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石點頭》本書的書名,馮夢龍在序中作了解釋:“‘石點頭’者,生公在虎丘說法故事也。小說家推因及果,勸人作善,開清淨方便法門,能使頑夫俗子,積迷頓悟,此與高僧悟石何異?”這段話,很明白地宣告,“石點頭”這一書名,標明了書的勸懲作用。書從合理性的角度來評論同情戀,並讓潘文子自己承認同性之間的情比夫婦的情愛更深。這樣肯定,與全書的意旨相乘違了。篇中有一段話,對同情戀的稱呼作了介紹,不僅集中了當時各地對龍陽的稱謂,可供研究俗語者參考,也反映了當時男風盛行的社會狀況。《花案奇聞》這部小說選用的是傳統的才子佳人的題材,但又不落窠臼,表現了一種具有進步意義的思想觀念。《花案奇聞》抨擊了社會的黑暗,抨擊了淫僧、惡棍和甘願任人玩弄的小官王子彌,諷刺了科舉制度的腐敗,對了解當時世情均有認識意義。
《石點頭》共十四卷,其實是十四篇短篇小說。據明末葉敬池刊本,扉頁題“繡像傳奇”、“石點頭”,署“憨墨齋評”。卷前題“天然痴叟著”、“墨憨主人評”,前有龍子猶作的序言。“墨憨主人”及“龍子猶”即馮夢龍,“天然痴叟”已無可考。
書名解釋
介紹
本書的書名,馮夢龍在序中作了解釋:“《石點頭》者,生公在虎丘說法故事也。小說家推因及果,勸人作善,開清靜方便法門,能使頑夫俗子,積迷頓悟,此與高僧悟石何異?”題旨瞭然:“石點頭”即取“高僧悟石”的寓意,明確以此書勸懲世事人心為目的。中國古代短篇小說和它們的集子,常常重視書的教化勸懲功能,在題目上大做文章,馮夢龍本人的幾本書——“三言”——分別以“喻世”、“警世”、“醒世”為名,都高舉教育世人之標幟,《石點頭》也循此舊例,以後的小說,多不外此,如《醉醒石》、《照世懷》、《警世奇觀》、《娛目醒心編》均是如此。
列為禁毀小說
與書旨相違,書中有幾篇“同性戀”題材不但不持批評態度,反而以歌頌男女間純真愛情的態度處之,社會效果不僅大乖封建倫理,連人之常情也衝突了。書中從合理性角度對“同性戀”作了介紹,倒有民俗學價值,摘錄如下:“那男色一道,從來原有。這事讀書人的總題叫做翰林風月,若各處鄉語,又是不同:北邊人叫炒菇菇,南方人叫打蓬蓬,徽州人叫塌豆腐,江西人叫鑄火盆,寧波人叫善善,龍遊人叫弄苦蔥,慈谿人叫戲蝦蟆,蘇州人叫竭先生,大明律上喚作‘以陽物插入他人糞門淫戲’。語雖不同,光景則一。至若福建有幾處,民家孩子若生得清秀,十二、三上,便有人下聘;漳州詞訟,十件事倒有九件是為雞姦事。”
這段話對當時各地對龍陽的說教,也反映了當時男風盛行之社會狀況,然而卻大違其編書初衷,所以,清朝道光十八年(1838年)以來,一直被列為禁毀小說。
書籍目錄
第一回郭挺之榜前認子
第二回盧夢仙江上尋妻
第三回王本立天涯求父
第四回瞿鳳奴情愆死蓋
第五回莽書生強圖鴛侶
第六回乞丐婦重配鸞儔
第七回感恩鬼三古傳題旨
第八回貪婪漢六院賣風流
第九回玉簫女再世玉環緣
第十回王孺人離合團魚夢
第十一回江都市孝婦屠身
第十二回侯官縣烈女殲仇
第十三回唐玄宗恩賜纊衣緣
第十四回潘文子契合鴛鴦冢
主要情節
第一卷
