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個故事仍然以福爾摩斯對演繹法的長篇大論開始:福爾摩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僅憑觀察和推理就知道華生早晨去過郵局發電報;從華生遞給他的一塊表的現狀,推論出這塊表原來屬於他哥哥,並把他的性格、生活軌跡和結局絲毫不差地說了出來。
正式的故事以摩斯坦小姐來訪開始。她的離奇經歷和收到的奇怪邀請理所當然地引起福爾摩斯的極大興趣。隨著他們的赴約,故事情節逐步展開,一個個謎團逐一解開,新的謎團又不斷出現。這裡,福爾摩斯的聰明才智獲得充分表現的機會,同時也有挫折和失敗相伴。最後,由抓獲的兇手講述案件的背景和來龍去脈。
作品目錄
章節 | 英文名 |
第一章 演繹法的研究 | The Science of Deduction |
第二章 案情的陳述 | The Statement of the Case |
第三章 尋求解答 | The Quest of a Solution |
第四章 禿頭人的故事 | The Story of the Bald-headed Man |
第五章 櫻沼別墅的慘案 | The Tragrdy of Pondichery Lodge |
第六章 福爾摩斯作出判斷 | Sherlock Holmes Gives a Denmonstration |
第七章 木桶的插曲 | The Episode of the Barrel |
第八章 貝克街的偵探小隊 | The Baker Street Irregulars |
第九章 線索的中斷 | A Break in the Chain |
第十章 兇手的末日 | The End of the Islander |
第十一章 大宗阿格拉寶物 | The great Agratreasure |
第十二章 瓊諾贊·斯茂的奇異故事 | The Strange Story of Jonathan Smsll |
創作背景
1887年,柯南·道爾在《比頓聖誕年刊》上發表了長篇偵探小說《血字的研究》,私人偵探福爾摩斯首次登場。與此同時,柯南·道爾正在寫作長篇歷史小說《麥卡·克拉克》,他認為自己更擅長於歷史文學創作。該書於1888年2月脫稿,他相信這是一部傑作。緊接著他又寫了描寫中世紀騎士團的小說《白衣團》(1890年)。正當他熱衷於歷史小說創作時,美國的《利平科特雜誌》的編輯讀了《血字的研究》,約他無論如何再寫一個福爾摩斯偵探故事的續篇。於是,《四簽名》在1890年問世。
人物介紹
中文名 | 英文名 | 備註 |
瓊諾贊·斯茂 | Johnathan Small | |
莫赫米特·辛格 | Mahomet Singh | |
愛勃德勒·克汗 | Abdullah Kahn | |
德斯特·阿克勃爾 | Dost Akbar | |
亞瑟·摩斯坦上尉 | Captain Arthur Morstan | 英國軍隊軍官 |
梅麗·摩斯坦 | Mary Morstan | 摩斯坦上尉的女兒 |
約翰·舒爾托少校 | Major John Sholto | 已故英軍軍官 |
塞笛厄斯·舒爾托 | Thaddeus Sholto | 舒爾托少校的兒子 |
巴索洛繆·舒爾托 | Bartholomew Sholto | 塞笛厄斯的孿生哥哥 |
麥克默多 | Mcmurdo | 巴索洛繆的僕人 |
拉爾·拉奧 | Lal Rao | 巴索洛繆的男管家 |
博恩斯通太太 | Mrs. Bernstone | 巴索洛繆的女管家 |
埃瑟爾尼·瓊斯 | Athelney Jones | 英格蘭場的警探 |
老謝爾曼 | Old Sherman | 透比的主人 |
透比 | Toby | 一條外形醜陋、長毛、垂耳,但擁有令人驚奇嗅覺能力的狗 |
茂斯凱·斯密司 | Mordecai Smith | 船隻出租人,曙光號(The Aurora)的船主 |
童格 | Tonga | 安達曼島土人 |
維金斯 | Wiggins | 貝克街小分隊(Baker Street Irregulars)隊長 |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小說客觀上反映了對印度的殖民掠奪。《四簽名》通過一群人對一份印度土王的財寶的追逐,客觀批判了人性中罪惡的貪慾。作者安排讓所有企圖擁有這份財富的人不是死於非命就是被捕,最後財富卻散落在泰晤士河裡、無法找尋,說明對不義之財的貪婪會將自己帶入不幸。同時,小說藉助華生與摩斯坦小姐的純真愛情以及他們最後得到的幸福,來反襯那些為財而亡的可憐的人們。當然,在主線之外,作者以他一貫的手法繼續嘲諷了官方警察的無能和傲慢。
