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碎片
工作原理

知道了磁碟碎片的產生原因之後,我們還有必要了解一下程式運行時磁碟的讀寫動作。一般運行一個程式時,磁碟驅動器的磁頭所做的工作是先搜尋該程式運行必需的檔案,然後讀取數據,最後做讀後處理——將數據傳送至磁碟高速快取(Cache)和記憶體中。搜尋時間在硬碟性能指標中被稱為平均尋道時間(Averageseektime),單位為毫秒(ms),主流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小於9.5ms。如果能將應用程式的相關檔案放在磁碟的連續空間內,磁頭搜尋的時間將會減少很多。
讀取時也是如此,磁碟讀取位於磁頭下方扇區的數據所需時間僅為將磁頭移到另一地點再讀取相同數據所需時間的五分之一。讀盤時,系統先檢查數據是否在高速快取中,如果有則直接讀取;如果沒有則訪問磁碟,也就是讀盤。當需要多次讀取同一份數據時,Cache的作用很大,但對於第一次讀取某個檔案,Cache就無能為力了。於是搜尋時間和讀取時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程式執行的效率。
當然上面的全部解釋也可以概括為上學時老師那象形化的講解:記設_為刪除檔案後留下的空間,1為磁碟檔案,假如目前已經凌亂了的磁碟空間為:_1_11_1_,那么這時如果你想複製檔案111進去,那么這個空間肯定是無法裝入了,只能再次將檔案111零散的插入,當然這也就降低了檔案讀取的效率,可如果將磁碟整理後,那空間就會變成1111____,那么此前的檔案111就可以以最整齊的方式複製進去了。
其實說了這么多只是想證明只要硬體製造工藝沒有改變,物理介質沒有改變,那么無論它的性能提高多少,以上的原理也都是絕對存在並且適用的,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有時在使用中確實會被"手感"所蒙蔽,誤認為自己的硬碟很優秀並且沒有感覺到速度變慢而不去做磁碟整理。所以要說的就是堅持定期整理硬碟在仍然是毫無疑問的。實際上在大多數情況下,定期的硬碟碎片整理減少了硬碟的磨損。不管怎么說,讓硬碟的磁頭從1處讀取檔案總比從8處讀取要容易得多。因此,一個每兩周或四周整理一次的硬碟的壽命絕對比一個永遠不整理的硬碟長。
磁碟碎片

其實磁碟碎片應該稱為檔案碎片,是因為檔案被分散保存到整個磁碟的不同地方,而不是連續地保存在磁碟連續的簇中形成的。當應用程式所需的物理記憶體不足時,一般作業系統會在硬碟中產生臨時交換檔案,用該檔案所占用的硬碟空間虛擬成記憶體。虛擬記憶體管理程式會對硬碟頻繁讀寫,產生大量的碎片,這是產生硬碟碎片的主要原因。其他如IE瀏覽器瀏覽信息時生成的臨時檔案或臨時檔案目錄的設定也會造成系統中形成大量的碎片。檔案碎片一般不會在系統中引起問題,但檔案碎片過多會使系統在讀檔案的時候來回尋找,引起系統性能下降,嚴重的還要縮短硬碟壽命。另外,過多的磁碟碎片還有可能導致存儲檔案的丟失。
碎片產生

在磁碟分區中,檔案會被分散保存到磁碟的不同地方,而不是連續地保存在磁碟連續的簇中。又因為在檔案操作過程中,Windows系統可能會調用虛擬記憶體來同步管理程式,這樣就會導致各個程式對硬碟頻繁讀寫,從而產生磁碟碎片。
分區操作

Windows看似龐大,卻也是由一個個模組組成,要精通Windows就要從模組著手。在Windows中,"控制臺"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模組,對於新手來說,從"控制臺"入手逐步了解Windows操作很有必要。
