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風雲

碼頭風雲

《碼頭風雲》(On The Waterfront)是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出品的劇情犯罪片,反映50年代初期紐約碼頭各種勢力互相鬥爭。該片由伊利亞·卡贊導演,馬爾科姆·詹森、巴德·斯楚伯格聯合編劇,馬龍·白蘭度、卡爾·莫爾登、愛娃·瑪麗·森特聯袂主演。於1954年7月28日在美國上映。這部影片真實的反映了碼頭工人的生活、覺醒和鬥爭,是對美國工會組織內部的腐敗墮落和暴虐現象的激情控訴,從中可以窺見美國社會風貌的一角。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碼頭風雲》(On The Waterfront)是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出品的劇情犯罪片,反映50年代初期紐約碼頭各種勢力互相鬥爭。

該片由伊利亞·卡贊導演,馬爾科姆·詹森、巴德·斯楚伯格聯合編劇,馬龍·白蘭度、卡爾·莫爾登、愛娃·瑪麗·森特聯袂主演。於1954年7月28日在美國上映。

劇情簡介

《碼頭風雲》劇照和宣傳畫《碼頭風雲》劇照和宣傳畫

昔日曾經是職業拳擊家

的特里·馬洛伊,血氣方剛,現在紐約港當碼頭裝卸工,並為工會頭目約翰尼·佛蘭特跑腿。特里的哥哥查利奉約翰尼·佛蘭特之命殺死了特里的朋友喬伊。

不久,特里結識了喬伊的妹妹伊蒂。伊蒂親眼目睹碼頭工人的悲慘生活,尤其看到自己的親兄弟為工人說了幾句話就慘遭殺害,決心和教區牧師巴里神父一起,為碼頭工人伸張正義。特里十分同情伊蒂,在和伊蒂的接觸中,他告訴伊蒂他的人生哲學是“在別人能動手之前,自己該先動手”,伊蒂指責他缺乏理想和感情的火花,甚至沒有絲毫人類的仁愛。特里深深地被觸動了。他感到了伊蒂是那么純淨和富有感情。

其他海報其他海報

相處過程中,兩人漸漸產生了愛情。可是因為對黑幫的忠誠和黑幫的幫規,特里還在猶疑不

定。“犯罪調查委員會”開始調查喬伊之死,碼頭工人諾蘭因願意作證而被害。同時,查利又奉約翰尼·佛蘭特之命要殺死特里,查里出於手足之情向特里吐露了實情,使特里逃脫了追殺,自己卻被黑幫殺害。這一幕幕迫使特里走上了法庭的證人座,去揭發查利和約翰尼的罪行,結果在碼頭上被約翰尼的打手打得死去活來,倒地不起。正在這時,神父和伊蒂趕來了,碼頭工人們圍上來了,在血的事實前,工人們完全覺醒了。

特里最後終於獲得了碼頭工人的支持。這部影片真實的反映了碼頭工人的生活、覺醒和鬥爭,是對美國工會組織內部的腐敗墮落和暴虐現象的激情控訴,從中可以窺見美國社會風貌的一角。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特里·馬洛伊 馬龍·白蘭度 ----
爸爸巴里 卡爾·莫爾登 ----
伊蒂·多伊爾 愛娃·瑪麗·森特 ----
Charley'the Gent' Malloy 羅德·斯泰格爾 ----
吉利 馬丁·鮑爾薩姆 犯罪調查員
約翰尼·弗蘭德利 李·科布 ----
Timothy J.'Kayo' Dugan 帕特·亨寧 ----
格洛弗 雷夫·埃里克森 犯罪調查員
Big Mac 傑姆斯·韋斯特 ----
卡車司機 Tony Galento ----
圖里奧 塔米·馬里奧 ----
多伊爾 J.弗蘭克·漢密爾頓 流行音樂人
馬特 John Heldabrand ----
穆斯 Rudy Bond ----
盧克 唐·布萊克曼 ----
吉米 亞瑟·基岡 ----
巴尼 安倍·西蒙 ----
Johnny's banker Barry Macollum ----
Specs 邁克·奧·多德 ----
斯利姆 弗萊德·格溫 碼頭搬運工
湯姆·柯林斯 托馬斯·漢德利 ----
柯林斯太太 Anne Hegira ----
上一頁 | 1 | 2 | 默認顯示 | 全部顯示

職員表

製作人 山姆·史匹格
導演 伊利亞·卡贊
副導演(助理) 查爾斯H.馬奎爾、亞瑟·斯特克勒
編劇 馬爾科姆·詹森、 巴德·斯楚伯格
攝影 鮑里斯·考夫曼
配樂 倫納德·伯恩斯坦
剪輯 吉恩·米爾福德
美術設計 理察·戴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在斯楚伯格早期的劇本中,特里並不是一個碼頭工人,而是一個憤世嫉俗的調查員,一個離了婚的老男人。

馬龍·白龍度對於該影片獲得的獎項不屑一顧,他獲得的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的獎盃不是丟了就是被偷走了。以至於當英國的一家拍賣行聯繫到白龍度,說即將拍賣他的獎盃時,白龍度才找回了自己的獎盃。

托馬斯·漢德利參演碼頭風雲而獲得了500美元的酬勞,但他並沒有因此進入演藝圈,而是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碼頭工人。

