礪兵-2008

礪兵-2008

代號“礪兵-2008”的實兵對抗演習於2008年8月26日正式展開。從2008年8月28日開始,“紅方戰術集團”內的各部分作戰力量分別以鐵路輸送、空中機動和摩托化開進的方式,向北京軍區朱日和訓練基地集結。“諸軍兵種聯合對抗是這次演習的一大看點,也是解放軍軍事演習的一大趨勢。”

礪兵-2008礪兵-2008
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礪兵--2008”演習部隊進行實兵對抗訓練。訓練依山地複雜地形進行機械化立體進攻、防守,突出機械化、信息化、立體化現代作戰特點。代號“礪兵-2008”的實兵對抗演習於2008年8月26日正式展開。從2008年8月28日開始,“紅方戰術集團”內的各部分作戰力量分別以鐵路輸送、空中機動和摩托化開進的方式,向北京軍區朱日和訓練基地集結。“諸軍兵種聯合對抗是這次演習的一大看點,也是解放軍軍事演習的一大趨勢。”前來觀摩指導演習的濟南軍區副參謀長王軍少將介紹說,近年來,解放軍的演習不斷增加聯合對抗的內容,強化諸軍兵種間的聯合訓練。 "礪兵-2008"是地面機動攻防演習。參演的主要戰術集團"紅方"是以輕型機械化步兵旅為主,"藍方"是以裝甲團為主,都是以地面部隊為主。

參加的部隊

參加這次演習的“紅方戰術集團”各部分力量都是具有光榮傳統和悠久歷史的部隊。作為地面主要作戰力量的濟

礪兵-2008礪兵-2008
南軍區某機步旅前身是新四軍第一師,也是我軍改制換裝的第一支輕型機械化步兵旅;濟南軍區某陸航團是我軍組建的第一個直升機團,在不久前的抗震救災中再立奇功;空降兵某部的前身是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在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場上打出了志願軍的軍威。

跨區機動

跨區機動,對擔任演習紅方地面部隊的濟南軍區某機步兵旅來說,並非首次。四個月前,他們還千里機動奔赴四

礪兵-2008礪兵-2008
川參加了抗震救災。但跨區機動演練,還是多年來的第一次。他們除了組織指揮部隊分梯隊開進、臨機處置途中各種敵情、按時到達集結地域外,還必須儘快適應多變的塞外氣候和地理環境。

某基地位於內蒙古腹地,屬半荒漠半草原地帶。秋季,這裡空氣乾燥,風沙頻繁,晝夜溫差可達20℃。而此時,中原正是秋高氣爽、碩果纍纍的好時節。據某機步旅政委彭玉斌介紹,全旅數千名官兵,多數來自內地省、市,從小習慣了內地的氣候,有的戰士剛到這裡就感冒、流鼻血,幸虧部隊預防有力,及時引導戰士從生活上防病禦寒,訓練上也積極適應塞外變化無常的氣候。

這裡還有著粗獷、豪放的地形地貌,或是一望無垠的莽莽草原,或是起伏連綿的丘陵高低,古代是兵馬大戰的好戰場,而今成為大規模演練的好場地。但對習慣了山地、平原上演練的內地部隊來說,這裡卻是生疏、複雜的。該旅旅長唐岩峰說,他在這支部隊服役28年,幾乎年年都要到大別山區某綜合基地演練,對那裡的一草一木、氣候特徵了如指掌。來到陌生的塞北,如何利用每一片地形和天氣變化,把兵力、裝備優勢發揮出來,對部隊都是新的課題、新的考驗,這就“逼”著大家瞪起眼睛、研究作戰環境,最終拿出了一套適合荒原地形特點的戰術打法。

沙場觀瀾戰爭不可能總是在熟悉的環境中進行。那種年復一年、輕車熟路式的練兵,既練不了指揮員,也練不了部隊。只有能夠在多種地形、氣候條件下“作戰”的部隊,才能真正應對明天的戰爭。從這個意義上講,濟南軍區某機步旅跨區機動至塞北某基地演練,既是遠距離陌生地域開展訓練的一次嘗試,同時,也代表著以跨地區、跨海域為主要特徵的跨區演練,將成為軍隊規模性演練的一種發展趨勢。

實兵對抗

濟南軍區某機步旅剛剛到達某基地,立即投入到緊張艱苦的臨戰針對性訓練中。白天,旅團指揮員頂著風沙、烈

礪兵-2008礪兵-2008
日、冰雹,組織部隊現地訓練專業技能、分隊協同;晚上,他們冒著寒風,在帳篷里進行沙盤推演,研究戰法。大戰在即的氣氛籠罩著整個營地。

走出指揮帳篷,已是深夜11點鐘。指導部隊演練的某集團軍軍長白建軍少將說:“交戰前進行短暫的臨戰訓練,這是必要的、正常的。但這一回,我們訓練、準備都格外認真,就是因為這次演習是真正無原案、背靠背的實兵對抗,對手也是信息化作戰能力很強的部隊。對付強敵,自然要拿出高招,使出看家本領。”

