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病葉發生黃色、灰色或褐色病斑,有明顯邊緣或無,因寄主種類而異。並可使葉鞘和根頸部變為深褐色,腐爛。由於病原菌大量產泡,病部後期覆蓋著黑霉層(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特徵
至少有5種彎孢可侵染多種禾本科植物。
1.新月彎孢(Curvularia lunata(Wakker) Boedijn)菌絲體褐色,灰色或黑色,絮狀。分生孢子多為4胞,中隔常位於中央偏下處,彎向一側,深色細胞褐色或深褐色,兩端細胞淡褐色,壁光滑,18-32微米×8-16微米。寄生於水稻和多種禾本科植物,引致葉斑、籽粒變色。也為害其他科植物。
2.近緣彎孢(Curvularia affins Boed.)分生孢子多數4隔,壁光滑,27-39微米×8-13微米。侵染水稻、多種禾草及其他多科植物。
3.短孢彎孢(Curvularia brachyspora Boed.)分生孢子多為4胞,中隔位於中央,常不太勻稱,大小19-26微米×10-14微米。寄生麥類、甘蔗,多種禾草和龍舌蘭、橄欖等植物上。
4.畫眉草彎孢(Curvularia eragrostidis(P.Hem.)J.A.Meyer)分生孢子多為4胞,中隔居中,光滑,勻稱,22-23微米×10-18微米。寄生玉米、高梁、甘蔗、多種禾草及豆科、旋花科等多科植物上。
5.膝曲彎孢(Curvularia geniculata(Tracy & Earle)Boed.)分生孢子多為5胞,明顯屈膝狀,大小26-48微米×8-13微米。寄生多種禾本科植物,引致根腐和籽粒變色。6.間型彎孢 (Curvularia intermedia Baedijn)有性階段為間型旋孢腔菌(Cochlibolus intermedius Nelson)。分生孢子多為4 胞,中隔居中,27-40微米×13-20微米,不勻稱。生於稻、麥、玉米及多種禾本科草上。
分布與危害
大多數禾草均受彎孢侵染,發生枯萎病。在30℃以上高溫時發生較重。總的說來,這一類病害不甚重要。
防治方法
1、不宜低刈,留茬高度應在4厘米以上。
2、科學施肥,根據配方,提供充分營養,以利快速生長,可促進草地康復。
3、播種健康種子,加強種子檢驗,防止由國外或外地傳入此病。
4、刈頻適度,不宜刈剪頻繁,以減少根頸侵染。
5、藥物保護,對草坪及科研地可用以下藥物保護:氯苯嗪、放線酮、克菌丹、百菌清、甲基托布津+代森錳鋅混劑、甲基托布津+福美雙混劑、三唑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