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行政法

社會保障行政法的體系社會保障行政法的體系,包括:社會保障行政組織法;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法;社會保障行政監督法。 如法國的“衛生與社會保障部”是統一的協調機構,負責頒布有關法規和監督行政,具體的社會保障事務,則由有關部門或基金會的形式來管理。 2.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法從國內外的經驗看,社會保障各項目的實施,採取建立基金的方式最為有效,也易於管理,而“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法”的立法目的,就在於確保基金建立後的有效管理。

社會保障行政法的體系

社會保障行政法的體系,包括:社會保障行政組織法;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法;社會保障行政監督法。
1.社會保障行政組織法
社會保障行政組織法的立法目的在於:確定社會保障管理體制;確立管理機構的層次、結構、管轄範圍和許可權;確立社會保障行政工作人員的招聘、培養、考核機制等。
(1)確定社會保障管理體制
由於政治、經濟、傳統、社會保障立法進程等各方面的因素,世界各國的社會保障管理體制多種多樣,其中大部分由國家直接管理,如果將管理模式求大同存小異的話,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其一,由政府設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管理機構。如英國的“衛生與社會保障部”是全國的最高管理機構,地方政府設“公民保障局”,縣市設“公民保障處”,從而形成了自上而下統一社會保障行政體制;波蘭也採取統一的組織形式,由“勞動、工資和社會保障事務部”綜合管理各類社會保障事務。
其二,由政府主管部門多頭管理。如日本的社會保障項目由勞動省、厚生省(民政與衛生)、大藏省(財政)和文部省(教育)分頭管理,其中勞動省負責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厚生省管理國民和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社會福利;大藏省管理公務員的養老保險;文部省負責私立學校教工的養老保險。瑞士則分別由內政部、衛生部、勞工和社會福利部管理。我國長期以來也採取這種管理體制,由勞動部管理城鎮企業職丁的社會保險、社會福利;衛生部管理公務員醫療保險;人事部管理公務員的其他社會保險和福利;民政部管理城鄉社會救濟、社會優撫,以及農民和鄉鎮企業職工的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
其三,各部門分頭管理,由政府設立統一的協調機構。如法國的“衛生與社會保障部”是統一的協調機構,負責頒布有關法規和監督行政,具體的社會保障事務,則由有關部門或基金會的形式來管理。
(2)確立組織機構
社會保障體制確定後,需要進一步構築從中央到地方的組織系統,組織機構的設定,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其一是確定組織機構的層次。從國內外的經驗看,組織機構的層次,與行政區域、人口和社會保障基金的統籌範圍密切相關,我國當設定高層(中央)、中層(省、自治區、直轄市)、基層(區、縣)三層組織機構。即與中央的組織機構相配套,分別在省、直轄市和自治區建立非常設的、由地方政府負責的社會保障地方委員會、常設的“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和“民政局”;在區、縣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中心。
其二是確定組織機構的內部結構和許可權。上述機構層次是一種縱向結構,而內部結構則是一種橫向結構。
其三是合併分頭實施的項目,統一管轄範圍。考慮到我國農村和城鎮的實際情況,目前要城鄉統一實施社會保障是不現實的。因此,可以考慮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統一管轄城鎮職工和居民的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社會福利,經過實施方法上的改革和立法技術上的處理,將原先由衛生部和人事部分別管理的公務員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民政部管理的城鎮居民社會救濟,統一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屬下;農村的社會保障、社會優撫由民政部管轄。從國外的經驗看,這種統一是可行的,如日本的養老保險,“國民養老保險”是基礎部分,不管城鄉居民,人人參加,而且有統一的養老金標準,企業職工和公務員則在此基礎上增加“厚生年金”和“共濟年金”,從而實現了統一實施的目標。將來我國要在城鄉統一實施社會保障,也可以採取這種既有統一,又有區別的實施方法。