難點
"磁碟管理"是控制臺"計算機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組件。利用磁碟管理工具可以一目了然地列出所有磁碟情況,對各個磁碟分區進行管理操作。對於新手來說,磁碟管理工具可以讓他們不需要藉助第三方磁碟工具軟體來完成一些重要的操作。比如電腦安裝了雙硬碟,盤符發生混亂,就可以通過Windows自帶的磁碟管理工具直接更改盤符。
盤符更換
如果電腦光碟機盤符和硬碟盤符不正常,光碟機盤符是D,硬碟盤符是C、E、F、G,要求將D糟與G盤互換。更換Windows中的盤符的確有點難度,如果操作不當,就有可能影響系統的穩定性。當然,一旦學會用Windows自帶的磁碟管理工具對盤符進行更換,那么事情就變得輕而易舉了。
步驟一
在Windows中,進行盤符更換必須用到"磁碟管理"這個功能,那么這個工具在哪兒才能找到呢?單擊"開始→控制臺→管理工具→計算機管理",這個時候就會彈出一個如圖1的"計算機管理"視窗。選中左邊窗格的"磁碟管理"並單擊,在右邊窗格中就看到這台電腦所有磁碟情況。註:"磁碟管理"除了進行盤符更換之外,還可以進行格式化分區、創建新分區和查看分區屬性等操作。
步驟二

步驟三
接下來的工作是將光碟機盤符D更改為G,方法類似對硬碟的操作。右擊光碟機盤符D,在彈出的右鍵選單中選擇"更改驅動器名稱和路徑→更改→選擇新的驅動器號",在下拉選單選擇G盤符,單擊確定按鈕。接著如法炮製,將硬碟K按照相同方法再更改為D,重新啟動計算機。到此為止,成功將光碟機和硬碟盤符進行了互換。
分區大小
很多時候,如果需要調整硬碟分區。這就需要使用磁碟管理工具進行分區調整。在這裡以F盤重新劃分為兩個分區為例進行介紹。註:儘管這種調整不會對作業系統造成危害,但更改後分區數據會丟失。因此在調整之前務必將重要數據進行備份。刪除分區
打開"磁碟管理"選項,滑鼠右擊F盤盤符,選擇"刪除邏輯驅動器"選項,在打開的對話框中單擊"是"按鈕,此時F盤就會變成"可用空間"狀態。新建分區

格式化
如果要讓新建分區被系統識別,必須進行格式化操作。在"格式化分區"對話框中,系統提示:"要在這個磁碟分區上儲存數據,您必須先將其格式化"。設定完畢後單擊"下一步",會看到一個"正在完成新建磁碟分區嚮導"的對話框,最後單擊"完成"按鈕,系統會對剛剛創建的分區進行格式化。按照同樣的方法,根據需要將剩餘硬碟空間劃分成另一個分區就OK了。註:在"按下面的設定格式化這個磁碟分區"選項中的"檔案系統"處,必須指定是用FAT32還是NTFS分區格式進行格式化。"分配單位大小"和"卷標"都可以採用預設值。同時別忘記選中"執行快速格式化"。
分區軟體
PowerQuestPartitionMagic V9.0歷代整理
Win98時代

如今,市場上的硬碟容量早已翻了幾番。同時,處於主宰地位的作業系統也已經易主為WinXP。如今的磁碟碎片整理工具早已不是原來那個樣子,而是換成了一種更為簡潔的彩色圖形,不同類型的簇被直接按比例標以不同的顏色,看起來更加醒目。當然,為了照顧那些"肚量越來越大"的硬碟們,新版Defrag的整理速度也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唯一不足的就是,XP版碎片整理工具在工作中,會占用大量的CPU及硬碟資源,導致系統反應非常遲鈍,根本無法完成正常的工作,如圖2所示。
