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群

神農架群

神農架群(Shennongjia Gr.)由江濤、華媚春(1962)創名於湖北省神農架地區,原始定義:指位於“石槽河群之下的一套具中級變質的火山噴發岩系及變質岩系”,時代為前震旦紀,厚度大於1040m。《湖北省岩石地層》(1996)將神農架群定義為“是一套以白雲岩為主的岩石組合,其次含有砂岩、粉砂岩、礫岩、火山岩、鐵礦層等,岩石經輕微區域動力變質。底部沒有出露,頂與上覆馬槽園群呈不整合接觸,時代為中元古代,”自下而上劃分鷹窩洞組、大岩坪組、亂石溝組、大窩坑組、礦石山組、台子組、野馬河組、溫水河組、石槽河組、送子園組、瓦崗溪組共11個組,總厚度大於12680m。下亞群五組相當於長城系,上亞群六組相當於薊縣系。

地層名稱:神農架群

地層名稱(英文):Shennongjia Gr

階代碼:Pt2

地區代碼1:26

命名:

1962年江濤、華媚春命名。命名剖面位於湖北神農架林區。

沿革:

江濤等1962年命名的神農架群,僅相當目前劃分的神農架群下亞群,在其上同時創建了石槽河群,(相當現在劃分的中亞群);楊開濟(1964)將上述二群統稱為神農架群,下部為大神農架組,上部為小神農架組;湖北省地質局綜合隊1965年沿用江濤的劃分,將神農架群分為二個組,將石槽河群改稱伍子坪群並分為三個組;地質部宜昌地研所(1972)恢復楊開濟的劃分,將下亞群分為三個組,上亞群改分為兩個組;湖北省區測隊1974年進一步修訂了神農架群的範圍和時限,將該群分為三個亞群八個組,自下而上為:下亞群大岩坪組亂石溝組大窩坑組礦石山組,中亞群(相當於江濤劃分的石槽河群)台子組石槽河組,上亞群送子園組瓦崗溪組,並將下、中、上亞群時代分別定為長城紀、薊縣紀和青白口紀;同時,在其上創建了馬槽園組,時代歸於早震旦世。李銓、冷堅等(1987)在上述下亞群的大岩坪組之下又創建了鷹窩洞組,在台子組和石槽河組之間又劃分出溫水河組野馬河組,共劃分為11個組,完善了神農架群的地層序列,並將其時代統歸於長城—薊縣紀,而將不整合於其上的馬槽園組時代歸於青白口紀。

特徵:

主要分布於湖北西部神農架林區和鄂中大洪山一帶,主要為含鎂質碳酸鹽岩、碎屑岩和火山岩,碳酸鹽岩中富含疊層石及微古植物。下部未見底,與水月寺群未見直接關係;上部分別為上覆馬槽園組、蓮沱組或南沱冰磧岩(組)所不整合超覆。厚度大於12680m。按目前的劃分,該群自下而上劃分為11個組:鷹窩洞組、大岩坪組、亂石溝組、大窩坑組、礦石山組、台子組、野馬河組、溫水河組、石槽河組、送子園組、瓦崗溪組。其時限大體為1000~1700Ma(據李銓、冷堅等,1987)。

備考:

同物異名:打鼓石群、白果樹白雲岩,伍子坪群。

編撰者:高振家

作者1:江濤

年份1:1962

作者2:冷堅

年份2:1987

系名:中元古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