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石室村發展蘑菇產業歷史悠久,具有資源、技術、市場優勢,是民眾發家致富的傳統產業。2006年,村里把擴大蘑菇生產,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實施計畫生育“幸福工程”的首要選擇,有計畫、有組織地推動一批計生困難家庭種植蘑菇、脫貧致富。當年4月,省幸福工程組委會韋立主任深入該村調研,對這一構想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與支持。在市、縣、鎮計生協會的積極協調下,省幸福工程組委會很快拔出30萬元扶貧周轉金,專項扶持該村計生困難家庭發展蘑菇生產。依照幸福工程《管理辦法》和救助條件,首批59個計生困難家庭分別獲得了3000-7000元的資金幫助,從而解了這些計生種植戶的燃眉之急。
有了充裕的資金作後勁,計生民眾發展蘑菇生產的底氣更足了。為了確保增產又增收,村里多方努力,積極穿針引線,先後與福建紫山集團、漳州錦繡集團等兩家食用菌生產加工龍頭企業建立了紐帶關係,簽訂了產、供、銷合作協定。按照互利互惠原則,由公司提供優良品種和技術指導,種植戶按標準化要求提供優質產品,實施定價定量,形成產銷一條龍。由此,既保障了公司的生產所需,也穩定了種植戶的產品價格,增加了彼此的經濟效益。項目運作期間,縣農業局、食用菌辦、科協等單位給予了全程服務,兩年間先後為該村蘑菇種植戶舉辦過6期技術培訓,印製並傳送過蘑菇栽培管理技術專刊10期。與此相配套,村里還整合了兩委、農民技術員、流通大戶等骨幹力量,組成技術攻關小組深入菇棚農戶,為民眾釋疑解難。
經濟發展
企業加農戶,走上致富路。據統計,2006年,全村蘑菇種植面積18萬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2萬多平方米,年創產值1800萬元,占全村年總收入35%以上。其中,59個受助計生家庭種植面積35400平方米,純收入230多萬元,戶均收入近4萬元。2007年,省30萬元扶貧周轉金再次向該村傾斜,又有60個計生困難家庭由此而受益。這60個受助計生家庭種植蘑菇31400多平方米,預計可創收217.8萬元。兩年來,全村受助計生家庭119個,惠及人口413人,其中二女戶29個,獨女戶8個,獨男戶50個,一女一男戶32個,合計增收448萬元,戶均增收3.7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