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風

秉風,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肩解。屬手太陽小腸經。手陽明、太陽與手、足少陽之會。在肩胛部,岡上窩中央,天宗直上,舉臂有凹陷處。布有鎖骨上神經後支和副神經,深層為肩胛上神經,及肩胛上動、靜脈。主治肩臂疼痛,肩胛痛,上肢酸麻等。直刺或斜刺0.5-1寸。

秉風 Bingfeng(SI12)

穴義

小腸經經氣在此形成水濕風氣。

名解

1)秉風。秉,執掌之意。風,穴內氣血物質為運動著的風氣。該穴名意指小腸經的氣化之氣在此形成風氣。本穴物質為天宗穴傳來的天部之氣,上行至此後,因吸熱脹散而化為風氣,風氣循小腸經而運行,如被執掌指使一般,故名。
2)手陽明太陽穴足少陽之會。本穴物質為受熱脹散的水濕之氣,因其氣血強盛,且在同一個天部層次傳行,同合於陽明經多氣多血的濕熱之性及表現出足少陽膽經的風木之性,故為手陽明太陽穴足少陽之會。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天部風氣。

運行規律

散熱下行於曲垣穴

標準定位

在肩胛部,肩胛岡上窩中央,天宗直上,舉臂有凹陷處。

取法

正坐俯伏位,在肩胛岡上窩中點,當天宗穴直上,舉臂有凹陷處取穴。

穴位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筋膜、斜方肌、岡上肌。皮膚較厚, 由第一、二、三胸神經後支重疊分布。皮下筋膜緻密, 纖維組織發達, 並有纖維束連於皮膚。針由皮膚、皮下組織穿斜方肌表面的背部深筋膜入該肌, 並繼進其深面的岡上肌。前肌由副神經支配, 後肌由肩胛上神經支配。淺層布有第二胸神經後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動、靜脈 。深層有肩胛上神經的分支和肩胛上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分布。

特異性

手三陽、足少陽之交會穴。

功用

散風活絡,止咳化痰。吸附水濕,冷降小腸經陰濁。

主治病症

1.運動系統疾病:岡上肌腱炎肩周炎, 肩胛神經痛,肩胛疼痛,手臂酸麻;
2.其它:支氣管炎等。

刺灸法

刺法:直刺或斜刺0.5~1寸,局部酸脹。
灸法: 艾炷灸溫針灸3~5壯, 艾條灸10~20分鐘
寒則先瀉後補或灸,熱則瀉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