全書每卷即一篇小說,單獨成立,互不乾聯。主要情節如下:◇第一卷郭廷之榜前認子廬江府合肥縣秀才郭喬,字廷之,少年才俊,頗有文名。遠近鄉里莫不對他推崇備至,有門戶相對年齡相當的女兒的人家,莫不爭先恐後托媒約上門求親,以成百年之好。郭廷之十五歲即娶妻武氏,武氏極溫柔賢惠,比郭廷大五歲,過了兩年即生了寶貝兒子。然而喜得貴子,卻科場不利,連考五年而榜上無名。眼看兒子已滿地亂跑,妻子雖不言語,但耳鬢間的絲絲白髮和眉宇間淺淺憂傷以及來自父母、鄰里越來越明顯的譏嘲、憐惜,使少年得意、心高氣沖因而分外敏感的郭廷之憤而遠走他鄉,投奔遠在廣東韶州府樂昌縣作知縣的舅舅王袞,希望時命能有所改善。
一路舟車兼程
郭廷之一路舟車兼程,餐風宿露,直奔廣州。某一晚上投宿一破舊旅舍,半夜被一女子敲門而入,看她言語神情,知是賣身妓女,但得脫衣上床,相擁而臥,性慾洶湧,正要進入之時,卻感覺此女子下身乾冷,毫無熱情,又聽見女子隱隱抽泣聲。郭廷之點燈細問,才知道此女名叫青鳳,本非風塵女子,只因老父親朱天祿欠人錢糧,無力償還,被告到官府,不久就要宣判,但若宣判之前交足所欠款糧,仍可以從輕發落。年青女子,投靠無路,告貸無門,萬不得已,只好賣身。郭廷之大動惻隱之心,當即拿出自己所帶大半銀兩慷慨相送,勸青鳳不要傷心著急,天亮即可贖父親出來。青鳳感恩涕零,緊緊抱住郭廷之,柔軟溫熱,請求郭廷之進入。郭廷之卻想,既然救危扶困,慷慨助人,又怎能乘人之危、恃強凌弱呢!因此一點情慾都沒有。第二天青鳳救父親出獄,父女倆親自趕來拜謝再造之恩。朱天祿有意將青鳳許配給郭廷之,郭廷之認為有違情義,婉言謝絕。郭廷之繼續上路,不久即趕到韶州府樂昌縣母舅王袞任所,謀一閒職,業餘還是讀書寫字,以求再考。
父女流落他鄉
某一日朱天祿父女流落他鄉,下起大雨,就跑進一座高大門樓避雨,正是郭廷之的住所。兩相噓問,知道父女倆自從吃了官司家產賣盡,無以為家,只得沿街托缽,流浪他鄉,而青鳳也誓不嫁人。問她緣故,沉默不語。朱天祿代為回答:非郭廷之不嫁。郭廷之大為感動,見青鳳越發出落得出水芙蓉一般,便請母舅王袞為媒,正式下聘成親。洞房花燭,郭廷之遠離親眷,正如久旱遇甘霖,極盡男歡女愛、巫山雲雨。不料第二天接到家書,髮妻武氏病篤,請他速歸。
念夫心切
郭廷之隻身回家,原來武氏也是念夫心切,鬱悶成痴。丈夫回家,調理幾日,便不治而愈。又過了幾年平穩安泰的日子,郭廷之年事漸高,又兼仕途不順,已經心灰意冷,未老先衰,早已將千里之外的朱青鳳置於腦後。五十歲時,郭廷之唯一的兒子暴病而死。正是老年喪子,人生之大悲也。五十六歲時郭廷之在武氏攛掇下,抱一線希望再參加舉人考試。不料金榜題名,第二年又中進士。發榜時發現與自己並列的正是郭梓,與自己同宗,考試時相鄰而座,見他長得可愛,便相識了。此時郭梓也擠在看榜人群中,兩個互道稱賀,相約到了酒館痛飲。席間,郭廷之覺得郭梓與自己有些莫以名狀的親近感。“莫非是自己兒子”?但又一轉念,與青鳳只一夜夫妻,且路途迢迢,人生多舛,二十年分別,早已不堪回首。但問及母親姓名,外祖父是誰,以及廣州韻州樂昌人情掌故,莫不證明:此後生正是自己親生兒子。
第二卷
