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重慶市沙坪壩區轄街道。東臨嘉陵江畔,南鄰童家橋,西面歌樂山脈,北接井口鎮。轄區東西最寬處約1.5千米,南北最長處約2.1千米,面積7.27平方千米,其中9個居民區3.15平方千米,生產廠區3.16平方千米,部隊0.9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3184人(2010年六普)。轄9個社區。街道辦事處駐石井坡216號。212國道縱貫境內,廠區鐵路(鐵路已經拆除)曾經此與成渝、襄渝鐵路相連,嘉陵江邊設有貨運碼頭。
沿革
因地處坡地,清代鄉人在坡上以石砌井引貯岩水飲用,習稱石井坡;街道辦事處駐此得名。1951年設民政室,1954年建立重慶市第三區102廠廠區辦事處,1955年改為沙坪壩區石井坡廠區辦事處。1958年改為石井坡鎮,1960年與詹家溪街道合併改為雙碑公社(同年10月恢復詹家溪街道),1962年改為石井坡街道。1996年,面積3.15平方千米,人口4.2萬人,轄以序數命名的16個居委會。
【郵編】400032【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500106006:~001 111和平山居委會 ~002 111大河溝居委會 ~003 111建設坡居委會 ~004 111前進坡居委會 ~005 111光榮坡居委會 ~006 111老雙碑居委會 ~007 111中心灣居委會 ~008 111團結壩居委會 ~009 111遠祖橋居委會
街道概況
街道辦事處駐光榮坡213號,有9個社區居委會,總計14346戶42546人,轄區內大部分住戶是特鋼廠職工和家屬。
有一個幼稚園,4所國小,1個高中,醫院2個,文教衛生事業設施齊全。轄和平山、大河溝、建設坡、前進坡、光榮坡、老雙碑、中心灣、團結壩、遠祖橋9個社區,辦事處駐石井坡216號。212國道縱貫境內,廠區鐵路經此與成渝、襄渝鐵路相連,嘉陵江邊設有貨運碼頭 。
1951年在詹家溪公安派出所設民政幹事,承辦石井坡和詹家溪地區的政府工作。1954年建立重慶市第三區102廠廠區辦事處。1958年改為石井鎮人民委員會。1960年與詹家溪合併為雙碑人民公社。1962年城市人民公社撤消,原石井坡地區因此更名為石井坡街道辦事處。
社會事業
街道黨工委清醒地認識到,要真正把單位人轉變成社區人,就不能割斷歷史,必須尊重黨員職工在特鋼創業的輝煌歷史,激發他們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的才幹,共同憧憬地區發展的美好未來。街道重建服務機構,主動熱情接納移交的1.1萬名退休職工,僅用五名工作人員在一周之內,做好過去重特集團由老乾、退休、勞資、行政等處室二十多人才能完成的退休職工工資與非統籌待遇的發放工作,給廣大退休職工一份耳目一新的見面禮。街道隨即投入80多萬元裝修老年活動中心、修葺6個退管站,更換破舊門窗和老化電線,並且徹底改造3個退管站。街道也把移交的2500名黨員當作難得的財富,派專人逐人核對接收黨員信息,逐戶了解黨員生活生產情況,多年來無人問津的黨員找到了組織。遠祖橋社區工農坡3-10號居民毛建國費時三年嘔心瀝血創作了100米的巨幅油畫—《強者》,捐贈給中國體育博物館做永久收藏。重構後的社區黨組織,也因其日益增加的凝聚力吸引不少優秀年輕黨員來到社區工作。
社會服務
石井坡街道在三個社區設立工作站,承擔基層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讓社區居委會回歸民眾自治組織的本原,在社區黨委領導下,社區居委會成為集中廣大居民的共同利益訴求和共同決策管理的平台,評判社區工作站工作質量的評分台。在社區新聞發布會上、在公共事務居民聽證會上總是人頭攢集,希望自己的意願能夠得到主張。光榮坡居委會的紅袖籠在行動,組織居民志願者組成守樓護院隊伍,維護舊式開放物業的安全;大河溝社區居委會評審社區工作站工作,要求把低保評審會開到樓棟院壩,備受民眾關注的低保審批在陽光下運行;團結壩社區居委會背靠背定期通過電話收集社區居民意見,力爭使社區建設支持率100%、社區工作站服務工作滿意率100%。另一方面鼓勵廣大居民民眾參與到市政管理當中,用他們的對市政環衛綠化服務外包質量的滿意度作為簽訂服務外包契約的依據。兩個公司接受居民投訴方式和處置時效上有了質的飛躍,路燈增設更快捷,路燈開放率達到97%以上,危樹清理更加迅速。清掃保潔力度加大,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在2010年開展的環境整治活動中,這兩個公司成為街道重要的依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