(3)確保社會保障的專門人才
社會保障管理機構,可以說是集經濟性、社會性與法律性於一身的特殊部門。主管機構不但要貫徹落實現行的各種法律、法規和政策,研究社會保障實施的現狀,還要根據現狀及時地制定有關規章,調整具體政策和實施方法;經辦機構是法律性、政策性、實務性都很強的部門,經辦機構直接與廣大公民接觸,關係到公民的各種切身利益,有關社會保障的法律和政策,最終都由經辦機構具體落實。所有這些,無非說明一點,社會保障需要大量特殊的專門人才。為了確保人才,國外許多國家都有關於社會保障工作人員招聘、選拔、考核的法律制度。如日本有“社會保障士資格審查條例”,只有通過嚴格考試和資格審查的人員,才可以從事社會保障事務。我國雖然有公務員考試制度,鑒於社會保障的特殊需要,還應該建立特別的“社會保障工作人員資格審查條例”,以確保合格的專門人才,保證各項法律、政策的正確實施。
2.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法
從國內外的經驗看,社會保障各項目的實施,採取建立基金的方式最為有效,也易於管理,而“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法”的立法目的,就在於確保基金建立後的有效管理。其具體內涵是:確保社會保障基金按時、足額收繳;使基金的日常管理有法可依;在穩健投資的基礎上,確保基金保值增值;確保基金髮放的準確、及時進行。
(1)確保基金按時、足額收繳
目前我國基金的籌集辦法,散見於各項社會保險立法中,如養老保險基金的繳費辦法,由有關養老保險的法規規定。為了強化繳費的法律責任,確保基金籌集到位,應考慮制定單項的“社會保險基金徵集條例”,如繳費改為納稅的話,應該出台“社會保險稅徵收條例”。條例應包括以下規定:統一工資總額的計算標準;確定繳費基數、費率、繳費方式、繳費手續和繳費期限;確定國家、用人單位和個人的負擔比例;確定費率的厘定和調整方法;規定拒繳和滯繳的罰則。
(2)制定基金日常管理的各種法規
社會保障基金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計帳(個人帳戶、企事業單位帳戶等)與定期結帳、統計、會計、財務、接待查詢和諮詢、受理申訴等事務,應該通過各種立法使之有法可依。如“社會保障基金計帳規則”、“社會保障統計條例”、“社會保障會計條例”、“社會保障財務管理條例”等。
(3)設立專門的社會保障基金投資機構
按照我國的現行制度,收繳的社會保險基金,一律開設專戶存人專業銀行,基金的保值增值也委託銀行經辦。但是,在金融體制改革的新形勢下,現行制度將面臨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的問題。在國外,社會保障基金投資機構的主體,從最初的委託經營,逐漸發展到設立專門的投資機構。這種投資機構,有的叫“基金會”,有的稱“金融中間機構”,其最高形式則是設立“社會保障銀行”。社會保障銀行的主要職責是:代理國家的社會保障金庫;管理社會保障基金的滾存積累和短期(1年以內)投資運營;代理社會保障管理機構發放各種給付。
(4)確立基金髮放機制
目前我國社會保障給付的發放,有用人單位發放、社區發放、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中心發放等各種渠道,社會化程度比較低,缺少法律規範。在基層統一建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中心的基礎上,各種給付的發放,如社會救濟金的發放、社會保險金的發放等,應該統一由管理中心負責。為此,應該出台“社會保障基金髮放條例”,對領受資格審查、發放程式、發放手續、發放辦法、禁止事宜進行法律規範。管理中心主要負責接受申請、資格審查、核定紿付數額等事務,具體發放可以委託銀行系統進行。
3.社會保障行政監督法
社會保障行政監督法的範圍,從內容上看,可以分為行政監督、基金管理監督和基金投資監督;從監督方式看,可分為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
行政監督的主要目的是:保證國家有關社會保障的法律能夠嚴格地執行和實施,監察管理機構在實施社會保障過程中有無違反法律和政策的行為。基金管理監督的主要內容是:對基金的籌集、管理、發放過程實行同步監督。基金投資事關重大,當專項監督。

社會保障行政法的作用

社會保障行政法的作用,從大處著眼,可以概括為:保證國家有關社會保障給付的法律能夠準確、及時地執行;根據法律,及時調整具體的政策和實施方法,以適應變化的情況。從細處著眼,則可以概括為:保證社會保障基金足額籌集到位;有效地管理好社會保障基金,包括基金的增值保值;正確審核給付對象的資格和條件,保證給付準確、及時進行;及時調整資率、繳費方法、基金運作方法,以及給付對象的資格和條件,防止基金出現危機;監督社會保障的運行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