盧夢仙江上尋妻明朝成化年間,揚州府江都縣一位老儒生李月坡科考不第,年老後迫於生計,自開書館,執教為業。後來在一位姓龔的人家作家庭教師,單獨教授龔氏九歲女孩。此時李月坡自己的女兒妙惠也已九歲,長得極聰惠,再加自己調教,知書識理儼然大家女子。李月坡朋友雷秀子作媒將妙惠許給十歲的富戶子弟盧夢仙。盧夢仙才學、品行都很好,且對自己的“童養妻”李妙惠情深意切,極盡體貼溫存之能事。十九歲時二人完婚,次年生得貴子,再過一年,盧夢仙高中舉人,接著進京考進士。但路遇大風雨,耽誤了考期。想起家中美妻殷殷期盼之情,發憤隱姓埋名避居西山苦讀,不中進士,誓不回家。李妙惠及盧氏一家,等了數月,不見夢仙訊息,後來聽說一個名叫盧夢仙的考生,因為科考落第,無顏見家鄉父老,自殺而死。
家道敗落
盧家聞訊,萬念俱灰,又接連發生其他變故,家道迅速敗落下來。盧母暗中托媒婆把妙惠賣給江西一鹽商謝啟為妾。妙惠把賣身之錢全部留給婆母,自己到了謝家卻誓死不從。謝啟覺得無趣,就把妙惠打發回了盧家。妙惠在回家途中經過金山,感慨身世,愀然淚下,在一石壁上題詩一首,抒懷言志。此時盧夢仙隱名苦讀已是第三個年頭。這年大考發榜,盧夢仙終於金榜題名,歸途中路過金山,見壁上題詩,認出是妙惠手跡。四下追尋,在江中找到謝啟的商船。謝啟告訴此時妙惠已回老家,並把幾年來情況如實道來,但當得知盧夢仙已高中進士,便隱去了一個情節:盧家欠他五十兩賣身錢。盧夢仙悲憤交加,幾乎大打出手,中間污言穢語又兼痛哭流涕。謝啟終於有些了悟,把“妙惠雖是他的妾,卻從未被他姦污過,也正因為此才送她回家”的話,說給盧進士聽。盧夢仙感佩妙惠貞節,更念謝家大度,成為莫逆之交。
盧夢仙榮歸故里,夫妻倆破鏡重圓。不久又娶當年李月坡執教之龔氏美女為妾,接著添丁升官,盧家重又發達起來。
第三卷
王本立天涯尋父直隸省文安縣王?,在鄉里做得一個芝麻小官,無非催糧繳稅,維持一方秩序而已,十八歲娶妻張氏,多年未生,三十八歲時喜得貴子,取名王原。有一年旱災加蝗害,糧食歉收,年底官府催糧逼債,王?無計可施。過了最後期限又遭上級嚴刑拷打,終於受不了這番皮肉痛苦,又恐連累妻、子,只好假裝投水而死,逃出文安縣。數月之後,王?來到輝縣的覺夢寺。住持聽了他的訴說,覺得此人心地善良,人也老實肯乾,有意收他為徒。王?欣然從命。王?的兒子王原雖是平民出身,不懂詩書,但忠厚善良,正如他父親一般。十六歲時,王原娶鄰家貧苦出身的女子為妻,蜜月未完便踏上尋父征程。臨行叮囑妻子一定照顧好老母。王原歷盡千辛萬苦,終日乞討為生,一晃過了十年。一夜借宿一座破廟,夢見父親已做了和尚,正欲問父親在哪所寺廟,夢醒了,王原左右思量,猜是神靈啟示。
“夢覺寺”
不久便來到一座很堂皇的大寺廟,門額寫著“夢覺寺”,不禁心中有些感恆。進去打聽。一眼認出了父親,正與夢中所見一模一樣。後來,他們父子回家,一家團圓,王?也還了俗。耕田讀書,子孫繁衍,一連幾代,都有人蟬聯科甲。◇第四卷瞿鳳奴情愆死蓋嘉興王江涇的瞿演吾世代經商,積得萬貫資財,卻財旺壽不旺,四十年時一病不起。留下寡妻方氏三十四、五歲,女兒十四、五歲,還有使女春來。不遠處另一富商,孫瑾,以販運大米致富,曾是演吾生前摯友。演吾死後,以朋友身份常來撫慰,不久便與方氏私通。方氏年少喪夫,自是情慾難捺,找個野漢子重享當年溫軟纏綣之人生樂事,自是情理中事,然而不料,孫瑾得隴望蜀,還在方氏懷中,就已惦記只隔一牆的女兒鳳奴,更不料鳳奴年方十五歲,卻已深諳男女苟且之道,不久也成了孫瑾跨下玉鸞。正是上行下效。方氏羞愧難當,然而木已成舟,何況自己本身不軌,那有臉管教女兒?