Vista時代





軟體套用
查錯程式
硬碟查錯顧名思義就在查找硬碟的邏輯錯誤諾頓磁碟醫生2008
整理工具
(1)VoptXP(2)Defraggler
(3)O&ODefragPro
(4)UltraDefrag
(5)Diskeeper
(6)HardDiskManger
疑難解答
添加到系統的基本磁碟分區未出現在“磁碟管理”卷列表視圖中。原因:在存儲區域網路(SAN)環境中,為了獲得更好的互操作性,在Windows Server2003,EnterpriseEdition和WindowsServer2003,DatacenterEdition上,添加到系統的基本磁碟上的卷在默認情況下不會自動安裝和分配驅動器號。
動態磁碟在添加到系統後會顯示為“外部”。要使用這些卷,必須導入這些“外部”磁碟,然後讓這些卷“在線上”。
可移動媒體設備(如Zip或Jaz驅動器)和光碟(如CD-ROM或DVD-RAM)總由系統自動裝載。
解決方案:通過分配驅動器號,或通過使用“磁碟管理”、DiskPart、mountvol命令創建裝載點,來手動裝載基本卷。
有關如何指派驅動器號的說明,請參閱指派、更改或刪除驅動器號。
有關DiskPart或mountvol命令的詳細信息,請參閱DiskPart或Mountvol。
基本磁碟的狀態為“未初始化”。原因:磁碟沒有有效的簽名。安裝新磁碟後,作業系統必須寫入磁碟簽名、扇區標記的末端(也稱為簽名字)、主啟動記錄或GUID分區表,然後才能在該磁碟上創建分區。安裝新磁碟後第一次啟動“磁碟管理”時,將會顯示嚮導,該嚮導會提供作業系統檢測到的新磁碟列表。如果在寫入磁碟簽名前取消該嚮導,則磁碟狀態仍然是“未初始化”。
解決方案:初始化該磁碟。磁碟狀態會暫時更改為“正在初始化”,而後是“在線上”狀態。有關如何初始化磁碟的說明,請參閱初始化新磁碟。
有關磁碟狀態說明的詳細信息,請參閱磁碟狀態說明。
基本磁碟或動態磁碟的狀態為“不可讀”。原因:基本磁碟或動態磁碟不可訪問,並且可能遇到硬體故障、受到破壞或I/O錯誤。系統的磁碟配置資料庫的磁碟副本可能被破壞。顯示“不可讀”狀態的磁碟上會出現一個錯誤圖示。
當磁碟正在轉動或“磁碟管理”正在重新掃描系統中的所有磁碟時,磁碟也可能顯示“不可讀”狀態。在某些情況下,不可讀磁碟已經出現故障並且不可恢復。對於動態磁碟,“不可讀”狀態通常是由於磁碟的某一部分受到破壞或發生I/O錯誤而產生的,而不是整個磁碟出現故障。
解決方案:重新掃描磁碟或重新啟動計算機,以查看磁碟狀態的變化。有關如何重新掃描磁碟的說明,請參閱更新磁碟信息。
有關磁碟狀態說明的詳細信息,請參閱磁碟狀態說明。
動態磁碟的狀態為“外部”。原因:當將動態磁碟從另一台運行Windows2000、WindowsXPProfessional、WindowsXP64-bitEdition(Itanium)或WindowsServer 2003 家族作業系統的計算機轉移到本地計算機時,就會顯示“外部”狀態。顯示“外部”狀態的磁碟會出現一個警告圖示。
在某些情況下,以前連線到系統的磁碟也會顯示“外部”狀態。動態磁碟的所有配置數據都存儲在所有的動態磁碟上,因此當所有動態磁碟都出現故障時,系統所擁有的磁碟信息就會丟失。
解決方案:將磁碟添加到計算機的系統配置中以便可以訪問該磁碟上的數據。要把磁碟添加到計算機系統配置中,請導入外部磁碟(右鍵單擊該磁碟,然後單擊“導入外部磁碟”)。如果導入外部磁碟,則該磁碟上已有的任何卷都變成可見並且可以訪問。
有關磁碟狀態說明的詳細信息,請參閱磁碟狀態說明。
