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檔案
和式諡號氣長足姬尊
生辰 成務天皇四十九年(170年)(?)
即位 皇后攝政元年(200年)(?)
薨辰 皇后攝政六十九年(269年)(?)
雙親 父氣長宿禰王母高顙媛
丈夫 仲哀天皇(足仲彥尊)
皇子 應神天皇(譽田別尊)
朝廷畝傍稚櫻宮
傳說
根據《日本書紀》記載,氣長足姬的父親是開化天皇的玄孫息長宿禰王,母親則是葛城的高顙媛,仲哀天皇即位第二年被立為皇后。
仲哀天皇在位第八年,因記恨熊襲建宮時未進貢,決心起兵討伐。可是在與群臣討論作戰計畫時,神卻託付皇后之口,說到熊襲之地貧困不值一戰,反而海外的“處女之睩”,即新羅國,遍地金銀彩衣。如以天皇御船與大田祭之,則兵不血刃可收其地。天皇自高處眺望卻不見其地,始終未依神意出兵,因而激怒神而於來年逝世。
為平息神之怒,神功皇后建立齋宮,並於天皇去世後隔月入齋宮為神主,命中臣烏賊津使主為審神者。這期間她遣使入熊襲使其臣服,親自征討不服朝廷的羽白熊鷲,並殲滅土蜘蛛的田油津媛,大致穩住國內局勢。
二王謀反
來年,皇后至穴門豐浦宮為先皇發喪,然後從海路回大和京城。由於皇后產子勢必繼承為天皇,先皇與大中姬所生的麝阪王與忍熊王不願屈從幼主,便藉口建造先皇陵墓之事,派遣軍隊駐紮運石材的船上準備攔截皇后。
皇后得知訊息後,將皇子託付給武內宿禰,命其從四國外側航至紀伊,自己則穿越瀨戶內海面對親王軍。航行途中,皇后船艦遇到困難無法前進,便在古水門占卜並分別以葉山媛令、海上五十狹茅和長媛令獻祭給天照大神、稚日女尊和代主尊三位神祇,終能順利出海,躲過親王軍而回京。
回京後,皇后命武內宿禰率軍討伐熊忍王。由於武內宿禰使計得宜,熊忍王軍大敗而逃。在海上一番追擊後,走投無路的熊忍王投海自盡,叛亂結束。該年10月,皇后正式攝政,並於隔月埋葬先皇於河內國長野陵。
三韓征討
齋戒完皇后回宮,便親自祭神以圖西征。為驗神靈之語,她以海水洗髮,結果頭髮分成兩邊。皇后因此結髮為髻,扮成男子相貌,並對諸臣宣告征討之令,準備親征新羅。
當年九月,皇后召集兵士進行操練。為表達遵從神旨,皇后親自向大三輪神社獻上刀矛,並要求大軍嚴守軍紀不畏戰。同時,身懷六甲的皇后為求他日凱鏇能順利回國生產,將石頭綁在腰上以期和魂能保佑船隻。隔月,大軍出海,由於風向配合,且無任何意外發生,全軍順利抵達新羅。
由於事發突然,加上皇后軍隊士氣高昂,毫無準備的新羅王看到大軍前來便以為全國已無能戰之兵,只好穿戴素服,自備白旗到皇后船前請降。皇后給予新羅王不殺之恩,並率領大軍入國都搜括一番後親自將矛插在新羅王宮前,要新羅王每年朝貢,隨即同大軍載著八十艘戰利品回國,而新羅以外的百濟、高句麗聽到皇后之威,也相繼入朝進貢。返國後兩個月,皇后於筑紫產下一子,即日後的應神天皇。
現代研究
由於《日本書紀》提到皇后曾遣使赴中國入貢,國際官方史學界認為神功皇后是歷史上實際存在過的人物,甚至有日本學者主張皇后就是邪馬台國女王卑彌呼。
為了避免天皇之位於歷史上長時間空置的情況,明治維新以前是將神功皇后看成天皇或準天皇的地位。明治維新時期,也曾發行以皇后為肖像的大日本帝國紙幣。
大日本帝國時期的郵票(1908年)神功皇后一度被記入天皇世數,作為第15代天皇。
攝政
皇后攝政三年,立親身皇子譽田別尊(即日後的應神天皇)為皇太子。攝政三十九年遣使赴中國進貢,來年受倭國奉詔書、印綬。攝政第四十七年,百濟遣使入貢,與新羅使者一同入朝。由於新羅貢物又多又好,百濟貢物卻又少又劣,皇后同太子質問百濟使者。使者卻答覆其貢物於途中被新羅劫走且使者被殺,而新羅又以其貢物冒充本國貢品。為此,皇后與太子遣使指責新羅。
皇后攝政四十九年,皇后遣荒田別與鹿我別率軍,準備再次討伐新羅。然後又派木羅斤資與沙沙奴跪率領的援軍赴朝,兩軍於卓淳會師後直攻新羅並大破之,接著平定鄰近七個地區,然後在登辟支山上與百濟王父子率領的軍隊會盟,於是附近的四個部落相繼前來稱臣,大和軍隊厚禮謝百濟。自此,百濟開始定期入貢。
皇后攝政六十二年,新羅王未入朝進貢,皇后派遣襲津彥討伐新羅。攝政第六十六年,再度赴中國入貢。皇后攝政第六十九年於稚櫻宮駕崩,享壽一百歲,來年葬於狹城盾列陵。
爭議
神功皇后一直被日本官方政府及日本皇室記入天皇世數,作為第15代天皇,而江戶時代的《大日本史》則駁斥其說法。其文曰:“按仲哀之崩,天下無主,皇后奉遺腹,以號令四海,稱為胎中之帝。然應神既生,宜立為天子,而立為太子,名實不正。皇后疑乎即真矣。後世徒見其跡,遂列皇統世次,大失舊史之旨。《古事記》歷敘帝王治天下,宜以應神接仲哀之後,不數皇后。至於《日本紀》,則特書曰攝政元年,其義亦嚴矣。且女主即真,如推古、持統,皆稱天皇,而皇后則否。其後議定追謚,亦曰神功皇后,而不奉天皇之號。由是觀之,其不宜列於帝紀審矣。雖然,仲哀、應神之際,皇后稱制,實行天子之事,故今不沒其實,備後舉動於二帝本紀,而不別作皇后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