獲獎記錄

威尼斯電影節 1994年第19屆: 義大利影評人獎-伊利亞·卡贊 銀獅獎最佳影片-伊利亞卡贊 金獅獎提名-伊利亞·卡贊 1995年第20屆: 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獎-伊利亞·卡贊
1955年第27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影片-山姆·史匹格 最佳男主角-馬龍·白蘭度 最佳女配角-愛娃·瑪麗·森特 最佳導演-伊利亞·卡贊 最佳改編劇本-巴德·斯楚伯格 最佳攝影 (黑白) -鮑里斯·考夫曼 最佳藝術指導 (黑白) -理察·戴 最佳電影剪輯-吉恩·米爾福德 最佳男配角提名-李·科布 最佳男配角提名-卡爾·莫爾登 最佳男配角提名-羅德·斯泰格爾 最佳配樂提名 (劇情、喜劇類) -倫納德·伯恩斯坦
1955年第12屆美國金球獎 電影類最佳男主角-馬龍·白蘭度 劇情類最佳影片 電影類最佳導演-伊利亞·卡贊 電影類最佳攝影 (黑白) -鮑里斯·考夫曼
1955年第8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電影獎最佳外國男演員-馬龍·白蘭度 最佳影片提名 最有前途電影新人提名-愛娃·瑪麗·森特

(獲獎記錄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創作

馬爾科姆・詹森是美國紐約《太陽報》的記者,他連續撰寫了24篇新聞來報導碼頭的罪惡,展現了紐約碼頭所展現的世間百態。1948年紐約碼頭的一名工頭被殺,社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紐約碼頭特有的謀殺、暴力、金錢賄賂等問題上。

劇本

合併圖冊合併圖冊

在阿瑟・ 米勒的自傳中,描述了一段關於碼頭風雲的故事,當時他已經寫好了一個紐約碼頭的劇本鉤子並希望再次和卡贊合作。1951年他們一起來到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找到製片人哈里・科恩,科恩原則上同意拍攝這部電影,但電影公司的其他人對於劇本中涉及的關於政府腐敗的問題都很謹慎。科恩希望米勒可以把劇本中的反派由政府官員改為共產黨員,遭到了米勒的拒絕。科恩後來給米勒寫信說他會依據馬爾科姆・詹森的新聞報導拍攝一部同樣是反映紐約碼頭的腐敗情況的電影。卡贊希望米勒可以來撰寫劇本,但米勒因為厭惡卡贊出賣朋友的行為而與他分道揚鑣。所以卡贊選擇了巴德・斯楚伯格作為影片的編劇。巴德・斯楚伯格對於紐約碼頭的題材非常感興趣,他用了幾年的時間來收集第一手的資料,他混跡在紐約的幾個較大的碼頭中,了解工人的生活和碼頭上各色人等之間複雜的關係,這一些都為日後的斯楚伯格創作《碼頭風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選景

該片的外景全部實地拍攝,拍攝的那年冬天異常寒冷,在電影中可以清晰地看見人物說話時呼出的白氣,為了增加影片的真實性,《碼頭風雲》在新澤西的碼頭、貧民居住地、酒吧拍攝了36天。

選角

影片中大量民眾演員是真實的碼頭工人來扮演的,工頭的保鏢們也都是由真實的重量級拳擊手出演。

發行信息

國家/地區
發行/上映時間 國家/地區 發行/上映時間
日本 1954年6月22日 葡萄牙 1955年1月7日
日本 1954年6月24日 法國 1955年1月14日
美國 1954年7月28日 義大利 1955年1月28日
美國 1954年8月6日 中國香港 1955年3月17日
義大利 1954年9月 奧地利 1955年4月15日
丹麥 1954年10月8日 土耳其 1956年
愛爾蘭 1954年10月8日 芬蘭 1969年8月29日
挪威 1954年10月21日 日本 1973年10月6日
西德 1954年11月5日 法國 1988年9月
芬蘭 1954年11月19日 法國 1988年
西班牙 1954年11月22日 德國 1996年2月
比利時 1954年12月3日 德國 1996年
瑞典 1954年12月27日 法國 2004年4月14日
義大利 1954年
英國 2004年10月23日
希臘 1955年1月6日 義大利 2006年10月18日
法國
2013年4月24日 (發行信息參考資料: )

影片評價

碼頭風雲碼頭風雲

這是一部反映50年代初期紐約碼頭各種勢力互相鬥爭的影片,由白蘭度扮演船員,與邪惡勢力展開搏鬥。影片的戲劇衝突處理得極為精彩。藝術風格具有半紀錄片特色,外景全部實地拍攝,幾乎所有的場面都呈灰暗調子,淒涼陰冷,與主題十分吻合。(搜狐網評)

在這個根據真實新聞報導改編而成的電影中,能看到此前從未在美國電影中出現過的那種極端現實風格。《碼頭風雲》故事本身所蘊含的道德思辨色彩與當時流行的“黑色電影”相比,似乎多了一層對群體價值觀的探討。“黑色電影”往往聚焦於主人公的個體道德選擇困境,《碼頭風雲》則將個體困惑進行了一次輻射。對抗黑勢力工會成功也不該只歸功於主人公的單槍匹馬,而是依靠碼頭工人的集體覺醒、共同抗爭。伊利亞·卡贊將“黑色電影”的氣質灌注到這部帶有明顯社會批判性質的電影中,在追求戲劇化的表達效果與以寫實突出真實的訴求之間,卡贊找到了一個完美的契合點。碼頭工人推翻黑暗工會的故事主線本身就架構了一個外在矛盾對立模式,卡贊在以此為主線的同時又將主人公特里·馬洛依自身的道德良知覺醒及與艾娃飾演的伊迪間的愛情故事演變為影片內在的情感張力,使得敘事高潮迭起、千迴百轉。 (東方網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