動態磁碟的狀態為“在線上(錯誤)”。原因:動態磁碟的某個磁碟區域出現I/O錯誤。出現錯誤的動態磁碟上將顯示警告圖示。
解決方案:如果I/O錯誤是暫時性的,可以重新激活該磁碟,使其返回到“在線上”狀態。
有關磁碟狀態說明的詳細信息,請參閱磁碟狀態說明。
動態磁碟的狀態為“脫機”或“丟失”。原因:“脫機”動態磁碟可能會損壞或間歇性地處於不能使用的狀態。在脫機動態磁碟上將顯示一個錯誤圖示。
如果磁碟的狀態是“脫機”而且磁碟名稱變為“丟失”,則表明雖然該磁碟在系統上可用,但無法找到或識別。丟失的磁碟可能被破壞、斷電或下線。
解決方案:將處於“脫機”和“丟失”狀態的磁碟恢復為在線上狀態
修復任何磁碟、控制器或電纜問題並確保物理磁碟已經打開、已經插入並連到該計算機上。接著,使用“重新激活磁碟”命令使磁碟返回到在線上狀態。有關如何重新激活丟失或脫機動態磁碟的說明,請參閱重新激活丟失或脫機的動態磁碟。
如果磁碟狀態仍保持為“脫機”,磁碟名稱仍保持為“丟失”且確定無法修復磁碟故障,則可以從系統中刪除該磁碟(右鍵單擊該磁碟,然後單擊“刪除磁碟”)。但是,您必須刪除該磁碟上的所有卷(或鏡像)後才能刪除磁碟。可以通過刪除鏡像而不是刪除整個捲來保存該磁碟上的任何鏡像卷。刪除卷會破壞該卷中的數據,因此只有在完全確定磁碟是永久性損壞並且無法再用時才刪除磁碟。
要讓脫機而且磁碟名稱仍為Disk#(而不是“丟失”)的磁碟返回在線上,請嘗試以下一種或多種操作:在“磁碟管理”中,右鍵單擊該磁碟,然後單擊“重新激活磁碟”以使其返回到在線上狀態。如果磁碟狀態仍保持為“脫機”,請檢查電纜和磁碟控制器,並確保物理磁碟正常。糾正任何問題並嘗試重新激活磁碟。如果成功地重新激活磁碟,則該磁碟上的任何卷都將自動返回到“正常”狀態。在事件查看器中,檢查事件日誌,看是否有諸如“nogoodconfigcopies”之類的磁碟相關錯誤。如果事件日誌中包含有“nogoodconfigcopies”錯誤,請與“Microsoft產品支持服務”聯繫。將該磁碟拿到其他計算機上試試。如果在其他計算機上能讓該磁碟返回到“在線上”狀態,則極有可能是該磁碟不能返回“在線上”的計算機的配置有問題。將該磁碟拿到具有動態磁碟的其他計算機上試試。在那台計算機上導入該磁碟,然後將其重新移回不能“在線上”的計算機上。有關磁碟狀態說明的詳細信息,請參閱磁碟狀態說明。
基本卷或動態卷的狀態為“失敗”。原因:基本卷或動態卷無法自動啟動,磁碟已損壞或檔案系統已破壞。除非磁碟或檔案系統能夠修復,否則“失敗”狀態表示數據丟失。
解決方案:如果是處於“失敗”狀態的基本卷,要確保基礎物理磁碟已打開、插入並正確連線到計算機。基本卷不可能有其他的用戶操作。
如果是處於“失敗”狀態的動態卷,要確保基礎磁碟已在線上。否則,將磁碟返回到“在線上”狀態。如果成功,將自動重新啟動卷並返回“正常”狀態。
如果動態卷是帶有陳舊數據的鏡像卷或,否則,請重新手動啟動鏡像卷或RAID-5卷,然後運行錯誤檢查工具或Chkdsk.exe。
請參閱檢查和修復磁碟錯誤。要運行Chkdsk.exe,請依次單擊“開始”、“運行”,鍵入Chkdsk,然後單擊“確定”。
有關卷狀態說明的詳細信息,請參閱卷狀態說明。
基本卷或動態卷的狀態為“未知”。原因:當卷的引導扇區損壞(可能是病毒所致)且無法訪問該卷上的數據時,將會出現“未知”狀態。當安裝了新磁碟但沒有成功完成創建磁碟簽名的嚮導時,也會出現“未知”狀態。
解決方案:初始化該磁碟。有關如何初始化磁碟的說明,請參閱初始化新磁碟。
有關卷狀態說明的詳細信息,請參閱卷狀態說明。
