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隆德運動

Fronde 17世紀中葉在法國發生的反對專制王權的政治運動。

福隆德運動

正文

17世紀中葉在法國發生的反對專制王權的政治運動。“福隆德”是一種投石器的音譯,故又稱投石黨運動。
運動可分兩個時期:前期為1648~1649年“高等法院福隆德運動”;後期為1650~1653年“親王福隆德運動”。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統治時期,宰相A.-J.du黎塞留J.馬扎然相繼強化專制君主制,加上三十年戰爭的耗費,民不聊生。1648年4月宮廷頒發敕令,停發4年各地高等法院法官俸祿。5月,巴黎高等法院聯合各地法院,以整肅政府弊端為名,提出27條建議,要求撤回國王派往各地的監察官,厲行財政改革,保障人身自由。太后與馬扎然下令逮捕領導運動的P.布魯瑟爾等3人,引起8月26日巴黎民眾暴動,史稱“街壘日”。1649年1月馬扎然與王室逃離巴黎,將宮廷遷至聖日耳曼,隨即派遣孔代親王路易二世圍攻巴黎。高等法院的顯貴對民眾起義原感恐懼,又聞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剛被處決而更為驚駭,決定與宮廷妥協。3月11日,他們與馬扎然簽訂和約,從而結束了“高等法院福隆德運動”。
孔代親王路易二世因謀取馬扎然的職位未成,便聯合對宮廷不滿的孔蒂、P.de貢迪、隆格維爾夫人等親王顯貴,密謀推翻馬扎然政府。1650年 1月,馬扎然拘捕路易二世,親王的擁護者在外省暴動,教士亦與貴族聯合,對抗宮廷,聲援親王。1651年 3月他們要求召開三級會議。路易二世獲釋後同西班牙結盟與王軍激戰,太后、國王和馬扎然再次逃離首都,一時政局大亂。親王福隆德運動因缺乏民眾的支持,後起內訌爭權奪利,被馬扎然分化瓦解。1653年運動被平息。此後專制王權在法國日趨鞏固。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