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豐村[10]

福豐村位於新陂鎮西南、東臨管嶺鶴祗樹下,南連洋崗、茶塘、福慶,西臨樂仙,北靠樂仙河,河背是家莊和新元。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村委會位於和光圍小李屋,距鎮府1.5公里

行政區劃

福豐村是一個平原行政村,東西長足3公里,南北平均寬約0.6公里,轄區總面積約1.8平方公里。
截止至2005年底,下轄戴屋、戴二、王屋、藍一、藍二、上田、何屋、田心、湖一、湖二、湖三、湖四、田屋、許屋、傅屋、李屋、樂一、樂二、月形、老羅、鍾屋、丘屋、水鄒塘共22個村民小組,有陳、戴、王、藍、羅、何、田、許、李、傅、鍾、丘12個姓氏居住,據傳最早居住的是藍姓人家。

農業

全村有水田1225畝,旱地425畝,村民歷來以農為主,兼織繒網和編織竹器。2005年末人口3536人,年人均收入3743元。
素以栽植水稻為主,冬種蠶豆、雪豆、小麥,可一年三熟,旱地則種植花生、黃豆、甘薯等作物。
解放後,經過深耕改土,開渠引水,平整土地,改良品種,糧食產量得到很大提高。
農村實行承包責任制後,農民生產熱情高漲,積極回響政府號召,科學種田,大面積採用雜優良種,實行塑盤育秧,進行科學肥水管理,及時防治病蟲害,水稻產量大幅增長,單造畝產千斤以上。其他作物的生產也得到長足的發展。

工副業

農戶在種植水稻的同時,普遍有家庭副業,養豬、雞、鴨等禽畜。田福嶺、峰山圍一帶的田、羅、何、藍、王、戴姓村民農閒時以織繒網等作為主要副業,柿子塋的月形、上屋、老羅、人民大廈一帶以加工竹器、做竹笠等為主要副業。該村勞動力中,從事建築施工,裝修裝潢的比例比較大,特別是許姓人家,大多數男人從事建築行業。搞建築施工、裝修、裝潢是村民比較重要的經濟收入來源。
20世紀60年代初期,大隊陸續辦起了鑄造廠、繒網廠、糧食加工廠。特別是鑄造廠辦得紅紅火火,工人里最多時每天有六十個人上班,承領鑄造各種機器零件。有不少鑄鍋、鑄蒲蘆和鑄造各種機器零件方面的技術人才,在省內各地從事鑄造業生產。鑄造廠仍在生產,主要生產打禾機零件和其他機器零件。

基礎建設

水利:福豐村轄區內比較平坦,水田多、旱地少,農田易受旱又易受澇、為了改善耕作條件,從20世紀50年代起,興修水利、增加灌溝,村里增加了改造水利力度,1991年,發動民眾捐款1萬多元,建造了老羅樂仙河攔河陂,解決了老羅、月形、上屋、人民大廈一大片水田天旱灌水難問題。
1993年發動民眾捐資1.2萬元,建造了李屋樂仙河攔河陂一座,解決了李屋、許屋、傅屋,天旱水田灌水難問題。
1997年,捐資6.5萬元石砌一條全長800米長的“三面光”灌溉溝,解決了上片戴屋、王屋、藍屋、田心、湖四的農田天旱灌水難的問題。
村中最大的主排灌溝,花了十多萬元,於2000年至2002年間,從福慶村藍田嶺新屋起經過湖洋肚,樂崗嶺、柿子塋、鄒屋、水鄒塘附近與樂仙河匯合處,全長約3公里多,全部砌石,對全村的防旱防澇作用極大,解決了一般的旱澇問題。
道路:村委十分重視農村道路建設,全村每個隊組都可以通車,其中實現水泥硬底化的道路有3.5公里,為農村經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解決了村民行路難的歷史性難題。
學校:村內的福豐國小,解放前是湖洋肚陳氏家族辦的學堂。解放後,全村的兒童大多數在福豐國小就讀,學生逐年增多,校舍年久殘舊,村委於1998年冬發動捐資44.5萬元建造了一幢雙層教學樓,總面積760平方米,改善了教育教學條件。村中兒童有了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領導機構

書記:(或黨小組組長)
鍾煥標 1953年——1954年
羅亞懷 1955年——1962年
李其宗 1963年——1985年
藍田洪 1986年——1989年
許仕娟 女 1990年——1992年
陳定才 1993年——
主任:
陳寶名 1958年——1959年
丘福坤 1960年——1977年
許仕娟 女,1978年——1993年
丘漢新 1984年——1989年(副鄉長)
陳定才 1990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