動態卷的狀態為“不完整的數據”。原因:只移動了多磁碟卷上的部分磁碟。該卷上的數據將被破壞,除非移動並導入包含該卷的剩餘磁碟。
解決方案:將包含多磁碟卷的所有磁碟移到計算機上,然後導入這些磁碟
如果不再需要多磁碟卷,則可導入磁碟並在上面創建新卷。右鍵單擊狀態為“失敗”或“失敗的重複”的卷,然後單擊“刪除卷”。右鍵單擊該磁碟,然後單擊“新建卷”。
有關卷狀態說明的詳細信息,請參閱卷狀態說明。
動態卷的狀態為“正常(有危險)”。原因:該動態卷可以訪問,但是基礎動態磁碟上檢測到I/O錯誤。如果動態磁碟的任何部分檢測到I/O錯誤,則該磁碟的所有卷都將顯示“正常(有危險)”狀態,同時在該卷上顯示警告圖示。
當該卷的狀態為“正常(有危險)”時,基礎動態磁碟的狀態通常為“在線上(錯誤)”。
解決方案:將基礎磁碟返回到“在線上”狀態。一旦磁碟返回“在線上”狀態,該卷將返回“正常”狀態。如果仍顯示“正常(有危險)”狀態,則可能是磁碟出現故障。請儘快備份數據並更換磁碟。
有關卷狀態說明的詳細信息,請參閱卷狀態說明。
無法使用“磁碟管理”或DiskPart管理帶區、鏡像或RAID-5卷。原因:某些非Microsoft的磁碟管理產品替代了用於高級磁碟管理的Microsoft邏輯磁碟管理器(LDM),這些產品可能會禁用LDM。
解決方案:如果您正使用禁用了LDM的非Microsoft磁碟管理軟體,則請與該非Microsoft磁碟管理軟體的供應商聯繫,以尋求磁碟配置問題排查方面的支持或援助。
鏡像卷的狀態為“數據沒有重複”。原因:只導入了鏡像卷的一半而不是全部。在“磁碟管理”中,鏡像卷的導入部分將接收到“失敗的重複”狀態,而包含鏡像未導入部分的磁碟將接收到“丟失”狀態。可以在以後導入“丟失”的磁碟來還原冗餘。
解決方案:同時將跨越該卷的所有磁碟移動到新計算機上。
如果不再需要鏡像卷,可以中斷鏡像,同時將鏡像的導入部分保留為簡單卷。右鍵單擊處於“失敗的重複”狀態的鏡像卷,然後單擊“刪除鏡像”。在“刪除鏡像”對話框中,單擊處於“丟失”狀態的磁碟,然後單擊“刪除鏡像”。處於“失敗的重複”狀態的鏡像的導入部分將變為處於“正常”狀態的簡單卷。有關如何中斷鏡像卷的詳細信息,請參閱從鏡像卷中刪除鏡像。
有關卷狀態說明的詳細信息,請參閱卷狀態說明。
有關磁碟狀態說明的詳細信息,請參閱磁碟狀態說明。
鏡像卷的狀態為“失敗”。原因:鏡像卷無法自動啟動。
卷將自動重新啟動並改變為“失敗的重複”狀態。
如果動態磁碟返回到“在線上”狀態,但動態卷尚未返回到“正常”狀態。
如果動態卷是帶有陳舊數據的鏡像卷,則使基礎物理磁碟在線上並不能自動重新啟動卷,請重新手動啟動鏡像卷,然後運行錯誤檢查工具或Chkdsk.exe。
有關卷狀態說明的詳細信息,請參閱卷狀態說明。
鏡像卷的狀態為“失敗的重複”。原因:鏡像卷的一個或兩個成員出現了故障,卷將不再具有容錯能力。要避免數據丟失,應儘快嘗試修復該卷。
有關如何修復鏡像卷的說明,請參閱重新連線磁碟並修復鏡像卷。
如果磁碟狀態為“在線上(錯誤)”,則磁碟的圖形視圖中將顯示“(!)”圖示。有關如何重新激活磁碟的說明,請參閱重新激活鏡像卷。
有關卷狀態說明的詳細信息,請參閱卷狀態說明。
有關磁碟狀態說明的詳細信息,請參閱磁碟狀態說明。
鏡像卷的狀態為“陳舊數據”。原因:如果要嘗試導入包含鏡像卷的磁碟,但是該磁碟上的一個卷包含有陳舊的鏡像信息。
要確保帶有陳舊鏡像信息的磁碟狀態不為“脫機”。有關如何將鏡像卷返回到在線上狀態的說明,請參閱重新連線磁碟並修復鏡像卷。
且磁碟上的鏡像卷將被重新同步化。可將包含該卷的所有磁碟都移動到另一台計算機、附加這些磁碟,然後同時導入所有這些磁碟。
