上有不同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