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茶

石牌茶

石牌茶是華南農業大學特色農產品之一,由於當年茶葉研製開發均在華南農大(石牌地區高校之一),均被周邊高校的師生和消費者稱之為石牌茶。

廣東人品茗習俗由來已久,在歷史的積澱中,形成了獨特的嶺南茶文化,而石牌茶曾在其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  石牌茶的誕生與一個名字緊密相聯:莫強。1948年,作為老中山大學農學院的畢業生(即現在的華南農業大學前身),莫強曾工作於台灣當地官方直屬的茶樹良種場。1949年,由於台灣時局動亂,莫教授回到廣州,任教於母校,也由此成為了華南農業大學茶學系的創始人。

在潛心於教學、科研的同時,莫強教授意識到,在嶺南飲茶文化長盛不衰的情況下,需要打造出優秀的本土茶葉品牌。於是他與各茶區的科技人員密切配合,建立了校內茶樹品種資源圃,收集國內外茶樹品種100多個,並通過引種試驗和生產考驗,大大加速了廣東茶葉良種化進程。他的辛勤努力,對廣東茶葉產量和產品檔次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莫教授在創辦華南農業大學實驗茶廠期間,從台灣引進先進的制茶機械設備,經過了無數次的試驗改良,終於試製出了曾風行一時的石牌紅茶。

後來,石牌茶的家族不斷壯大,相繼出現了石牌綠茶、單樅、黃茶等一批優秀的成員,但說到石牌茶,人們還是會習慣性地想到石牌紅茶。上市短短几年,石牌茶就迅速打入千家萬戶,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大眾品牌。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石牌紅茶就以其優良的品質、獨特的風味深受民間大眾喜愛,不僅在華南地區風行,還遠銷東南亞各國。其色澤烏潤,香氣高長,滋味醇厚,湯色紅亮,秋季還會帶有花的芳香。當年廣東省省委書記陶鑄出訪前蘇聯時,曾指定帶石牌紅茶隨行,贈予外國友人,由此可見石牌茶當時舉足輕重的地位。石牌茶也逐漸成為了某段歷史文化的代名詞。

1977年文革後恢復高考,莫強教授所創辦的茶學專業也在改革開放的東風中不斷壯大起來,生產、加工方面的專家教授隊伍得以完備。 一直以來,石牌茶的原料供應完全來源於校內的茶葉生產基地。在上世紀70年代末,經過一代人的辛勤耕耘,已形成了60畝的茶園,其中有15畝品種資源圃,裡面種植著莫教授出訪印度、台灣等地引進的諸多良種。當時的華農茶園已擁有了近400個茶樹品種,成為了國內高校茶樹品種最多的基地。而石牌茶也因茶多酚含量最高、滋味濃醇鮮爽而聞名遐邇。

由於學校建設,大概1990年以後,茶山、嵩山一帶的茶園不得不被推除。茶園先後遷至華山、鋼鐵研究所一帶以及現在的華南農大增城寧西教學實習基地。經歷18年的不斷搬遷,茶園的種植也終於穩定下來,現在的教學實習基地,仍然保留著原來的種質資源,而且用於生產實習的茶園多採用最新品種,如引自台灣的金萱和英紅9號、鳳凰單叢等。

儘管石牌紅茶一度停止生產,造成了石牌茶近十年的歷史斷層,石牌茶在人們的視野中消失已將近十年!自古書香、茶香相伴相生,石牌茶的風靡不在於包裝的華美,最先出現在人們生活里的石牌茶不過是泛黃的紙袋包裝,人們懷念的,或許就是品茶時如蓮般香遠益清,如蘭般幽香暗傳的文化氣息。

恢復石牌茶生產,也是華南農業大學茶學系一批老師們一直以來的願望。這期間,他們從未中斷過對石牌茶製作工藝的研究。近年來,茶業科學系先後從國內知名高校引進茶葉專業博士多名,為學科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隨著學校對增城寧西基地建設的不斷投入,2003年起重新培植的茶園也已經投產,目前的主要生產的品種有石牌綠茶、石牌紅茶、新工藝烏龍茶等。在華南農大園藝學院還有一間茶產品展賣的茶室,也是喜愛石牌茶的師生交流茶文化的地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