財產三分
此事被瞿氏家族知道了,告母女姦夫三人同罪,判方氏家財產三分:一份收歸族裡,一份給了瞿演吾的過繼兒子,另一份給了方氏母女二人。不久又趕方氏出門,並將鳳奴賣給唐棲富戶張監生為妾。鳳奴雖遭這番打擊,又已是張監生的妾,心裡卻一直對他的“初戀”——孫瑾,情有獨鍾,難以割捨。終於找到一個機會,擺下酒席,把孫瑾請來,交杯而飲,交股而臥,自是一段顛鸞倒鳳之後,鳳奴起身,穿上自己縫製的“護身衣”對孫瑾發誓說:“從今以後,我永遠是你的人,別的男人,即使我丈夫,也絕不能近我身。天上明月作證,如有半點違拗,五雷轟頂而死!”孫瑾不禁為此動容動情,操起床頭竹籮里的剪刀,一刀剪下陰莖半截,不顧鮮血如涌,發誓說:“自今以後,絕不與任何一個女人苟且!”不久,孫瑾傷口感染,發燒而死,鳳奴自縊。按當地風俗,族人將屍首火化。骨灰中留下一對金色小人,堅硬如岩石,一個長相如孫謹,另一個酷似鳳奴。孫瑾兒子收起這對金像,日夜供於堂前。三年以後,神秘地消失了,再無人見到。
第五卷
莽書生強圖鴛侶大明永樂年間,廣西桂林臨桂縣舉人莫可,才氣沖天,色膽也與眾不同,身邊三房四妾,仍不斷出入煙柳花巷,後來為圖事業進步,赴京趕考進士,途經揚州,溺於花柳,幾乎不能自拔。
不禁邪念叢生
一日,莫可在觀音殿外閒逛,發現絕色女子,不禁邪念叢生,暗中發誓:此女必是我跨下之物!遂截住美女歸路,略探虛實,知道此人是斯員外之女,名紫英,尚未許配。莫可施展他天生超群的勾引女色的才華,終於讓紫英答應他三月三日會於斯家後門。莫可如約前往,紫英果然已恭候多時。自此兩人在莫家花園的暖房裡廝混,十餘天后,莫可覺得此地不可久留,此事不可長久,便帶了紫英及婢女蓮房連夜逃出斯家,繼續北上,往北京趕考。一路上一男二女,自是無日不風流,無夜不消魂。
了卻一樁官司
隨莫可同往京城的本來還有一家人,叫來元。在莫可潛入斯家花園幽會的十天裡,為尋找主人四處打探,終於被人誣為盜賊,被當地官府捕獲入獄。來元一腔冤枉,滿腹委屈,他尚不知主人莫可正擁香抱玉,留連於男歡女愛之中。與此同時,紫英家裡也亂了營。婢女略知內情,據實相告。斯員外為女兒性命鬆了一口氣,卻又為自家命運前程擔憂:紫英早已許給胡通判家,來年即要完婚。現在忽然失蹤,上、下都交待不了。只好以一死婢冒充紫英,向胡通判家報了喪。胡家派人弔問,“紫英”已入棺蓋定,喪事規格完全符合紫英身份,才算了卻一樁官司。
考中進士
後來,莫可考中進士,派為儀征知縣,設法訪知他當年貼身家人——來元——被誣案,疏通關節,無罪開釋,並把自己隨身婢女——紫英之婢女名蓮房——許配給他,然後一起回廣西老家幫助家務。另,抽空讓紫英與父親相見。斯員外不能原諒,更不能把此事傳到胡通判耳朵里,忿忿而去。
