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藁城

石家莊市藁城

藁城市位於河北省省會石家莊東部,全市總面積836平方公里,耕地83萬畝,總人口74.3萬,轄13鎮、1個民族(回族)自治鄉,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石家莊民航機場位於市境北部,是石家莊市“1+4”組團城市之一。1989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

自然條件優越。四季分明,地下水資源豐富,水質全淡。盛產小麥、玉米、花生、鴨梨及四季蔬菜,“河北糧倉”、“燕趙天府”之稱。基礎設施良好。地理位置優越,緊鄰省會、近靠京津。交通發達,石德鐵路橫穿境內,307國道、省級正饒公路、石港高速公路橫貫東西,市區距民航機場30公里,距京深高速公路15公里,全市油麵路通車裡程921公里。通訊便利,程控電話和行動電話可直撥國內外任何一座城市。電力供應充足,擁有110KV變電站4座、35KV變電站11座。市區服務設施配套,擁有三星級賓館一家,高標準飯店多家,具有較高的涉外接待能力。

經濟蓬勃發展。建國50多年來,藁城同全國其它縣市一樣,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市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牢固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立足自身優勢,堅持一、二、三產業並舉,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成為冀中平原一顆璀璨的明珠。1998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9.5億元,工農業總產值達到138.2億元,實現財政收2.79億元。綜合經濟實力居河北省“十強”縣(市)行列。

農業發達,自然備件和農業生產基礎較好,農業綜合實力居河北省前列。1992年以來糧食總產連年穩定在5.5億公斤左右,先後被確定為國家商品小麥基地、秸稈養牛示範基地和河北省糧食生產基地、瘦肉型豬養殖基地。以豬、雞、牛三大品種為骨幹,食草、食糧型共同發展的畜牧養殖業發展迅速。1998年,全市肉蛋奶總產量達到2.76億公斤,實現畜牧業產值11.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9%。林果生產、冷藏保鮮業興旺發達。全市優質果樹種植面積18萬畝,年產鴨梨、蘋果等鮮果品1億多公斤,建有各類冷藏庫700多座,貯存能力1.9億公斤,是全國冷庫密度最高的縣市,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果品貯藏基地和集散地。近年來,按照搞好結構調整、抓好基地建設、興辦龍頭企業、完善全程服務的總體思路,加快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初步建成了設施蔬菜區、果菜油區、糧牧綜合發展區三個特色經濟類型區,形成糧食、畜禽、蔬菜、果品四個龍型經濟產業鏈條,建成設施蔬菜、瘦肉型豬、蛋雞和奶牛養殖等十幾個具有一定規模、起到影響和帶動作用的種養基地,新建、擴建、改建了乳品加工、醃製菜、肉食加工等龍頭企業,形成了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格局。

工業快速發展、初具規模。市屬工業擁有企業50餘家,其中,國家中一型企業2個、中二型企業4個、國家二級企業2個,工業產品形成18系列、40多個品種,其中,7個部優產品、9個省優產品,以宮面、宮酒、宮燈為代表的傳統名牌產品享譽全國。市化肥廠是我國北方小氮肥行業規模最大的廠家之一;吉藁聯合化纖漿廠是我國最大的化纖漿粕生產基地。形成了化工、建材、輕紡、食品、機電、醫藥等初具規模的優勢行業,開發建設了南城基礎工業區、東城新興工業區、西城食品工業區等三個工業區。目前,三個工業區已集中了38家工業 企業,發展成為設施完善、服務配套、區域化、集約化的新型工業小區。鄉鎮企業發展迅速,成為全市經濟的“半壁河山”。個體私營經濟迅猛發展,成為最具活力的新的經濟成長點。石家莊(良村)經濟技術開發區是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位置優越,設施配套,各項政策優惠,在地理位置、硬體建設、投資環境、優惠政策、招商引資等方面在省內同類開發區中均名列前茅,吸引了包括德國赫司特、華北製藥等知名企業進區建設。現已完成初期開發規劃,進區企業62家,投資總額68億元。龍宮工業小區、賈村工業小區等一批鄉鎮工業小區已開始啟動。

第三產業發展迅速。藁城禽蛋市場是集禽蛋、飼料、包裝、獸藥為一體的大型綜合交易市場,1998年綜合交易額達到12億元,成為全國北方最大禽蛋交易市場,被評為河北省十大市場之一。市區占地千畝的商貿城已形成,有400多家客戶進城投資經營,總面積3.1萬平方米的市商貿大廈即將交付使用,初步形成了以商貿城為龍頭、市區小食品、小百貨、服裝、蔬菜等8個專業批發市場為基礎,以禽蛋、蔬菜、膠合板等12個區域性專業批發市場為依託,以農村66個集貿市場為補充的市、鄉、村三級網路體系。1998年,全市各類市場成交額達到2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8億元。

財政收入穩步增長。財稅工作堅持生財、聚財、理財齊抓,開源、堵漏、節流並舉,1994年跨入億元縣(市)行列,1996年突破2億元,1998年財政收入達到2.79億元,成為河北省財政收入增幅最快的縣(市)之一。近年來,通過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增加了結構性財源;扶持農業產業化項目、個體私營企業及一批支柱行業、優勢企業,壯大了骨幹財源;重點投入,優先支持,開發建設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規模較大的新項目,培植後續財源等一系列措施,實現了財政收入的持續快速增長。1994年以來,財政收入的年遞增率達到16%以上,高於全省平均增長水平6個百分點。在稅收征管上,對市直部門採取聯合辦稅、合理分稅,在鄉鎮中開展財政收入上台階工程,實行多收多返、多收多獎,並在領導力度和政策引導上向稅收工作傾斜,加強稽查、有獎舉報、建章立制、強化監督,調動了方方面面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堵塞了征管漏洞,做到了應收盡收,最佳化了財政收入的結構,地方財政在財政收入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增強了地方財政的巨觀調控能力。

勇於開拓、樂於奉獻、富於進取的藁城人民,在“團結、創業、務實、爭先”的藁城精神鼓舞下,圍繞實現“綜合經濟實力不斷躍上新台階、人民生活水平達到殷實寬裕程度和初步建成中等現代化城市”三大目標,團結拚搏,紮實工作,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新世紀的到來。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做好農業穩市、工業立市、三產活市、財政強市四篇文章,推動農業實現產業化、工業實現規模化、市場實現專業化,使整體經濟實力再上新台階。我們深信,在不遠的將來,“燕趙天府”將再創輝煌。

藁城市環抱無極縣,西臨石家莊市區和正定縣,南達趙縣,東至辛集市、晉州市,北通新樂市,在市政府的領導下努力奮進,會再創輝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