有關卷狀態說明的詳細信息,請參閱卷狀態說明。
有關磁碟狀態說明的詳細信息,請參閱磁碟狀態說明。
RAID-5卷的狀態為“數據沒有重複”。原因:只移動了RAID-5卷中的部分磁碟而不是全部。如果選擇只留一個磁碟不導入而導入其他全部磁碟,則RAID-5卷將接收到“失敗的重複”狀態。如果RAID-5卷中丟失了多個磁碟,則該卷將接收到“失敗”狀態。
解決方案:同時將該卷上的所有磁碟移動到新計算機上,然後同時導入所有的磁碟。有關如何移動和導入磁碟的說明,請參閱將磁碟移動到另一台計算機。
如果RAID-5卷中只留一個磁碟沒導入而導入了其他全部磁碟,則該卷將接收到“失敗的重複”狀態。右鍵單擊該卷,然後單擊“修復卷”。選擇另一個適當的動態磁碟以修復RAID-5卷。在RAID-5卷返回到“正常”狀態後,可右鍵單擊丟失的磁碟,然後單擊“刪除磁碟”。
如果不再需要RAID-5卷,則可導入磁碟並在上面創建新卷。RAID-5卷接收到“失敗的重複”或“失敗”狀態。右鍵單擊該卷,然後單擊“刪除卷”。右鍵單擊每個磁碟,然後單擊“新建卷”。
有關卷狀態說明的詳細信息,請參閱卷狀態說明。
RAID-5卷狀態為“失敗”。原因:RAID-5卷無法自動啟動,或磁碟已損壞。除非磁碟能夠修復,否則“失敗”狀態表示數據丟失。
解決方案:確保基礎物理磁碟已經打開、接好並連到計算機上。確保基礎物理磁碟處於在線上狀態。如果未在線上,將磁碟返回到“在線上”狀態。如果成功,卷將自動重新啟動並返回到“正常”狀態。有關如何使磁碟返回到在線上狀態的說明,請參閱重新激活丟失或脫機的動態磁碟。
如果RAID-5卷返回到“在線上”狀態,但卷尚未返回到“正常”狀態,則可以手動重新激活該卷。有關如何重新激活卷的說明,請參閱重新激活動態卷。
如果動態卷是帶有陳舊數據的RAID-5卷,則使基礎磁碟在線上並不能自動重新啟動卷。否則,請重新手動啟動RAID-5卷,然後運行錯誤檢查工具或Chkdsk.exe。
請參閱“檢查和修復磁碟錯誤”。要運行Chkdsk.exe,請依次單擊“開始”、“運行”,鍵入chkdsk,然後單擊“確定”。
有關卷狀態說明的詳細信息,請參閱卷狀態說明。
RAID-5卷狀態為“失敗的重複”。原因:RAID-5卷的一個成員出現故障,而且該卷不再具有容錯能力。要避免數據丟失,應儘快嘗試修復該卷。
解決方案:如果動態磁碟的狀態為“脫機”或“丟失”(完全無法訪問),則丟失或脫機磁碟的圖形視圖中將顯示圖示“(X)”。有關如何修復RAID-5卷的說明,請參閱重新連線磁碟並修復RAID-5卷。
如果磁碟狀態為“在線上(錯誤)”,則出現部分故障磁碟的圖形視圖中將顯示“(!)”圖示。有關如何重新激活磁碟的說明,請參閱重新激活RAID-5磁碟。
有關卷狀態說明的詳細信息,請參閱卷狀態說明。
有關磁碟狀態說明的詳細信息,請參閱磁碟狀態說明。
RAID-5卷的狀態為“陳舊數據”。原因:如果要導入包含RAID-5卷的磁碟,但是磁碟上的一個卷包含陳舊的奇偶校驗信息,則“導入外部磁碟”對話框中將顯示“陳舊數據”狀態。如果要移動的磁碟上的卷在移動之前的狀態不是“正常”,則可能會出現該問題。
解決方案:將磁碟移回原來所在的計算機。在“磁碟管理”中,單擊“操作”,按後單擊“重新掃描磁碟”,或重新啟動計算機以確保所有磁碟都安裝正確。
如果移動磁碟之前,該卷顯示“失敗的重複”狀態,則將磁碟移回原來的計算機後,該卷仍顯示“失敗的重複”狀態。確保包含陳舊奇偶校驗信息的磁碟狀態不為“脫機”。如果為“脫機”狀態,請檢查任何硬體故障,如果必要應重新連線磁碟,然後將其返回到在線上狀態。有關如何將RAID-5卷返回到在線上狀態的說明,請參閱重新激活RAID-5磁碟。
