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聽雨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秋水·聽雨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納蘭性德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

秋水·聽雨誰道破愁須仗酒,酒醒後,心翻①醉。正香銷翠被②,隔簾驚聽,那又是、點點絲絲和淚。憶剪燭幽窗小憩③,嬌夢垂成,頻喚覺一眶秋水。 依舊亂蛩④聲里,短檠⑤明滅,怎教人睡。想幾年蹤跡,過頭風浪⑥,只消受、一段橫波⑦花底。向擁髻⑧燈前提起。甚日還來,同領略、夜雨空階滋味⑨。

注釋

①翻:同“反”。

②香銷翠被:喻指愛妻已不在身邊,自己孤單寂寞。 

③憶剪燭句:意謂曾經一同在小窗前休息,剪燭夜話。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更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譚宣子《西窗燭·雨界江行自度》:“待淚華、暗落銅盤,其夜西窗剪燭。”

④蛩(qiong}:蟋蟀。

⑤短檠:短柄之燈,參見《虞美人》(黃昏又聽城頭角)注①。

⑥過頭風浪:渝指生活中不十分平靜。

⑦橫波:水波閃動,比喻女子轉動的眼睛。賀鑄《憶仙姿》:“羅綺叢中初見,理鬢橫波流轉。”

⑧向擁髻句:意謂在燈燭前對著你擁髻相問的情景。向,與、對之意,介詞。 擁髻,捧持著髮髻,是為女子心境淒涼之情態。朱敦儒《浣溪沙》:“擁髻淒涼論舊事,曾隨織女度銀梭,當年今夕奈愁何!”

⑨夜雨句:語出南朝何遜《臨別與故游夜別》:“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

譯文

秋水、聽雨,這是容若的自渡曲,寫一個眼睛如秋水般寧澈清瀲的女人,這女人讓容若思念得發疼。香衾半寒,簾外雨愁,多少幽情訴不盡,懷思切切。這是容若憂柔的《秋水》,不是義山沉吟的《夜雨寄北》。唐朝與清朝相隔了八百年,多少個月升日沉,他們不可能重疊。可是恍惚里我還是錯覺了,某一次酒夢後的相約,他們曾處到了同一個雨夜。

他們同聽同思,同思同吟,雨一頭大了於是義山看到秋池漲,另一頭細細泠泠,所以容若見到了日思夜想的秋水。窗外亂蛩難息,他們的思緒也難平,那一夜他們將每樣瑣細之物都與往昔細細比較了,一截燒得透亮的銀燭,在蹙眉間撩起了溫暖繾綣的回憶。

憶翦燭,向擁髻,點點絲絲難忘的都是往日夫妻相處的情景。一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令人悵意頓生,愁思越舒越長。《夜雨寄北》還是沉蘊低迂的,平平穩穩地讀下來,心旌卻緩緩地搖盪了。而容若的《秋水》,那末一句“甚日還來,同領略、夜雨空階滋味”,憑添的卻是一絲悽然。柔柔娓娓的詞,其間的情蓄著幾分悱惻幾分黯然?一遍遍品下來,竟教人微微地心酸,教一縷幽怨越郁越細。

倘,這是離恨別愁,讓它秋風恨秋窗,只忍一宿梧桐夜雨,痛一時也好各分東西。可這是思念,別後纏綿不盡的思念,因此酒到愁多破亦難。一場夜雨,聽它空階滴到明,人,只好徹夜地輾轉。

作品賞析

這裡所說的“雨”顯然是指秋雨,詩人聽到秋雨聲聲而生情動感。詞之筆勢靈動,忽此忽彼,忽眼前實景,忽憶舊鋪敘,寫得撲朔淒迷,幽恨深長。“想幾年蹤跡,過頭風浪”等語,又頗含身世之感,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清初著名詞人。

性德少聰穎,讀書過目即能成誦,繼承滿人習武傳統,精於騎射。在書法、繪畫、音樂方面均有一定造詣。康熙十五年(進士。授三等侍衛,尋晉一等,武官正三品。妻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賜淑人,誥贈一品夫人,婚後三年,妻子亡故,吳江葉元禮親為之撰墓志銘,繼娶官氏,賜淑人。妾顏氏,後納江南沈宛,著有《選夢詞》“風韻不減夫婿”,亡佚。納蘭性德死時,年僅三十一歲,“文人祚薄,哀動天地”葬於京西皂莢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與驍將年羹堯。

納蘭性德與朱彝尊、陳維崧、顧貞觀、姜宸英、嚴繩孫等漢族名士交遊,從一定程度上為清廷籠絡住一批漢族知識分子。一生著作頗豐:《通志堂集》二十卷、《淥水亭雜識》四卷,《詞林正略》;輯《大易集義粹言》八十卷,《陳氏禮記說補正》三十八卷;編選《近詞初集》、《名家絕句鈔》、《全唐詩選》等書,筆力驚人。

納蘭性德以詞聞,現存349首,哀感頑艷,有南唐後主遺風,悼亡詞情真意切,痛徹肺腑,令人不忍卒讀,王國維有評:"北宋以來,一人而已"。朱祖謀雲:"八百年來無此作者",潭獻雲"以成容若之貴……,而作詞皆幽艷哀斷,所謂別有懷抱者也",當時盛傳,“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納蘭詞》傳至國外,朝鮮人謂“誰料曉風殘月後,而今重見柳屯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