莫可官運亨通,幾年後擢為福建布政使。當地一富家少年,孟浪不羈,看上了他的女兒,(此時已十六歲),二人私訂終身之後,偷了大量錢銀,往他鄉快活去了。莫可本已將女兒許給當朝宰相之少公子,這樣一來,搞得他惱羞成怒,暴病而亡,紫英撫養兩個兒子,在她老死之前,終於看到了兒子金榜題名的榮耀
第六卷
乞丐婦重配鸞儔淮安射陽湖住著一貧苦人家,戶主周六,割蘆編席為生,長女周長壽,跟父親學得一手編席手藝,十六歲嫁給漁家劉五的兒子。有一年夏季,周六賣席回來,醉酒失足落水而死,周長壽為父辦過喪事,守靈三十五日歸到婆家,不料劉五之子已與另一船戶之女勾搭成奸,私自解除對長壽的婚約,長壽成為“棄婦”,一時竟無家可歸,乞食過活。一位富戶朱從龍收留了她,當了他家廚房裡的幫手。
廣濟縣大戶人家吳公佐,自恃才高,詩詞歌賦,無所不能,學李白壯遊南北之壯舉,也四處遊蕩,不久資財用盡,進延壽寺為守夜人,因此更羞於見鄉里親朋,不願回家,就近娶了周長壽為妻,在延壽寺附近安了家。吳公佐雖然落魄,但紈絝子弟之不良習慣並未改掉,隔三差五,必聚集一夥同好,賭他一把。也是他天資聰慧,時來運轉,手氣極佳,不久贏得萬貫資財,成為鹽城大戶,遠近聞名。吳公佐終於攜妻將雛,榮歸故里。鄉親們以禮相待,視為貴賓。買地置樓,添子生丁。不幾年科舉成功,官至知府。周長壽也被封為孺人,積極參加婦女事業,成為一代賢妻,巾幗英雄。
第七卷
感恩鬼三古傳題旨宋孝宗淳熙年間,富陽書生仰鄰瞻,終日埋頭書本,無暇顧及柴米生計,雖然妻子姚氏極其勤勞賢惠,日子仍然日見窘迫。仰生只好到報恩寺讀書,隨和尚們吃一點粗米淡飯。一天夜裡,獨自在臥室吟詩,咿咿啞啞,念念有辭。忽聽門外有人唱和,細聽是一女子,開門迎入,果然二八妙齡,容貌鮮美,光彩照人。此女自我介紹,是淮安進士伊爾耕的獨生女兒,伊爾耕出仕溫州,攜家眷前往仕所,不料女兒染病而死,停棺於報恩寺,草草收埋,後來伊爾耕夫婦也病歿於溫州任上,所以女兒屍首便無人正式埋葬。伊女之魂時常深夜出遊,遇人便訴說人生疾苦,哀怨憂傷,叫人嘆息不已。
仰生聽了,明白此女是一鬼魂,舉燭相照,果然沒有影子。答應她以後考取功名一定為之安葬,女鬼感謝其大德,以身相許。仰生知是女鬼,不敢戀戰,只虛應幾個回合,沒有傷一點元氣。那一年負責錄取工作的貢舉官汪藻起為報答好友鄭元同曾給他的幫助,悄悄透露了考試題目。二人在報恩寺交接時,正為女鬼聽到。女鬼趕緊託夢給仰生,其中重要內容無不電影似的清晰。鄭元同因疾誤考,汪藻起只得錄取了並列第一的仰生。仰生金榜題名之後,籌集錢財,為女鬼修了一座十分典雅豪華的墳,後來做了廬陵縣令,又把女鬼父母遺骨與女鬼合葬一處,成全了他們陰間團圓。鄭元同後來明白了內中關節,惱羞成怒,告狀三年,終無人理會。仰鄰瞻則仕途通達,財源茂盛,成為當地旺族。
第八卷
