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興社區

福興社區

福興社區是中國的一個地的名稱,在中國的一些地區有以它為名稱的社區。本詞條介紹了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朱家鎮福興社區、台灣台中縣新社鄉福興社區和山東省淄博市杏園街道杏園街道福興社區這三個社區。

基本信息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朱家鎮福興社區

福興社區福興社區

福興社區地處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朱家尖島中心區域,是朱家尖鎮政治文化交通樞紐中心,是一個以旅遊產業為主導,商業、工藝製作、運輸業和農業共存的新型城鎮聯村社區。面積16.75平房公里,下轄大洞岙、白山、北搪、五眼、糯米、棉增和福興居委等7個村(居),有居民2762戶,總人口7030人。社區現在勞動力4950人,其中從事農漁產業的占勞動力人數的1/3,運輸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占勞動力人數2/3。

鎮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1.5平方公里,占社區總面積的20%。基礎設施發展迅速,建造了郵政、電信、中國小、幼稚園、菜市場、小商品市場、文化娛樂中心等一批公建服務設施,商品房、安置房、賓館、飯店林立,夜排檔、珠寶店、沙雕工藝作坊吸引了很多遊客,中心城區的發展帶動了人流、物流、商貿流、信息流的發展,從而帶動整個社區經濟的繁榮,凝聚了更多的居民。社區擁有一個觀音文化苑(白山)旅遊風景區,北靠蓮花洋,與普陀山隔海相望,每年遊客接待量達8萬人次以上。目前,旅遊商品市場、高爾夫球培訓中心、旅遊接待等一批項目正在建設中,成為社區經濟繁榮的一個新亮點,相信在熱情的福興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福興社區將建設成為一個環境優美、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的多功能中心社區。

台灣台中縣新社鄉福興社區

福興社區位於台中縣中部的新社鄉最東邊山區,全社總面積21.5825平方里,轄區內共有19鄰,全村共可分—麻竹坑、糖部坪、白毛台、頭櫃、二櫃、永豐六大生活區塊。坐落於大甲溪南岸台8線(中橫公路)及台21線(南投、埔里)的交叉點,全社境內居民99%是務農的客家大埔腔系居民。民風淳樸,為典型的農村社區。

社區幅員甚大,自然生態資源豐富,由海拔400公尺至1150公尺日夜溫差極大。因此,森林、動植物生態特別豐富。產業結構紮實基礎雄厚,遍植高經濟作物,為主要經濟收入,有馳名國際的“白茅台葡萄”、高產值的“高接梨”、高海拔的“高山甜柿”各種類的“水蜜桃”等等。

境內兩所國小為:大林國小與福民國小,皆為九二一重建學校,是本社區的文化搖籃與社教中心,與社區高度的結合,對於未來有中心的營造計畫,是改變福興村生活品質的重要變數。

由於社區屬高山風貌,以高環保意識為中心主軸,配合林業單位的資源適合發展生態旅遊及研究,透過政府的資源開闢學習環境,極訓練在地人才,改變人力結構,提升就業機會緩衝農業弱勢是社區發展的主要課題。

結合現有的兩所國小發展人文環境,由於農業社會的背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文的領域一直無法有深度的探觸,加上人力資源外流,社會經濟的衰退與壓力,造成人文的偏向演化,阻礙了社區人文的自然發展,令人擔心單一的農業文化呆滯了社區居民的心,讓後來的子孫失去了緬懷的機會,更無法去享受祖先留下的文化成果,文明是智慧的堆積,智慧是人類的潛能,雖然已是2005年的時代,古人的智慧依然在此暢行無阻。走過這澎湃的世紀,俯拾儘是古人的智慧,是多么的溫馨與享受,人們已經遺忘了許多,再回頭仍不難,利用社區總體營造的有限資源,再一次催化我們的智慧。結合生態資源教育、發展生活工藝、豐富社區人文重拾這些令人回味的影像與記憶,藉以撼動人心,再創社區新風貌。

山東省淄博市杏園街道杏園街道福興社區

福興社區坐落於洪溝西街以東(含東二路以東、洪溝路以北)、湖田鎮西邊界以西,新村路以南、杏園東路以北,總占地面積4平方公里。福興社區居委會成立於2009年12月,轄區有金建物流有限公司、淄博市鹽業公司、張店水廠、淄博鋼聯公司、東郊糧庫等18個企事業單位。居民樓主要分為水廠片區、拷煙廠片區、洪東片區、洪溝改造片區4個片區,社區設社區黨總支,直管黨員86人,黨總支下設2個黨支部。共有居民樓43棟,2036戶,5865餘人,其中離退休職工260人。
現有工作人員3名,辦公服務用房面積600平方米,建有社區公示欄、宣傳欄,定期公示社區治安信息和各方面的宣傳教育內容,評議社區居民所關心的話題,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等。社區居委會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民,建設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積極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社區居委會建有服務大廳,開設黨員服務站、志願者登記、民政、社會保障、社區就業再就業、企業退休職工社會化管理、計畫生育、流動人口管理、民事調解、法律諮詢、工、青、婦、科協、文教、衛生、信訪、穩定、人防、民兵等服務視窗,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務”。為滿足社區居民文體娛樂需求,居委會設有圖書室、電子閱覽室、書畫室、老年人活動室、康復健身室、棋牌室、桌球室、舞美室、黨員活動室、居民學校等活動場所,向社區居民免費開放,著力打造社區居民文體活動平台,不斷推進和諧社區建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