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硬脊膜下膿腫是一種發生於硬脊膜下間隙的感染性疾病。常見表現有:發熱(>50%),腰背痛或神經根痛(85%),運動障礙(82%),感覺缺失(58%),膀胱和直腸功能障礙(53%)。
病因
(一)發病原因
硬脊膜下膿腫最常見的致病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
(二)發病機制
硬脊膜下膿腫大多數由遠處的感染灶(如癤病)經血行散播到硬脊膜下間隙,少數繼發於腰背部中線的先天性皮膚竇道(或藏毛竇)感染以及脊柱手術或麻醉,腰穿等操作後感染,糖尿病和靜脈藥物濫用則是誘發危險因素。
症狀
硬脊膜下膿腫的症狀:
背痛括約肌功能障礙膿腫癱瘓腰背痛
常見表現有:發熱(>50%),腰背痛或神經根痛(85%),運動障礙(82%),感覺缺失(58%),膀胱和直腸功能障礙(53%)。
與硬脊膜外膿腫很相似,硬脊膜下膿腫的發展可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發熱伴或不伴有腰背痛或神經根痛;第二階段:出現運動,感覺和括約肌功能障礙;第三階段:包括受損節段以下的肢體癱瘓和完全性感覺消失,症狀持續時間1天~1年,但大多數病例的發展是在2~8周之間,硬脊膜下膿腫最多見於腰段,其次是胸段,再其次是頸段。
飲食保健
根據醫生的建議合理飲食。
治療
(一)治療
一旦明確診斷為硬脊膜下膿腫,應立即手術清除膿腫。椎板切除範圍應包括病灶全長、硬脊膜切開減壓。切開硬脊膜時應仔細保護好硬脊膜四周術野和蛛網膜下腔。小心切除膿腫,避免污染蛛網膜下腔。同時,術野需用含抗生素鹽水反覆沖洗乾淨,並放置外引流管數天,縫合肌層和皮膚。在膿液送培養和革蘭氏染色後,即可開始套用廣譜抗生素。而一旦培養結果出來,則馬上給予敏感抗生素。
(二)預後
Carey(1996)複習文獻顯示39例手術病人,32人(82%)存活,神經系統症狀均有改善或完全康復。5例未手術病人中4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