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橋鎮[湖北省襄樊市襄陽區]

石橋鎮[湖北省襄樊市襄陽區]

襄陽區石橋鎮地處鄂豫兩省三縣市交界處,遠離市區,工業化程度較低,是典型的農業大鎮。境內水系發達,有排子河之類的中型水庫4座,小型堰塘星羅棋步,水面面積達1.5萬畝。土質肥沃,有耕地面積15.6萬畝。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農村改革開放30年的石橋鎮農村改革開放30年的石橋鎮

素有“一腳踏兩省、雞鳴聞三縣”的石橋鎮是鄂豫兩省的邊貿重鎮,該鎮位於襄陽老河口鄧州三縣的交界處。南距襄樊53公里,北至河南省鄧州市52公里,西離老河口38公里,東到河南新野62公里。全共轄34個村261個組,版圖面積204.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萬畝。總人口8萬餘人,其中農業人口6萬人。城鎮面積達4.5平方公里,集鎮區域內常駐人口1.5萬人。境內有襄樊市最大水庫排子河水庫和蔚為壯觀的“地上銀河”亞洲第一大渡槽。 引丹乾渠自西向東穿境而過,水源十分豐富。 石橋鎮地理位置優赿,交通便利。東臨焦枝鐵路和許樊高速路出口8公里,南臨漢十高速路出口10公里,省道黃老路橫貫東西、牛黑路縱穿南北。鎮域內柏油路村村相通,形成縱橫交錯的交通網路。接壤焦枝鐵路線上的魏集火車站為石橋鎮的農副產品外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

自然地理

引丹大渠自西向東穿境而過,沿渠橫穿馬坡、加崗、李百戶等8個村。渠道兩側,低洼田較多。沿線民眾灌溉用水,常利用地勢高低差異,不用開渠引水,僅用一條塑管插入渠道即可。這樣的條件,適宜引導民眾開挖河塘,發展一條水產養殖帶。從2003年始,鎮委組織動員沿線幹部和大戶,對低洼田進行規模適度開發。為進一步調動乾群積極性,讓養殖戶早日走上良性發展軌道,制定了三年內免徵承包費的優惠政策。目前,37戶漁業養殖能手入駐養殖帶開挖漁塘2300餘畝。

產業發展

襄陽區石橋鎮的道路襄陽區石橋鎮的道路

石橋鎮盛產玉米,每年產玉米8000餘萬噸。但是,如此豐富的農產品只能以初級產品的形勢以低廉的價格銷往河南等周邊地區釀酒廠和養豬大戶。玉米在農民手中既沒有依靠深加工增值,也沒有通過畜牧養殖業過腹增值,農民年年豐收,不增收。2004年,豬、牛業火爆,一些民營企業家看準了行情,苦於資本找不到“根據地生根發芽”。為了破解這一發展上的難題,鎮政府採取土地反租、盤活閒置企業土地等方式獲取土地300餘畝,分別在排子河東南壩角和引丹渡槽槽頭西北,建設排子河牲豬養殖區、銀河肉牛育肥區。以兩大園區為載體,吸引民間資本參與養殖業發展。園區內,李英豪、李小國、彭安義等5位業主投資400餘萬元發展養豬業,湖北省糧油貿易公司一期投資1000萬元發展黃牛業。2008年,園區示範效應進一步彰顯,全鎮新增150型豬舍34棟,百頭以上牲豬大戶56戶,五十頭以上養牛大戶7戶。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宜城的大蝦、北京的烤鴨、鄧州的全羊越來越受廣大民眾的青睞。消費者口味的變化,給養殖市場帶來新的商機。只有與時俱進,才能引領民眾不斷走向富裕,才能將養殖業道路越拓越寬。該鎮認真考察市場後,果斷地把產業思路擴展到蝦、鴨、羊上。在崗坡地石廟片發展小尾寒羊;在郭營、李莊堰塘集聚片,扶持培育李英猛等經濟能人率先發展鴨、蝦。這三項產業,作為未來引領石橋養殖業發展的新極點。

產業優勢

石橋堅持優惠政策向優勢產業、向龍頭企業傾斜,全力打造四個“萬”字號產業,推動區域產業規模化發展。石橋素來有“萬畝水產養殖大鎮”的美名,發揮資源特色,是幫助農民增收 的關鍵。該鎮為進一步做大這塊“蛋糕”,成立了水產養殖協會,為廣大養殖戶提供信息、技術等交流的平台。萬畝水產養殖步入良性發展軌道,產品遠銷山東、河南等地。同時,在政策、資金的扶持下,英豪萬頭牲豬養殖場己建成150型標準化豬舍25棟,初見效益;良友金牛萬頭肉牛育肥基地己落戶銀河養殖園區,採取公司+農戶的養殖模式,8月份正式投產運營;中大公司多渠道融資460萬建成湖北省最大的小雞孵化與蛋雞飼養基地,形成了小雞孵化、蛋雞飼養、飼料生產為一體的複合型企業。

2007年,全鎮年出產鮮魚4.5萬噸,出欄牲豬8.6萬頭,出欄牛9660頭,出欄羊1.3萬隻,出欄家禽130萬隻,人平養殖業增收210元。2008年喜訊頻傳,五個閒置的場所將被盤活改建為百頭以上養豬場和養牛場。

發展機制

石橋鎮生豬產業石橋鎮生豬產業

2008年,鎮委、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來進一步推動養殖業發展。 一是政策激勵。採取以獎代補的措施,鼓勵養殖戶引進先進養殖技術、資金擴大規模。對於各類新建標準化圈舍,除落實國家有關發展養殖業優惠政策外,鎮裡按相應比例對農戶、村組給予獎勵。對於新立項投資的企業,在企業建設用地、信用貸款上給予最大的優惠。二是多渠道籌集資金,解決小區內的水、電、路、通訊等的暢通問題,改善養殖園區發展環境,進一步吸引業主投資和擴大養殖規模,提高規模化養殖水平,加快畜牧規模化、產業化進程。三是實施科技入戶工程。一方面選聘15名技術員深入養殖場、戶對養殖戶進行現場指導,解決養殖過程中的實際困難,改變傳統養殖模式。另一方面通過舉辦科技講座、觀看技術光碟等多種形式對全鎮650人次進行培訓,培育新型科技農民,提高養殖戶的科技管理水平。 三是強化防疫。建立完善的生豬疫病防治機制,組織全鎮15名專業防疫員,分片包乾,建立責任制,常年為農戶進行疫病防治,保證應防密度達到100%。四是廣辟銷路。通過多種途徑拓展銷售渠道,把養殖產業與招商引資相結合,爭取引進一個中型豬肉類加工企業,做大做強養魚、養豬產業,促進本地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