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西土布

概況

祁西土布,門扣在5百至6百根紗左右,門約1尺8寸,長度3丈6尺至4丈足尺。品種有醉紅、窄綠、紫青、十文青、三文青、白地青花、青花白地等,可做衣服、印花被面、包袱、頭巾。因其特別厚實暖和,耐用經磨,用來做冬天的內衣和棉被裡子非常適宜。
以前,祁西一帶的農家婦女有不少會織土布,從棉花到成布,一般要經過軋花、彈花、搓條、紡紗、搖線、煮漿、解線、經紗、梳紗、織布等工序。所用的機件都是竹木製成,單人操作,手工完成,講究的是個心靈手巧。如今,在歷溪村的“徽州民俗物品展覽館”中,就有一套當年的織布工具,保存完好,讓人可以想像那時的織布情景。據說,由於工具簡陋,一個勤快的婦女一天也只能織成一個土布。在紡織過程中還有些講究,大多數是緯線用色線,織成的一點一點的似爬滿螞蟻,叫“螞蟻布”。也有用等距離的隔色紗織成的,叫做條子布、骰子布。

特性

這種土布獨特的是,在顏色搭配方面,主要是用青、白兩色紗線交織而成,看上去樸實大方,密而有序。其染色方法有煮色、瓮染、印染3種,顏色鮮明,不易褪色。還可通過印花工藝,印染上一些簡潔明快、造型生動的圖案,古拙樸素,鄉土氣息濃郁,給人一種特別的美感。
祁西土布曾在祁門流傳了百餘年,在抗日戰爭時期,“洋布”貨源枯竭,土布還解決了祁門人民穿衣的大問題。由於時代發展,土布退出了人們的視線,漸漸地不為人所知。今天,這種古樸別致的土布,若能開發利用,製成有地方特色的旅遊工藝品,說不定會大受歡迎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