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刊歷史
1981年,《社會》創刊。
1988年,《社會》由雙月刊改為月刊。
2005年,《社會》轉型為社會學類專業學術期刊,由月刊改為雙月刊。
2014年11月,《社會》成為原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社會》主要有學術評論、學術爭鳴、宗教社會學研究、知識社會學在中國、社會網研究等欄目。
《社會》主要刊登中國國內外社會學及相關領域最新的研究論文。
人員編制
據2018年9月《社會》官網顯示,《社會》編委會擁有31位編委 、《社會》編輯部擁有3位編輯。
姓名 | 任職信息 |
邊燕傑 | 明尼蘇達大學 |
蔡禾 | 中山大學 |
馮小雙 | 《中國社會科學》雜誌 |
費埃德伯格 |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
格蘭諾維特 | 史丹福大學 |
關信平 | 南開大學 |
洪大用 | 中國人民大學 |
馬廣海 | 山東大學 |
李培林 | 中國社會科學院 |
李在烈 | 首爾大學 |
劉少傑 | 中國人民大學 |
劉世定 | 北京大學 |
劉祖雲 | 中山大學 |
渠敬東 | 北京大學 |
孫立平 | 清華大學 |
沈原 | 清華大學 |
矢澤修次郎 | 成城大學 |
魏昂德 | 史丹福大學 |
王思斌 | 北京大學 |
文軍 | 華東師範大學 |
肖瑛 | 上海大學 |
謝宇 | 普林斯頓大學 |
徐永祥 | 華東理工大學 |
徐中振 | 上海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
應星 | 中國政法大學 |
張江華 | 上海大學 |
張樂天 | 復旦大學 |
張文宏 | 上海大學 |
張友琴 | 廈門大學 |
周曉虹 | 南京大學 |
周雪光 | 史丹福大學 |
路英浩 | 馮瑩瑩 |
王璐瑩 |
學術交流
2013年10月12日、13日,上海大學社會學院、北京大學社會研究中心、《社會》雜誌在上海大學樂乎新樓會議廳召開“2013年社會學與人口學研討會”。會議推動了中國社會科學實證研究與分析方法的發展。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18年9月12日中國知網顯示,《社會》共出版文獻6609篇。
據2018年9月12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社會》共載文1735篇。
影響因子
據2018年9月12日中國知網顯示,《社會》總被下載1960846次、總被引39639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4.537、(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3.702。
據2018年9月12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被引量19894、下載量83840;《社會》2015年影響因子為2.32。
收錄情況
《社會》被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7—2018)(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等收錄。
榮譽表彰
2009年,《社會》獲 “第四屆華東地區優秀期刊獎”。
2010年,《社會》獲“全國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稱號,併入選教育部第三批“名刊建設工程”名單
2011年,《社會》雜誌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推薦獎。
2015年,《社會》入選2015年中國“百強社科期刊”。
2018年3月,《社會》獲得第三屆全國“百強報刊”榮譽。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社會》辦刊宗旨:“更快地反映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變化有深刻認識和分析的學術思想和具有一定原創性的理論;與世界層面社會學學科的前沿緊密地互動;為推動中國社會學研究的發展作貢獻”。
辦刊特色
《社會》以“更加關注社會轉型中出現的深層次的問題,更加注重社會學學科建設的規範性和學術性,努力將社會辦成中國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學術性刊物”為追求;不斷適應當今中國社會學發展對學術期刊的迫切要求,突出學術性、規範性和研究“真問題”為辦刊特色。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主編 | 李友梅 |
副主編 | 孫秀林 |
執行主編 | 肖瑛 |
編輯部主任 | 田青 |
編輯部副主任 | 張軍 |
註:表中為2018年9月《社會》編輯部官網顯示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