“戰鬥”打響了。在歷次演習中被稱為“常勝營”的機步旅裝步一營,憑藉猛烈的火力掩護和輕型步戰車,快速向“敵”左翼前沿衝擊。突然,潛伏在陣地右側的“敵”一個坦克排,在空中火力掩護下實施前出反擊,向一營翼側席卷而來。危急時刻,營長鄢慶國果斷決定改變戰術打法,以一個連兵力實施阻截驅殲,其餘兵力繼續推進攻擊。

沙場觀瀾實兵對抗演練,早已不是新鮮術語,部隊各種各樣的對抗訓練也此起彼伏。但這場真打實抗、互不相讓的演習,讓我們更加全面地看到了“對抗”的含義,看到了我軍轉變組訓方式的紮實步伐。演練不是表演,對抗更不是“東方不敗”,只有像這樣不設原案、對稱作戰、自主對抗,才能全面走上實戰化對抗訓練的路子,真正讓部隊在對抗中感知戰場、學會打仗。

聯合戰術兵團

隨著空中和地面火力一陣壓制性打擊,某機步旅近百輛戰車和坦克如鋼鐵巨獸,兵分三路向“敵”陣地發起攻擊。

正衝擊間,“敵”坦克、火炮以密集火力頑強阻擊。這時,數架殲擊機、武裝直升機從“敵”陣地上空掠過,彈雨傾盆而下,掩護地面部隊繼續攻擊。當地面部隊突破“敵”前沿陣地時,空中數架運輸機編隊轟鳴而來。緊接著,一個個五彩繽紛的降落傘,向著金色的草原緩緩落下。荷槍實彈的傘兵突擊隊,像一把尖刀直插“敵”防禦縱深。

“礪兵-2008”演習中的這段陸空聯合進攻戰鬥,不亞於電視劇里的精彩鏡頭。某陸航團團長張茂生說:“我參加過軍一級戰役兵團聯合作戰,也參加過師一級戰術兵團聯合作戰,沒想到這一次參加以機步旅為主力的最基本戰術兵團,聯合作戰也能組織得這么好。

機步旅每年都與鄭州協作區、濰坊協作區進行陸空、陸海及二炮聯合作戰演練,利用執行任務的機會,與武警、民兵預備役進行聯合處突演練。演練中,他們邊協同、邊訓練、邊研討,摸索出許多聯合行動的實際經驗和戰法。

沙場觀瀾演習中,我們欣喜地看到,我軍的聯合戰術兵團演練已經延伸到旅、團級。同時,尤感欣慰的是,參加聯合作戰的各軍兵種協同有力、配合默契。聯合不是簡單的“1+1”,也不是淺嘗輒止地“拼盤”,而是各軍兵種在指揮、行動、保障上高度的統一和協同。目前,我軍聯合訓練的運行機制正逐步完善,但缺乏實際組訓經驗和人才,需要下功夫解決“練起來”、“深下去”的問題。只有從上到下真正重視起來,訓練中真正聯合起來,把聯訓聯演落到實處,才能形成“1+1>2”的一體化聯合作戰模式。

同行觀摩

2008年9月25日凌晨4時,三顆紅色信號彈騰空升起,一場複雜電磁環境下聯合戰術集團對機動防禦之敵進攻戰鬥在朱日和訓練基地的“成吉思汗邊牆”以南地域打響。36個國家的軍事代表團觀察員組成的110人外軍軍事觀摩團,來到位於內蒙古北部草原深處的朱日和訓練基地,觀摩代號為“礪兵-2008”的軍事演習。

“礪兵-2008”是我軍首次在複雜電磁環境下組織的實兵對抗演習,是空降兵首次採用人裝同機同降方式參加的陸空聯合演練,是我軍舉行的首次迎外跨區聯合軍演,也是近年來邀請國家最多、層次最高、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外交活動。

邀請世界軍事同行觀摩全球訓練難題,當外賓來到第一個參觀地點時,演習已經進入最高潮部分——戰鬥實施階段。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幅壯美的立體攻防畫卷。隨著空中和地面火力一陣壓制性打擊,“紅方”近百輛戰車、坦克和火炮,在陸航直升機臨空掩護下,以排山倒海之勢向“藍方”陣地殺奔而去。突然,潛伏在陣地右側的“藍方”一個坦克排,在空中火力掩護下實施前出反擊,向“紅方”翼側席捲而來。危急時刻,“紅方”旅長唐岩峰以一個裝甲步兵連兵力實施阻截驅殲,其餘兵力繼續推進攻擊。“紅方”主力部隊從“藍方”陣地左側推進到“藍方”縱深地域,而“藍方”縱深裝甲群對“紅方”左翼一個連的兵力形成合圍之勢,雙方犬牙交錯、難解難分。

實兵對抗演習是軍事訓練的最高形式,也是世界性的訓練難題。這次演習,把濟南軍區某機步旅首次跨區投送到完全陌生的作戰環境,與完全陌生的作戰對手初次交手,就讓外軍內行們參觀觀摩,的確讓參演雙方部隊都捏著一把汗。

