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石獅橋位於揭陽市區西馬路尾,橋長7米,寬3.7米。橋東側立有一隻石獅神祀,故稱“石獅橋”。每年農曆正月十一行彩橋,石獅橋是最熱鬧之處,橋的布置、裝飾也比別處風光。
歷史
有溪就便有橋,才能暢通無阻。所以榕城的橋也特別多。據明末崇禎年間統計,僅石橋便有24座。至於木板小橋,更不勝數。那么多的橋,為什麼北滘橋會特別風光呢?原來,堪輿家(看風水、講地理的)認為:揭陽縣所以如北興盛,是憑藉山川龍氣的。有一條龍脈,自桂嶺迤邐而來,直抵縣衙,故舊時西門外吊橋東岸建有個“接龍亭”,以迎接龍氣(舊址在今食品西倉內)。龍氣入西門,沿直街東進,直街(西馬路)又直又長,龍氣直衝,來勢兇猛,所以在北滘橋東岸,立有一大石獅擋之。獅乃百獸之王,坐鎮橋頭,促使龍氣變和緩,化為吉祥。這和舊時於大路、長巷尾豎一石,刻“泰山石敢當”同樣道理。北滘橋頭立石獅,故稱“石獅橋”。久之,其原名反而被人忘了。每年農曆正月十一行彩橋,石獅橋是最熱鬧之處。橋的布置、裝飾,也比別處風光。相關習俗
行彩橋是民間一種習俗,榕城有,別處也有,好像古時趕廟會活動一樣。每年正月初九開始,榕城各處大小橋樑都煥然一新,都是橋兩端搭彩門,裝上榕、竹枝葉,青青綠綠,貼上紅對聯,插上五色綢旗,掛著各式燈籠,十分好看。最漂亮的要算石獅橋,橋上高掛一列燈櫥,一邊是字,一邊是畫,都是名家手筆,裡面電燈一亮,通徹透明,引來了許多文人雅士,前來品評欣賞。橋兩欄上掛著五豐旗,貼上“國泰民安”、“昇平盛世”等吉祥詞句。橋面鋪上紅布,彩綢旗延伸至西馬路、打銅街中。橋頭石獅,粉刷一新,披紅掛彩,節日氣氛,十分濃烈,到處一片歡樂、祥和景象。
行彩橋當晚,華燈初上,紅男綠女,到處走動,尤其是石獅橋的西馬路,打銅街,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擁擠著來行彩橋。舊社會,女人不得隨便出街,不得高聲大笑,不得與男人交頭接耳。這一夜卻是例外,並無禁忌。所以,姐妹、姑嫂、妯娌,成雙結伴,都來擠熱鬧,擠平安。擠到彩橋上,少女常於竹、榕叢中搖一搖,順口許下願:“陋一陋,做皇后”。男青年折一竹枝,說:“弦一弦,做皇帝”。引起了全場哈哈大笑,並不責怪對方。擠過了彩橋便摸一下石獅,也許個願:少婦說:“摸獅耳,生阿弟”。男青年說:“摸獅肚,娶雅畝”。女青年說:“摸獅頭,嫁安富雅賢”。老人說:“摸獅嘴,大富貴”。學生說:“摸獅目,考著好大學”。老姆說:“摸獅額,有好使,有好食”。……行彩橋、摸石獅,沒許願的人很多。但口是不說,心中總會默念一些吉祥詞語,這是大多數人的心理狀態。行彩橋活動,雖十分熱鬧、擁擠,但都在祥和、有序中進行,從來不發生不良事故。
別處行彩橋習俗也有,但總不及石獅橋人多、熱鬧。人們認為:行彩橋可以使人交上好運,能使人出門一路平安、辦事順利、謀事成功。因此十分盛行。石獅橋之所以人多,特別熱鬧,就是因為有了龍氣,又有石獅獸王在此。這裡又是通途大道,遠處的居民,也常來此湊熱鬧,故而石獅橋行彩橋習俗,特別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