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國家和自治區、市、縣區政府對於“三農”問題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相繼出台和貫徹落實,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硃砂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發展加快,農村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正在朝著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但由於硃砂村受地理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交通和通訊條件較差,嚴重製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發展情況
硃砂村主要以農業為主、養殖業為輔,有水田2358畝,坡地720畝,沒有大的山塘水庫和較好的水利設施,農業生產靠蘇煙水庫水利灌溉,耕地主要種植水稻、冬瓜、蔬菜等作物,年人均收入2300元左右,一些村民以外出打工為主。 在國家政策和自治區、市、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硃砂村進行了人畜飲水改造、村道路建設、村環境整治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農村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村計生、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穩步推進,擴大了農戶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農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村還積極引導村民使用沼氣,已建有沼氣池120個,大大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隨著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和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逐年加大了對教育和科技的投入。目前,全村有一所國小,農村義務教育已得到改善。不斷加大對農民科技培訓力度,培養一批農村科技能,農用新科技得到廣泛普及。農村生活低保問題已基本解決;硃砂村有衛生所2個,農村合作醫療未能全面鋪開,大部分農民的醫療服務保障沒有得到解決。
在國家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大環境下,廣大村幹部、民眾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普遍增強,以憲法為核心,農業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重點的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廣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村幹部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硃砂村基層組織完備,村兩委、共青團、婦代會、治保會、水利、民兵、農總、計生等幹部平均年齡為45歲,國中以上文化水平。全村共有黨員44人,入黨積極分子5人。硃砂村建立和推行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機制,把民眾關心的事情全部公開,村中重大問題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徵詢意見,使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