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農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

福建農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

福建農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的前身為成立於1993年的福建林學院計算中心。 1995年7月,成立計算機科學系。 2000年10月,原福建農業大學與原福建林學院合併為福建農林大學。

基本信息

概述

2001年5月,將原福建林學院計算機科學系、基礎科學系高等數學教研室及原福建農業大學基礎部高等數學教研室、計算機教研室幾部分合併組建而成福建農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

福建農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 福建農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5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1人,博士及在讀博士14人,梯隊結構合理;聘請國內知名學者、教授、博士生導師7人為學院的外聘教授,1人入選“省百千萬人才工程”。

專業設定

學院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學科建設成績良好,辦學規模擴大。

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網路工程、軟體工程等六個本科專業。

學院已為社會輸送人才5000餘人。畢業生就業的分布面較廣,有教育、銀行、交通、管理、保險、海關、檢察院、公安機關和電子信息等部門。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普遍反映良好,綜合素質較高,專業知識紮實,有敬業精神和團隊意識,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專業介紹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
培養學生掌握信息的獲取、處理、傳輸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接受電子與信息工程實踐的基本訓練,具有電子電路、嵌入式系統和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和開發套用的基本能力,能勝任電子設備、信息系統、網路系統、通信系統等領域從事設計、製造、研究和套用開發工作。

主幹課程
低頻電子線路、高頻電子線路、數字邏輯、彙編語言、信號與系統、數位訊號處理、數據通信原理、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嵌入式系統、計算機網路、程控交換、電磁場理論等。

培養效果
該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寬領域工程技術適應性,實踐能力強,工作上手快,主要為電信部門、信息產業部門、企事業單位及有關公司錄用,同時也適宜在其他信息產業相關的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各類電子設備、信息系統、網路系統、通信系統的研究、設計、製造、套用和開發等工作。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培養目標
培養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理論、方法和套用知識,接受本專業領域系統的實踐訓練,並具有良好外語基礎,能夠從事計算機科學、技術及其在相關領域套用等工作。
本專業已與加拿大戴爾豪西大學建立了“2+2”合作培養模式,學生在校學習兩年後,若家庭經濟條件許可,英語達到加方入學要求,可以選擇後兩年赴加拿大戴爾豪西大學學習,成績合格者可同時獲得我校和加拿大戴爾豪西大學學歷。

主要課程
高等數學、英語、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系統結構、離散數學、彙編語言、程式設計基礎、面向對象程式設計、計算機網路、作業系統、數據結構、編譯原理、資料庫原理及套用等。

培養效果
畢業生適宜在信息技術領域相關的企業、教育科研和行政管理等部門單位就業,從事計算機相關的研究、教學、設計和套用開發等工作。

軟體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
培養以計算機套用軟體開發為基本技能,具有較紮實基礎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動手能力,具有軟體開發實踐和項目組織初步經驗,具有團隊和競爭精神,能適應技術進步和社會需求快速變化的高素質軟體工程專門人才。
本專業已與加拿大戴爾豪西大學建立了“2+2”合作培養模式,學生在校學習兩年後,若家庭經濟條件許可,英語達到加方入學要求,可以選擇後兩年赴加拿大戴爾豪西大學學習,成績合格者可同時獲得我校和加拿大戴爾豪西大學學歷。

主幹課程
高等數學、英語、離散數學、程式設計基礎、面向對象程式設計、數據結構、作業系統、資料庫原理、軟體項目管理、軟體工程導論、軟體代碼開發技術、軟體設計與體系結構、軟體質量保證與測試等。

培養效果
畢業生就業率高,適宜在省內外知名的IT企業從事軟體項目的分析、設計、開發、測試、維護管理工作,也可在科研部門、教育單位、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計算機教學、科學研究與套用系統開發等工作。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數學思維能力,掌握信息科學與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受到科研初步訓練,能夠套用數學理論進行信息處理、科學計算、軟體開發,以及套用數學方法建立模型,實現信息收集與處理的基本能力,能勝任計算機信息系統軟體設計與開發、算法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人才。
本專業已與加拿大戴爾豪西大學建立了“2+2”合作培養模式,學生在校學習兩年後,若家庭經濟條件許可,英語達到加方入學要求,可以選擇後兩年赴加拿大戴爾豪西大學學習,成績合格者可同時獲得我校和加拿大戴爾豪西大學學歷。

主幹課程
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空間解析幾何、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常微分方程、離散數學、數值分析、資訊理論與編碼、信息系統設計與分析、數據結構、程式設計基礎等。

培養效果
畢業生適宜在各類事業單位、科研單位、經濟管理等部門從事各類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套用和軟體開發管理工作。本專業培養的畢業生有在銀行、電信等部門從事軟體開發、維護等工作,有在IT企業和軟體公司從事產品設計開發工作,一部分學生考取計算數學、信息處理、金融管理碩士研究生。

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

培養目標
培養掌握數學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具有金融、經濟管理的初步知識,具備數據分析處理、數學建模、計算機編程和軟體套用開發的能力,能熟練地運用數學知識和計算機技術解決實際問題,能在各類企業、事業單位和金融、經濟等部門就業,從事業務拓廣、管理、套用和研發等工作,也可以到教育部門從事教學、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

主幹課程
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常微分方程、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實變函式、複變函數、近世代數、程式設計基礎、數學模型、運籌學、數值分析、數據結構、利息理論、精算數學、經濟學等。

培養效果
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達90%以上,主要在各類企業、事業單位和金融、經濟等部門就業,從事業務拓廣、管理、套用和研發等工作,也有到教育部門從事教學、管理和研究工作。此外還有學生考取校內外碩士研究生,繼續學習深造。近些年該專業學生考取研究生的院校專業有南京大學基礎數學專業、上海財經大學運籌學與控制論專業、南開大學保險精算專業、湖南大學會計學專業、廈門大學數學專業、福州大學會計學專業、福州大學計算機專業、福建師範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等。

網路工程專業

培養目標
培養掌握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以及網路系統套用、設計、開發、管理和維護的基本技能,具有計算機網路系統分析、設計、開發、研究和套用的基本能力,適應21世紀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要、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求實和創新精神的計算機網路工程技術實用型人才。
本專業已與加拿大戴爾豪西大學建立了“2+2”合作培養模式,學生在校學習兩年後,若家庭經濟條件許可,英語達到加方入學要求,可以選擇後兩年赴加拿大戴爾豪西大學學習,成績合格者可同時獲得我校和加拿大戴爾豪西大學學歷。

主幹課程
高等數學、電路原理、程式設計基礎、低頻電子線路、數字邏輯、彙編語言、數據結構、面向對象程式設計、離散數學、資料庫原理、作業系統、軟體工程、現代通信原理、計算機網路基本原理、區域網路與組網工程、網路工程原理、計算機網路管理等。

培養效果
畢業生適宜在各類企業、事業單位、科研機構和各級行政管理部門就業,能夠從事計算機網路、通信網路、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理論研究,以及套用系統的規劃、設計、分析、開發、管理和維護工作。

教研成果

承擔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60多項。

學院教師發表科研、教學論文共332篇,其中多篇被SCI、EI收錄,出版著作或主編、參編教材31部。

數據結構課程獲省級精品課程,高等數學課程獲省級精品課程立項。

地址

福建農林大學石倉園(舊行政樓)1—3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