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範圍
禮陂方言是贛語的一個方言,即贛語撫州片,或贛語撫州片、撫州南城片,主要分布在江西禮陂小河流域和福建省西北部。包括臨川、崇仁、宜黃、樂安、東鄉、進賢、金溪、南城、黎川、資溪、南豐、廣昌以及福建的建寧、泰寧、光澤、邵武等16個市縣區。同贛語其它片相比,本片在語音、辭彙、語法上的一致性最強。
歷史淵源
臨川方言屬贛語,自上古至春秋戰國時期,撫州一直都是越人的活動地帶。秦漢以後,朝廷對江西進行了幾江西贛語分布圖次移民,贛語遂逐步形成。撫州在春秋戰國時為百越之地,秦屬九江郡,漢屬豫章郡。東漢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西北境置縣。初名臨汝,因境內有臨水、汝水得名。三國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立臨川郡,轄臨汝、南城二縣,隸屬揚州。晉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屬江州。南朝梁普通三年(公元522年)析臨汝縣置定川縣。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平陳,總管楊武通奉使安撫,因改臨川郡為撫州。唐光啟三年(887年)割據贛東的撫州人危全諷開始了撫州歷史上第一次修築城牆的工程,歷時三年才竣工。史料表明當時撫州的人口分布已相當密集。古贛語在吸收中原漢語的過程中,本身的語言特點也就逐漸成型。
臨川音系
《臨川音系》為羅常培先生所作,主要發音人有兩個,其中黃森梁的讀音可以代表北鄉湖西村羅針區,游國恩的讀音可以代表東鄉瑤湖鄉。字彙材料以黃森梁的讀音為主,並拿游國恩的讀音作參證,凡黃游讀音歧異的地方各於表下分別註明。這兩位發音人的音系可以代表當時臨川北鄉、東鄉的一部分帶文一點的讀音。據了解這兩處不少字的實際讀音比上述兩位先生還要土一點,分尖團的情況規律性也要強一些。 撫州市音與《臨川音系》稍有區別,與現在的臨川縣城上頓渡音也有差別。
贛語概況
贛語是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在語言學上是指分布於江西贛北、贛中、贛東、贛西以及湖南東部(包括贛語地勢圖洞口縣以及綏寧和隆回的北部)、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西北部具有較大相似性的一種語言,包括近一百個縣市,使用人口約5500萬,是漢語八大語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