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遺址
吉林省
磨盤山村山城VI-56
簡介
磨盤山村山城位於吉林省圖們市長安鎮磨盤山村山城裡屯西。又稱城子山山城。高句麗、渤海、遼代、金代山城古遺址,平面呈不規則橢圓形。1960年調查發現,城牆沿山脊走向,用石材砌築。周長約4454米,城垣高1-3米,東設3門,西設1門,有瓮城。城內平坦處有建築址,可見排列有序的礎石。城內平坦處有建築址,可見排列有序的礎石。此城為高句麗時期(公元1-7世紀)所修,後有沿用。出土有灰陶建築構件,陶器、瓷器、鐵器、銅印等文物數百件。有人考證其為東夏國路南京路治所。破壞較重。建築
城垣依山勢以石材修築,呈不規則橢圓形,基寬5一7米,高1一3米,周長44.54米。有4門址。東南門修在山崗上,較窄,無瓮城。門外陡坡上有一"之"字形古道,門內側近處,有一組建築遺蹟。東門、北門,分別修在溝口處,較寬,有瓮城,是出入城內外的主要通道。西門位於西山之上的城垣中部,門外有一"八"字形防禦設施。城內地勢開闊,於城中央的緩坡上有宮殿址一處,作為階梯式,共9階。每階約寬10米,長約17米,其上排列有礎石。礎石排列平面呈長方形,加工比較粗糙。殿址上散布著青灰色布紋瓦和泥質灰陶瓦片。
城內尚存多處居住址。距北門約600米處的北側慢坡上、有密集的居住址,地表散布大量遼金時期的碎磚、殘瓦。在宮殿址的南側和西部,也有較大面積的居住址,散布遼、金時期文物。東南門近處,有一小圍牆遺蹟,圍牆內散布遼、金時期的灰磚瓦。城時期的灰磚瓦。城內西側坡地上,可隱約見到排列有序的凹陷的居住址。在宮殿址對面坡地上,有很多褐色或紅褐色板瓦,其凸面上飾有繩紋、格線紋、席紋等。這種板瓦與集安市出土的高句麗板瓦相似。
二○○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國務院公布《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有“磨盤村山城”,確定為唐-金時期的古遺址。
磨盤村山城遺址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磨盤村山城位於延吉市與圖們市交界處。城內有少量渤海國遺蹟和大量東夏國遺蹟。城垣依山勢以石材修築,呈不規則橢圓形,周長4454米。有門址4處。城內地勢開闊,中央有宮殿基址,呈階梯狀,共9階每階寬10米,長17米,其上礎石排列有序。城內出土有玉帶飾,玉鴛鴦佩飾、東夏國官印、銅鏡、占卜器以及數百枚唐、宋、金銅錢。該城是東夏國的南京,東夏國王蒲鮮萬奴曾一度居於城中。東夏國是金末元初女真人後裔蒲鮮萬奴在東北東部建立的地方封建割據政權,磨盤村山城是研究東夏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最為重要的文化遺存,具有較高的獨特的歷史和科學價值。
兩相對照,感覺應該是同一處遺址。在遺址現場,步行了約3個小時,圍著這座山轉了一圈,只見到省級文保標誌碑,而沒見國家級文保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