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獸紋壺

禽獸紋壺

我國古代有一種傳統的金屬表面裝飾工藝,稱為嵌錯,也稱錯金銀,是用金銀或其他金屬絲、片嵌入青銅器表面,構成各種花紋、圖像、文字。禽獸紋壺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這件禽獸紋壺是1982年淳化縣夕陽鄉秋社村春秋墓出土的珍貴青銅器物,高11厘米,口徑4.2厘米,腹徑9.5厘米,底徑4.8厘米,重400克。國家一級文物。
禽獸紋壺禽獸紋壺
禽獸紋壺也叫動物紋壺,直口短頸、鼓腹、平底,體為球形,口沿外有子母口和對稱小孔,孔上器沿處有一小缺口,出土時上覆一蓋,半球形,口為橢圓形,徑稍大於壺口,無套合子母口,形狀如勺,似非原器之蓋,蓋面光素。壺體外飾線陰刻各種禽、獸60餘種,可辯者有長頸鳥、麋、象、牛、駱駝、豬、蛇、狼、狐狸、兔、犬、鼠、魚、鳧、鶴、雞、豹、龍等,這些動物圖象造型各異,繁簡不盡相同,可以稱之為“百獸圖”。
青銅器是商周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器類繁多,源遠流長,表面紋飾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早期的青銅器種類較少,多無紋飾,到了商周時期,器類明顯增多,同時開始注重鑄飾花紋,其主體紋飾為饕餮紋,又叫獸面紋,西周是青銅器的鼎盛時期,其器形之雄偉,紋飾之瑰麗,都是前所未有的,呈現出莊嚴肅穆、瑰麗多姿的風彩。春秋戰國之際,是社會大變革時期,人們的觀念也相應發生了大轉變,反映在青銅器紋飾上,以往宗教的神秘色彩淡薄了,而具有動態和靈巧的動物形象增多了。這件禽獸紋壺是這一時期的珍貴器物,60餘件動物圖案充滿壺腹畫面,極富有生活氣息。是研究當時社會生活重要的重要實物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