,貪婪漢六院賣風流九家村村民吾愛陶為人極為貪酷,三十歲時中了個秀才,更是飛揚跋扈,橫行鄉里。五十歲時又中了舉人,授為江浙教育總督,為官刻薄,不久即惡聲遠播。後來又調任荊湖一帶稅官,苛捐雜稅,惡貫滿盈。曾有一位過路的徽州商人汪老闆被他設計陷害而死,無數財產落入他個人名下;又曾巧取豪奪,使縣衙近鄰王大郎家破人亡。其罪惡滔天,世人無不痛恨。終於觸怒朝廷,削官為民,逃到金陵,改名伍湖泉,開妓院為生,汪老闆兒子來妓院找吾愛陶報仇,王大郎冤魂也來索命。吾愛陶終於精神失常,流落他鄉,為惡狗咬死。
第九卷
玉蕭女再世玉環緣唐代宗時京城才子韋皋,奇思妙算,勝過諸葛亮。十九歲時與小官張延賞的女兒芳淑訂親。後來張延賞仕途發達,放為西川節度使,漸生趨炎附勢為富不仁之心。韋皋雖已與淑芳完婚,但由於門第懸殊太大,老丈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冷譏熱嘲,韋皋十分難堪。後來隻身遠遊,到江夏姜使君府上,做姜公子荊寶的家塾先生。荊寶有一乳母,年方二十出頭,名玉簫,對韋皋愛慕傾心,韋皋也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但念及家中已有妻室,只好收玉簫為妾,情深意篤,朝夕相處,美滿和諧。韋皋父母來信催歸,韋皋贈玉簫一玉環而別。臨別時,玉簫發誓等他七年,若七年內不來接她便以死相報。後來,第八年元月,玉簫果然絕食而死。
韋皋歸家,仍埋頭仕途經濟,但一直不順,到了第九年才因仗義討賊有功,授為西川節度使,而前任正是岳父張延賞;張延賞羞於見到女婿,離家遠去。後來,韋皋審理一縱火案,偶然得知,玉簫已死,韋皋為紀念她,大做法事,重修墳墓,終於使玉簫亡魂顯靈,與韋皋重溫夫妻美夢,臨別時,約為十二年後相見。十二年後的一天,韋皋年事已高,仍念念不忘與玉簫之約,雖陰陽相隔,但情深似海,永志難忘。果然有一十二歲女子自薦上門,成為韋皋家裡的歌女。長相酷似玉簫,且手上亦有與已相同的玉環,正是玉簫轉世,遂重續舊情。
第十卷
王孺人離合團魚夢南宋高宗時汴梁秀才王從事,為更便於求取事業功名,攜妻喬氏來到首都臨安。由於居處對門即是一家妓院,終日喧鬧,不得安寧,只好又遷到錢塘門。有一惡棍,名趙成,趁王從事赴臨安購書未歸,假王從事之名來探視,噓寒問暖,關懷體貼,不想更深人靜仍不告辭,並進一步要求與喬氏上床玩樂。喬氏是個急性子,見此情景,怒從中來,撥下髮簪刺破趙成一隻眼珠。趙氏報復,將喬氏賣給新科舉子王文古。臨行前,趙成妻子搶走了喬氏玉簪。
第十一卷
王文古娶來喬氏,洞房之夜,才知是趙成從中作梗,騙取兩家錢財。王文古很同情喬氏遭遇,答應她代為尋找前夫王從事。後來,王從事做了衢州府學教授。當年進京買書,因路途不順,耽誤了近一個月時光,等回家時趙成夫妻告訴他喬氏已私奔他人,於是潛心學問,不問世事,終於有今天職位。王文古尋訪到王從事後,說明前因後果,夫婦團圓。王從事後來作了錢塘知縣,在一件賭博殺人案中偶然發現妻子喬氏的髮簪,趙成終於落入法網,死於獄中。王文古又娶得嬌妻,生兒育女,與王從事成為刎頸之交。