如果“磁碟管理”成功將卷返回到在線上狀態,則卷的狀態將變為“正常”,且磁碟上的RAID-5卷將開始重新生成奇偶校驗。可以把包含該卷的所有磁碟移到另一台計算機上。但是,如果只留一個磁碟不移動而移動其他全部磁碟,則該卷將在“導入外部磁碟”對話框中顯示“數據沒有重複”狀態。應該連線丟失的磁碟,同時導入所有的磁碟。
管理技巧
想方設法讓硬碟更高效、更長久地為我們“服務”,一直是我們電腦玩家孜孜不倦的努力與追求!而要達到這一目標,我們必須先要學會對硬碟進行體貼式的管理與維護;而提到管理與維護硬碟,許多人多半會對如此老掉牙的話題不屑一顧!事實上,硬碟的管理與維護並非我們想像中那樣簡單,它的管理其實和計算機的管理一樣深不可測。這不,本文下面就從軟處發力,貢獻幾則硬碟新鮮管理技巧,相信會讓各位有眼前一亮的感覺!提高性能
在硬碟中頻繁進行一些數據刪除操作、保存操作,或者頻繁進行一些程式的安裝操作、卸載操作後,硬碟常常會發生一些邏輯上的混亂現象,這種現象或許不會影響到眼前的檔案存取操作,不過它會明顯降低數據讀寫的效率,嚴重的話還能影響檔案保存的安全性。事實上,當我們不小心遭遇到硬碟出現邏輯混亂現象時,我們可以藉助Windows系統自帶的系統查錯功能,來及時為硬碟的邏輯混亂現象糾錯,保證硬碟在日後存取數據時的訪問速度不受影響。在對硬碟的邏輯混亂現象進行糾錯時,我們不妨依照下面的步驟來操作:首先用滑鼠雙擊系統桌面中的“我的電腦”圖示,並在其後出現的視窗中找到目標硬碟所對應的磁碟分區符號,再用滑鼠右鍵單擊該分區圖示,並執行快捷選單的“屬性”命令,打開對應硬碟的參數設定視窗;其次在該參數設定視窗中單擊“工具”選項卡,進入到如圖1所示的選項設定頁面,單擊該設定頁面“查錯”處的“開始檢查”按鈕,然後在彈出的“檢查磁碟”設定框中,選中“自動修復檔案系統錯誤”複選項和“掃描並試圖恢復壞扇區”複選項,再單擊一下“開始”按鈕,如此一來Windows系統就會自動對硬碟中的邏輯混亂現象進行糾錯了,一旦糾錯操作完畢後,我們再次對指定硬碟進行數據讀寫操作時,就會感覺到數據讀寫速度明顯快了許多。恢復圖示
當將移動硬碟插入到Windows2003計算機系統中時,我們有時在系統的“我的電腦”視窗中看不到移動硬碟的分區圖示,不過在系統系統列右下方我們卻能看到“安全刪除硬體”的圖示,單擊該命令後系統也會彈出安全刪除可移動盤的提示信息,那么為什麼系統無法將移動硬碟的分區圖示顯示在“我的電腦”視窗中呢,我們又該如何才能恢復移動硬碟的分區圖示呢?其實,上面的現象是Windows2003系統為了提高伺服器的安全性,對移動硬碟的磁碟分區符號進行了一些分配限制。考慮到Windows2003系統已經將移動硬碟識別出來了,只是沒有為它分配合適的分區符號,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從計算機管理視窗入手,來手工為目標移動硬碟分配一個合適的分區符號,下面就是具體的操作步驟:當將移動硬碟正確插入到Windows2003計算機系統後,用滑鼠右鍵單擊系統桌面中的“我的電腦”圖示,如圖2所示;在該管理視窗的左側列表區域,依次展開“存儲”、“磁碟管理”分支項目,在對應“磁碟管理”項目的右側列表區域中,我們會看到本地系統有兩種磁碟,其中磁碟0表示本地硬碟,而磁碟1表示的是移動硬碟;直接用滑鼠右鍵單擊磁碟1圖示,從隨後出現的快捷選單中單擊“更改驅動器號和路徑”命令,再單擊其後界面中的“添加”按鈕,來為移動硬碟增加一個新的分區符號,最後單擊“確定”按鈕,這么一來我們日後再次進入到“我的電腦”視窗中時,就會發現移動硬碟的圖示終於出現了。
