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太空之前的準備工作
伴著晨曦,“神十一”攜景海鵬、陳冬兩名航天員以及迷你“航天員”“秋豐白玉”升入太空。“秋豐白玉”是蠶寶寶的名字,作為迷你版的“航天員”,你可別小看它,此次上天它可是身負重任,要陪同兩名航天員一起在太空工作生活,展開自己的太空之旅。那么為了讓蠶寶寶升空都做了什麼準備工作?太空中,蠶寶寶做些什麼呢?
萬全準備
確保萬無一失
“秋豐白玉”是中國科學家培育的改良桑蠶種,其體質較強健,產量較高,特別適宜於中秋期飼養,這也是選擇它作為迷你“航天員”的理由。為了讓蠶寶寶入住“天宮”,科學家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首先,蠶寶寶需要一個“家”。為此科研人員專門請教生物學專家,採用大量小巧思、小設計,精心製造出形狀像膠囊、手掌大小的“太空之家”。這個集尖端科技於一體的“家”,要時刻保證其空氣清新、溫度適宜,整潔乾淨。因此,科研人員在“屋頂”預留了足夠的透氣孔,保證空氣流通,同時,在“地板”上預留了清潔孔,方便航天員清理蠶沙。
其次,要保證蠶寶寶的生命安全。火箭發射階段的加速度會給航天員施加巨大的壓力,因此他們都會穿上航天服保護自己。那么,蠶寶寶當然也需要一件“航天服”來保護自己了。科研人員把它們包裹在一種特殊的填充物里,用來吸收巨大的衝擊和振動,再放入“太空之家”,確保旅途的萬無一失。
最後,為了能吐絲結繭,必須保證吃得飽,運動好。科研人員為蠶寶寶精心設計了“食堂”,即小房子兩側的鋁合金端蓋,裡面填滿了味道鮮美的食物,為了方便給蠶寶寶“加餐”,專門設計成螺絲結構,可以隨時擰下添加食物。另外,不能因為身穿“航天服”影響吃飯,填充物中間預留了一條通道,餓的時候可以爬到兩側的“食堂”吃。
吃飽了當然要運動起來,為避免蠶寶寶在微重力作用下飄浮起來,屋子的內壁進行了粗磨砂處理,粘上一種特殊無紡織布,蠶寶寶想怎么爬就怎么爬。
到了“天宮”裡面,航天員輕鬆取出填充物,蠶寶寶脫下“航天服”,這樣它就有充分的空間搖頭擺尾吐絲結繭了。
艱巨任務
太空吐絲結繭
此次“太空養蠶”實驗是由香港中學生設計的,他們介紹說,本次實驗的雛形是在太空製作以太空蠶絲為原材料的宇宙飛行服,後經調整,變成“研究蠶蟲在太空變態過程”的方案。這個實驗同時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的重要任務。曾擔任“東方紅一號”衛星、“天宮”、“嫦娥”系列飛行器等重大製造任務的529廠,同時也是蠶寶寶“太空之家”的製造者。
本次實驗具有觀賞性強的特點,能通過觀察蠶寶寶在太空微重力情況下的生長情況,同步對比在地球生長的情況,找出兩者的區別。
“我們在地面已進行了充分的訓練,將在‘天宮二號’組合體運行期間開展實驗,相信能達到預期的實驗效果。”“神十一”航天員陳冬說。
從近日太空中發來的視頻來看,蠶寶寶已經和航天員們一樣脫下“航天服”了,目前生長狀態良好,白白胖胖、個頭很大,而且還跟著航天員景海鵬的手指做遊戲,看起來其樂融融。
據“太空養蠶”實驗設計者說,預計蠶寶寶在升空8天后開始吐絲結繭。作為名副其實的“小吃貨”,蠶寶寶現在可能還在不停地吃,為結繭做準備。
眾所周知,在地球的重力作用下,蠶寶寶在吐絲結繭時會順著“8”字形由外至內吐絲成繭,吐絲的角度、長度都經過極為精密的計算。這是蠶寶寶千百萬年來形成的本能,已牢牢地“刻錄”在基因里。
不過,太空中幾乎沒有重力,因此也沒有所謂上下左右的方向,那蠶寶寶還能精確地按照“8”字形吐絲結繭嗎?吐出來的絲和重力作用下的絲有什麼不同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登上太空之後
六隻蠶寶寶太空吐絲結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