第十二卷
侯官縣烈女殲仇威武州侯官縣的董昌,幼年喪母,後父親續弦,不久,父親也病故,繼母徐氏性情頑劣、兇悍陰毒。董昌中秀才,娶了才女名叫希光為妻。婚禮上,希光父親贈一祖傳寶劍以壓邪氣。婚後夫妻恩愛,和睦無猜,為世人稱羨。當地有一惡棍方六一對希光早已垂涎三尺,只恨無緣結交。就收買徐氏,共同謀害董昌,幾次下手都為一些意外情況衝破。後來約定泉州黑社會頭目,構陷董昌,董昌蒙冤入獄,判為死罪。董昌死後不久,徐氏就托人向希光為方六十說親。希光心裡產生懷疑。希光後來明白方六十底細,但若繩之以法尚缺乏足夠證據,只好假裝允婚。成親之日,殺死方六一、徐氏,連夜提了方六一首級到董昌墳上哭祭,然後自縊於墓旁一棵大樹上。後來官府追查此案,真相大白。董昌得以平反昭雪,希光也被封為俠義夫人。她的兒子長大以後,也都先後中進士,追封父母,修建祠堂。
第十三卷
唐玄宗恩賜行衣緣天下大旱,唐玄宗祈天,降下萬里瑞雪,又想起邊關將士御冬衣裝還不夠暖和,命令三千宮女各制寒衣一件。宮女桃夫人手持針線,邊縫邊傷身感世,象這樣老死宮中,還不如嫁一個守邊戰士。於是對天禱告,又拔下金釵,作詩一首,一併縫入衣領內,在衣襟上繡下“三十六閣象管桃夫人造”幾個小字。後來,寒衣送到哥舒翰部下,桃夫人所縫之衣為將士王好勇分到。王好勇穿上,覺得領子僵硬,很不舒服,讓給旁邊的李光普,穿上正合式,王好勇就把衣服換給了李光普。李光普從領子中發現了金釵和詩稿,又認出衣襟上的一行小字,喜出望外,王好勇後悔,要求換回去,二人爭執起來,哥舒翰聽知此事,報於朝廷。唐玄宗本欲賜桃夫人死,因楊貴妃從中說情,將桃夫人配許李光普,封李光普為兵馬司使。桃氏生兒育女,與光普白頭偕老。兒子中有考中舉人、進士的,世代為官,極其繁榮富貴。
第十四卷
潘文子合鴛鴦冢潘文子長得秀氣,眉眼神情,舉手投足,很有幾分女子氣度。那時女人嫁夫,多以溫柔白淨的奶油小生為最佳選擇,虎背熊腰,力能抗鼎的壯漢反而不吃香了。因此,潘文子美名遠近幾縣,無人不知。楚國武生王仲先慕名而來,願與他同學,也許沾些陰柔氣息,遂減自己糾糾武夫的粗獷豪氣。天長日久,二人竟形同夫妻;白天共衣食,夜裡共枕席。潘文子扮作妻,王仲先當然就是丈夫了。夜裡跟男女夫妻一樣,顛鸞倒鳳、巫山雲雨。此事雅名“龍陽”,俗稱“雞姦”,《大明律》上喚作“以陽物播入他人糞門淫戲。”後來,潘文子與王仲先同日而死,家人便合葬於羅浮山,冢上長出一樹,樹葉繁茂,莫不相擁相抱。
含義
《石點頭》的體制與《拍案驚奇》相近,充分利用入話及篇中穿插的說話人道白,宣傳做人的道理,為主題服務,但勸懲越多,反而越見得當時世風之開放與靈活。明末隨海禁漸開,工商業發達,人性解放的呼聲日漸高漲,此書中也有明顯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