進入視窗
每次訪問移動硬碟中的數據信息時,我們都會使用雙擊硬碟分區圖示的方法,進入到移動硬碟的根目錄視窗,以便訪問目標檔案內容;可是有時我們雙擊移動硬碟圖示後,系統遲遲無法進入到移動硬碟的根目錄視窗,那么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怪現象呢,我們又該如何才能快速進入到移動硬碟視窗中呢? 其實引起無法快速進入移動硬碟根目錄視窗的原因有很多,但除了網路病毒因素外,我們認為最主要的就是和移動存儲設備有關的服務不小心被設定錯誤了。為了提高移動硬碟根目錄視窗的打開速度,我們首先應該使用最新版本的防毒軟體對系統進行徹底病毒查殺操作,如果沒有發現病毒的話,那我們再按下面步驟對系統相關服務進行一下修改:考慮到“RemovableStorage”服務與移動硬碟數據的讀寫有關聯,要是該系統服務不小心被停止運行的話,那么移動硬碟根目錄視窗的打開速度就會受到明顯影響。在修改“RemovableStorage”的工作狀態時,我們不妨依次單擊“開始”/“設定”/“控制臺”命令,打開系統的控制臺視窗,然後雙擊其中的“管理工具”圖示,再雙擊其後界面中的“服務”圖示,打開系統服務列表視窗;用滑鼠右鍵單擊其中的“RemovableStorage”選項,執行右鍵選單中的“屬性”命令,進入對應服務的屬性設定視窗;在該視窗“常規”選項設定頁面中,我們可以輕鬆查看到“RemovableStorage”服務此時的工作狀態(如圖3所示)。要是發現該系統服務被意外停止運行的話,那我們直接單擊“啟動”按鈕,並將該服務的啟動類型修改為“自動”,再單擊“確定”將“RemovableStorage”系統服務重新啟動起來。之後,當我們再次雙擊移動硬碟圖示嘗試進入移動硬碟根目錄視窗時,相信該視窗的打開速度會有明顯提高的。
延長使用
每當在Windows2000或WindowsXP計算機系統中,進行搜尋檔案操作時,系統或許會彈出是否要“使將來的搜尋更快一些”這樣的提示,要是我們作出肯定回答時,那Windows系統就會自動啟用檔案索引功能,那樣一來計算機系統日後即使處於待機狀態,但檔案索引功能仍然會對硬碟中的內容進行自動索引操作,從而使硬碟本應該在“休息”期間內無法得到有效地“休息”,長期下去硬碟使用期限肯定會受到影響。為了儘量延長硬碟的使用期限,我們必須及時拒絕系統的檔案索引功能,以阻止該功能讓硬碟“勞累”過度,從而影響硬碟的使用期限:首先用滑鼠右鍵單擊系統桌面中的“我的電腦”圖示,從彈出的快捷選單中執行“管理”命令,打開本地系統的計算機管理視窗,在該視窗的左側列表區域,依次展開“服務和應用程式”/“服務”分支項目; 其次在對應“服務”項目的右側列表區域,找到其中的“IndexingService”選項,再用滑鼠左鍵雙擊該選項,打開“IndexingService”系統服務的參數設定界面;單擊該界面中的“常規”標籤,進入到如圖4所示的標籤設定頁面。在該頁面“服務狀態”處,我們就可以清楚地查看到“IndexingService”系統服務此時的運行狀態,要是看到該服務此時已經處於運行狀態的話,那我們不妨單擊圖4頁面中的“停止”按鈕,如此一來“IndexingService”服務就會被強行關閉了,那樣的話系統日後處於待機狀態時檔案索引功能將不會對硬碟內容進行自動索引操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