訓練基地 

察汗敖包丘陵某高地這片半草原半沙漠地帶,如今崛起一座信息化演兵場。這是亞洲最大的訓練基地,也是軍隊惟一可展開集團軍規模實兵戰役演習的訓練基地,發揮著砥礪中國陸軍戰鬥力“磨刀石”和“未來戰爭實驗室”的重要作用。一位親臨基地觀摩的美軍軍官將其與美國陸軍最大的訓練基地歐文堡相提並論,稱其為“練兵的理想戰場”。

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華北某地”、“塞外某訓練場”是它在媒體報導中的代名詞,外界也只能在偵察衛星拍攝的圖片上一睹其風采。陸軍目前信息化程度最高的“藍軍”部隊揭開神秘面紗。這是一支裝備了我軍新型坦克,在全軍率先完成主戰裝備的信息化改造,具備複雜電磁環境下作戰能力的裝甲勁旅。這支特殊的部隊在朱日和訓練基地扮演了多年的“藍方”,歷次對壘中最差的一仗是打了個平手。

軍隊首支輕型機械化步兵旅擔任“紅方B作戰集團”的主力。剛從四川地震災區回撤歸建一個月,征塵未洗就從中原腹地北上到塞外草原來。

“開門建軍”

從2003年,來自15個國家的軍事觀察員在朱日和訓練基地觀摩了北京軍區“北劍-0308”裝甲旅縱深突擊作戰演習。兩年後,朱日和基地再次迎來觀摩“北劍-2005”裝甲師實兵對抗演習的外賓。2007年9月13日,由36個國家的41名駐華武官組成的代表團,來到濟南軍區機步旅的營地參觀訪問。

中國軍隊從開放部隊營地到邀請外賓觀摩演習,透明度越來越高。“這些演習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邀請觀摩的國家越來越多。中國軍隊的對外交往正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

電磁環境的影響

具體的狀況很可能就是指揮通訊中斷,也就是說上級無法接到下級的報告,無法掌握下級的作戰狀況;而下級也接不到上級的作戰指令。 遇到這種情況,對作戰的影響是相當大的。克服這種情況就需要想很多辦法,通過一些技術手段來克服對方的干擾。利用一些所謂的"土"辦法來對付,比如無線的通訊被中斷了,可以用有線的通訊;有線的也被切斷了,就要通過一些更加"低級"的方法,比如人工的機動通訊、旗語通訊等。這對部隊在實戰當中克服複雜電磁環境的鍛鍊是相當大的。

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二次戰役中,有一個很著名的作戰是38軍113師向美軍縱深的三所里穿插作戰。通過前一階段的作戰經驗來看,美軍的無線電偵查相當厲害,我們的無線電器材只要一開,對方馬上就能測定我們的位置,接著而來的就是轟炸。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當時113師採取的措施就是在整個穿插過程中關閉全部的無線電通訊器材。之後會是什麼樣的情景呢?美軍當然找不到我們的行蹤,但是在志願軍司令部里,包括彭德懷司令員在內的志願軍領導人因為不知道113師的具體位置,當時氣氛相當緊張。直到113師穿插到位之後,打開電台,志願軍司令部里的同志才長出了一口氣。

貼近實戰

參加"礪兵-2008"演習的"紅方"是濟南軍區的部隊,這個部隊的首長說他們常年在濟南軍區的確山演習場進行演習,對那裡非常熟悉。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到過朱日和演習場,對這個環境那個是完全陌生的。這與實戰是很貼近的。因為在實戰中,很難遇到比較熟悉的戰場環境。

參演的兩個部隊分屬兩個軍區,一個是濟南軍區,另一個是北京軍區。在日常訓練當中,這兩個部隊互相對打的機會基本是沒有的,所以陌生的對手也是貼近實戰的。

北京軍區的裝甲團號軍隊信息化改革的先行者,也就是說它的技術含量是很高的。給"紅方"設定這樣一個強勁的對手,也是為了使這次演習和未來高技術條件下戰爭與實戰更加貼近。

在一些技術手段和方式方法上也儘可能使演練貼近實戰。從方法上來說,採用了背對背、沒有預案的演習方式。也就是說,導演部僅僅把一個對抗的初始態勢交給參演雙方,雙方怎樣打背對背的。這樣比那種預先交底、像演戲似的的演戲更接近了實戰的情景。從技術措施上來看,這次參演的大型裝備普遍裝備了雷射對抗系統,也就是說在武器上加裝雷射發射器,只要雷射束打到對方,對方就會冒煙、發出聲響,表示被擊中。這種方式相對來說與實戰也更為接近。在考核的方式上也更加貼近實戰,這次考核的考核方既不是濟南軍區也不是北京軍區,而是總參謀部。同時,考核利用的工具是模擬對抗的評估系統,它是一個客觀的、人為因素更少的評估系統,更加接近實戰。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