在這部作品中,柯南·道爾一方面揭露了歐洲殖民者披著“神聖事業”這一外衣對印度進行剝削和掠奪的醜惡行徑,揭露了殖民主義者的虛偽,貪婪和殘忍;但是另一方面,在把殖民地引入自己的視野時,柯南和所有西方作家一樣,是以一個西方人的目光注視殖民地的在這樣的注視下,殖民地首先是作為與西方宗主國相對的“他者”而存在的所以,他在一定程度上捍衛了支撐殖民侵略的西方意識形態。
藝術特色
基本模式
該小說遵循了偵探小說的基本模式:有人被殺,寶物被盜、究凶及尋寶的調查、真相大白的調查結果。從敘事技巧方面審視,這是一個疑雲層出,環環相扣的犯罪偵探故事,但故事結構又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偵探故事。故事的前四章並沒有進入真正意義上的犯罪—探罪—罰罪模式。摩斯坦小姐的陳述給讀者旱現出了一系列謎團:她父親的神秘失蹤,匿名禮物以及神秘的邀請。塞迪厄斯的講述似乎解開了這些謎團,讀者了解了摩斯坦少校的死因,舒爾托從印度發的財其實歸他和摩斯坦共同所有,但塞迪厄斯的視角仍然很有限,比如,黑暗裡的那張面孔到底是誰?“不速之客”留下的“四簽名”紙條到底意味著什麼?為什麼他父親“平時不敢獨自出門,他還雇了兩個拳擊手為櫻沼別墅看守?”“他對裝有木腿的人尤其加意地戒備”?這些懸念為以後的探案墊定了伏筆。第五章“櫻沼別墅慘案”中正式出現了偵探小說常見的犯罪現場,所以,以後的故事都圍繞著究凶,尋寶展開當讀者都希望福爾摩斯能為可憐的摩斯坦小姐找到寶物,殺害巴羅斯謬的兇手能被繩之以法的時候,頗具諷刺意味的事出現了:寶物被斯茂撒在泰晤士河裡了。然後,通過斯茂之口,讀者了解到原來阿格拉寶物並不屬於舒爾托和摩斯坦,而是斯茂和其他三個印度士兵以不正當的手段從一個印度商人那掠奪而來,舒爾托是一個背信棄義的再次掠奪者寶物的出現,在滿足他們欲望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屬於殖民地印度的寶物最終不歸任何人所有。正如斯茂所說的那樣“碰到那商人阿奇麥特,因而和阿格拉寶物發生關係之後,我就倒上了霉沾上這寶物的人也沒有不倒霉的那個商人因寶物喪了命;舒爾托少校因寶物帶來了恐懼和罪惡;而我就要終身做苦役了。”這種巧妙的情節構建反映了作者對殖民主義以及當時盛行的拜金主義的極大諷刺和控訴。作者對“四簽名”中其他三個印度兵的描述僅限於搶劫寶物的過程,主要刻畫了他們的貪財形象以及對宗主國的奴性心態,但作者對他們三人最後的命運卻沒有給讀者作以交代情節設計也很耐人尋味,是他們三人逼斯茂和他們一起合作,這就更突顯了他們對白人的崇拜心理,他們在勸說過程中說道:“我知道,歐洲人是守誓的人,所以我信任你。”此處,明顯滲透著作者的英帝國殖民主義意識。
愛情故事
柯南·道爾深知愛情故事在小說中的作用,因此總是在他的小說中千方百計加入這方面的內容。但是《四簽名》的故事發生在戰亂中,發生在荒無人煙的安達曼群島,發生在爭奪財寶的爾虞我詐之中,安排誰當愛情的主角、怎么安插愛情故事成為一個難題。柯南·道爾巧妙地解決了這個難題:讓福爾摩斯的助手華生在辦案中同女主人公摩斯坦小姐建立了感情,並發展成為愛情,最終喜結良緣。在這個過程中,摩斯坦小姐是否能獲得寶箱中的萬貫財寶,是他們的愛情能否最終開花結果的關鍵,這使華生對於破案、對於讓寶箱中的財寶物歸原主抱有矛盾的心態。故事讓斯茂把財寶拋在江中,掃清了橫在華生和摩斯坦小姐之間的障礙,得以有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這成為這個故事除了破案以外的另一個看點。
作品影響
《四簽名》是柯南·道爾的第二部福爾摩斯探案小說,正是這部小說使柯南·道爾一舉成名,因為他的第一部福爾摩斯探案小說《血字的研究》雖然也相當成功,但畢竟故事比較簡單,因此沒有引起太大的重視。相比之下,《四簽名》的故事情節更加曲折離奇,高潮迭起,讀來使人慾罷不能,因而一經發表,立刻引起轟動,福爾摩斯從此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該小說在1932年就有改編的同名電影,後來還有改編的電視劇、舞台劇。
作者簡介
阿瑟·柯南·道爾(1859年—1930年),英國小說家,因塑造了成功的偵探人物— —夏洛克·福爾摩斯,而成為偵探小說歷史上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一生一共寫了56篇短篇偵探小說以及4部中篇偵探小說,全部以福爾摩斯為主角。除此之外他還曾寫過多部其他類型的小說,如科幻、歷史小說、愛情小說、戲劇、詩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