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雲社區居委會

祥雲社區居委會

居委會轄區現有農戶525戶,鄉村人口1951人,其中男性940人,女性1011人。 居委會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10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19人,少數民族黨員118人,其中男黨員40人、女黨員79人。 全社區有10個居民小組,有10個婦代小組長,有12名社區婦女幹部。

村情概況

祥雲社區居委會屬於古城區祥和街道辦事處,地處祥和街道南

居民庭院居民庭院
面,距祥和街道所在地1公里,到街道道路為公路,交通方便,距古城區政府3公里。東鄰八河居委會,南鄰玉龍縣黃山鎮五台村委會,西鄰玉龍縣黃山鎮,北鄰義和居委會。轄太和東、太和西、康仲、吉祥、吉上、慶東、慶西、慶中、集雲、現雲10個居民小組。現有農戶525戶,有鄉村人口1951人,其中農業人口1951人,勞動力105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的人數為680人。全居委會國土面積6.25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年平均氣溫13.7攝氏度。年降水量964.4毫米,適合種植玉米、小麥、紫蘇、蔬菜等農作物,全居委會耕地面積1877畝,人均耕地面積0.96畝。2006年全居委會經濟總收入4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15元。
隨著麗江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祥雲社區10個居民小組中的5個居民小組已完全失地,整個社區居民正處在由農民向市民轉變的過程中。目前由裕安房地產開發的祥和麗城位於祥雲社區內,市委市政府新的辦公駐地位於祥雲社區的康仲居民小組境內,麗江市客運站位於祥雲社區吉祥上居民小組境內,市公務員小區及其它房地產開發的各種小區、各企事業單位均位於居委會周圍,幾年後該社區將成為麗江城市的中心。社區“優秀婦女之家”於2006年年底通過省婦聯的驗收,被評為“省級優秀婦女之家”。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877.00畝, 水澆地1877.00畝),人均耕地0.96畝,主要種植玉米、大麥、小麥等作物;水面面積4.50畝,其中養殖面積4.50畝。荒地面積348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轄區已實現通五通,部分居民小組有路燈。轄區有525戶通自來水,有525戶通電,有43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25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1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04戶。
該居委會到祥和街道辦事處道路為柏油路;進居委會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居委會內主幹道均為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50公里。轄區共擁有汽車96輛,拖拉機26輛,農用車160車,機車4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607.00畝,有效灌溉率為8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75.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9畝。
到2006年底,轄區內裝有太陽能農戶296戶。轄區內有所有自然村已通自來水、電、路、電視、電話;有 5個自然村已通路燈。轄區內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4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居委會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55.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9.00萬元,占總收入的15%;畜牧業收入94.00萬元,占總收入的21%;第二、三產業收入292.00萬元,占總收入的64%;工資性收入11.30萬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第二第三產業等為主。

人口衛生

居委會轄區現有農戶525戶,鄉村人口1951人,其中男性940人,女性1011人。其中農業人口1951人,勞動力1056人。該村以納西族、白族為主。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939人。居民的醫療主要依靠市級人民醫院和區級人民醫院。

基層組織

居委會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10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19人,少數民族黨員118人,其中男黨員40人、女黨員79人。
居委會由支部書記、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10個村民小組。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91人。
社區婦女之家(學校)基本情況:祥雲社區總人口1951人,其中婦女有1011人,女黨員79人。全社區有10個居民小組,有10個婦代小組長,有12名社區婦女幹部。祥雲社區於2005年開始創建社區婦女之家,在區婦聯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通過各級婦女幹部不斷努力,2006年年底通過省婦聯的驗收,被評為“省級優秀婦女之家”。目前在各級婦聯的幫助下,婦女學校有一間大會議室,婦女之家有一間辦公室兼圖書室。辦公室內有一個小型會議桌及辦公設備,有一個大的組合書櫃,有圖書及各種雜誌760冊,主要是當代家庭教育以及社區道德建設、精神文明建設,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方面的書。婦女學校有一間能容納50人同時上課、學習的60平方的教室,教室內配置了講桌、課桌、椅子、話筒、音響、電視等設備。通過不斷完善,制定了婦女之家各種制度,完善了“四簿二冊”,婦女之家和婦女學校的功能不斷齊全,為全社區婦女的學習、活動提供了保障。

發展重點

由於祥和麗城的開發,共有3338畝土地被政府徵用,有5個居民小組成為無地農民,如果還僅僅靠傳統農業實現增收已不現實。因此,今後將不斷地調整產業結構,切實貫徹落實增收政策,努力培養多個新型產業。一是進一步開拓汽車、農用車運輸業,通過多種籌資方式,購買貨運汽車,拖拉機,計程車等參與城市公路運輸;二是做好勞務輸出工作;三是繼續保持農家樂、餐飲業良好的發展勢頭;四是發展和管理好房屋和土地出租;五是進一步發展大棚蔬菜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