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鎮[福建省大田縣石牌鎮]

石牌鎮位於福建省大田縣城關南部,緊鄰城關,鎮政府所在地離城關6公里,東鄰屏山鄉、均溪鎮,西接武陵鄉、上京鎮,南與謝洋鄉、吳山鄉相連,北靠太華鎮。省道305線、306線和“泉三”高速穿境而過。東往德化,西至永安、三明,東南通閩南“金三角”,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全鎮面積約13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600畝,其中水田面積8379畝。下轄16個行政村,48個自然村,137個村民小組,4027戶。全鎮總人口18332人,其中農村人口17346人,勞力6123人,占總人口的33.4%。

概況

大田縣轄鎮。位於縣境中南部。常住人口14014人(2010年六普)。轄1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石牌村。G72泉南高速和306(307)省道公路穿境。

沿革

1950年設石牌鄉,1961年建公社,1970年更名紅湖公社,1981年更名石牌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138.5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轄石牌、三坊、鰲江、桃坑、小湖、下洋、龍坑、桃山、長溪、京程、上坡、老厝、馬山、蓋山、石坑、拱橋16個行政村。1997年,石牌鄉撤鄉設鎮。2000年常住人口15393人(五普)。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50425101:~201 121石牌村 ~202 122老厝村 ~203 220上坡村 ~204 220馬山村 ~205 220蓋山村 ~206 220拱橋村 ~207 220石坑村 ~208 220長溪村 ~209 220小湖村 ~210 220桃山村 ~211 220桃坑村 ~212 220鰲江村 ~213 220三坊村 ~214 220下洋村 ~215 220龍坑村 ~216 220京程村

自然環境

區內屬低山丘陵地貌類型,地處大仙峰腳下,地勢總體南西高,北東低,最高點為區內東部的大仙峰山,標高1553米,最低點為石牌鎮政府所在地,標高390米,相對高差1163米,地形切割較強烈,溪溝較發育,呈樹枝狀,主要溪溝有武陵溪及屏山溪,水流向分別為北東及北方向,在石牌交會,匯入均溪。本區氣候為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8℃左右,年降雨量1400—2300毫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境內出露地層岩性(老至新)主要有三疊系溪口組的泥岩、粉砂岩,分布區內北西部及中部的三坊、鰲江、小湖、桃山等一帶,占全區面積一半以上;侏羅繫上統南園組安山岩、凝灰岩,分布區內南部蓋山、石坑等一帶。區內斷裂構造發育,主要為北東向、北北西向斷裂。工程地質岩組由鬆散軟弱岩組、層狀軟硬相間碎屑岩組及塊狀堅硬火山岩組組成。

數年後,石牌將建設成為“大田城市次中心”和“新城鎮示範區”。

經濟發展

2003年底,全鎮共完成工農業總產值8732萬元,增長6.8%,其中農業總產值4187萬元,增長5.91%;工業總產值4545萬元,增長8.7%;完成鄉鎮企業總產值13855萬元,增長6.4%;個私經濟實現產值10946萬元,增長4.3%;完成地方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5.55萬元,增長10%;完成全社會固定投資2535萬元,增長750.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608元,增長4.4%。

該鎮圍繞實施項目和外資拉動戰略,把個私經濟發展投資項目作為全鎮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不斷改善投資環境,2003年累計引辦各類企業13家,引進資金2050萬元,其中三資企業3家,實際利用外資160萬美元。

境內城郊經濟和省道經濟發達,建立一系列專業化市場,開發產品的儲藏、運輸業及以“石牌骨頭肉”為賣點的餐飲業,形成一個有規模的水泥等產品的倉儲、批發市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