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內容
2011年8月26日~28日,為期三日,由知名策展人左靖和歐寧等共同創意、發起的首屆“碧山豐年祭”在黃山黟縣碧山村舉行。村民身著原始風味的“稻草裝”表演祭祀舞蹈,集中展示黟縣34項民間手工藝,邀請全國著名詩人在祠堂為當地孩子講解詩歌和文學……
“出地方”祈保平安稻草和玉米堆成的草垛前,近十名漢子赤裸上身,頭戴稻草編織的帽子,身穿稻草編織的草裙,臉上畫著紅綠兩色的油彩,手執刀戟、表情肅穆,隨著音樂節奏一邊舞動,一邊發出莊嚴的呼喊聲……26日上午11時左右,黟縣碧山村祠堂里,正上演著“豐年祭”儀式“出地方”。許久沒有看到這種純正的祭祀舞蹈,圍觀的村民不時發出陣陣喝彩。
“出地方”是黟縣一種特有的揚善懲惡、祈保平安的古老民間
信仰活動。“出地方”的 “地方”指的是“無常”,在民間傳說中是人世間正義的使者,為百姓所仰視膜拜,村民通過這種舞蹈來向祖先神靈禱告,祈求保佑農作物順利收穫,並預祝來年五穀豐收、人畜兩旺。 “我們把‘出地方’這一黟縣特有的民間信仰活動作為豐年祭的一種象徵性的儀式,正是為了接續當地的祭祀傳統,期望恢復和重建這種由來已久的鄉村公共生活,並賦予它新的內涵。”策劃人左靖告訴記者。
著名詩人祠堂授課本次豐年祭活動中還有一項引人注目的是“黟縣百工” ――以圖片、影像的形式展示當地34項傳統民間手工藝,如養蠶、榨油、黟縣小調、做火桶、打鬥笠等。在開幕當天舉行的“詩歌課”上,著名詩評家徐敬亞、詩人梁小斌、陳東東、肖開愚和冰釋之等人親赴碧山祠堂給學生們上課,交流各自在文學和詩歌上的理念。27日,一場主題為“鄉村中國”的專家研討會在秀里影視村召開,來自大陸和台灣的多位學者就鄉村建設、區域文化和歷史保護等話題各抒己見。
“豐年祭”本是中國傳統農耕社會的一種祭祀儀式,用以向祖先神靈禱告,祈求保佑農作物順利收穫。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動員各地的藝術家們來碧山,對這一地區淵源流長的歷史遺蹟、鄉土建築、聚落文化、民間戲曲和手工藝進行普查和採訪,並在此基礎上邀請當地人合作進行激活和再生。
“碧山豐年祭”將作為一年一度的嘉年盛會永久落戶黟縣碧山村。隨著進入“地方社會”的時間和深度的延長和加大,在今後每年的盛會中,將進一步融入當地生活和參與當地建設,將“豐年祭”辦成與鄉土生活緊密相關的真正屬於當地鄉民的嘉年盛會。
相關活動
此次活動的發起人歐寧和左靖,在2007年第一次造訪徽州農村時,就被這裡的自然風光、文化和歷史遺存吸引,他們計畫在碧山村創建的碧山共同體,希望能推動、改變農村地區的經濟文化生活。本次的“碧山豐年祭”活動是“碧山共同體”計畫的一個組成部分,前期的階段性成果“碧山計畫”已於6月5日至19日在廣東時代美術館實施。“碧山計畫”的核心是系統介紹“碧山共同體”:如何建立自己的“烏托邦”概念,為觀眾提供一種新型的鄉村建設思路。本次“碧山豐年祭”活動主要包括豐年祭儀式、主體展覽、徽州歷史文化展覽、手工藝市集、調研項目展示、早期農村電影放映、當代農村紀錄片放映、學術研討會、文學活動、新民謠音樂會、徽州戲曲匯演的等十個部分。此次被邀請的參與者涵蓋很多行業,有著名音樂人朱哲琴、著名詩人梁小斌、紀錄片導演吳文光、來自倫敦的漢學家nickyharman、台灣資深農村運動工作者鍾永豐、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秘書長邱如華、上海復旦大學教授農村問題研究者呂新雨等知名人士。左靖表示“這是一個系列活動,會一直延續下去”,徽州有很多古村落,但是很多被當作旅遊景點進行商業開發,碧山還看不到商業氣息。他們一直試圖用另一種方式致力於鄉村建設,動員各地的藝術家們前來碧山,一方面展開共同生活的實驗,嘗試互助和自治的社會實踐,同時也著力於對這一地區淵源流長的歷史遺蹟、鄉土建築、聚落文化、民間戲曲和手工藝進行普查和採訪,在此基礎上邀請當地人一起合作,進行激活和再生的設計,除了傳承傳統,更希望把工作成果轉化為當地的生產力,為農村帶來新的復興機會,這項工作已有一些初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