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詠 石
(左河水)
遠離名利傲青山,捆入豪門拒曲彎。
斷骨修鋪民舍路,風摧腳踏亦心歡。
作品注釋
1、遠離:遠,即距離長。離,就是離開、分開及避開的意思。意為遠遠地分離開。
2、名利:指名位與利祿。即自己私人的名聲與利益。
3、傲:為形聲。字從人,從敖,敖亦聲。意為“抬升”、“抬高”,昂首挺胸。 也表示傲骨、不屈之意。
4、捆:指綑紮、捆綁;亦指編織時敲打使牢固。見《孟子》:“捆履織席以為食。”此處指對石頭綑紮後進行搬運。
5、豪門:舊時指位高權重而氣勢凌人的家族。魯迅《集外集拾遺·詩》:“華燈照宴敞豪門,嬌女嚴裝侍玉樽。”
6、拒:即抵擋、抵抗、抗拒,不接受等意思。
7、斷骨:指骨頭折斷、鋸斷。此處指根據工程的需要對石頭進行的裁斷或破細。
8、民宅路:指平民百姓的住房與與通行的道路。
9、風摧腳踏:此處指石塊用作修建民房的屋頂或牆體收到風的侵蝕、傷害,用於鋪設路面供人的踩踏。
10、亦:多用在副詞,表示同樣、也、又、不過的意思。如“學而時習之,不~說乎?”
作品賞析
《石》是一首詠物詩,作者左河水以“石”的物象與價值作用為創作的對象,通過擬人的藝術手法,賦予其行為化、人格化,思想化,從而意象表達了“石”的思想境界、獻身精神及無私的品格與愛民的高尚情懷。
第一句,即詩的啟句:“ 遠離名利傲青山”,表達“石”獨自傲立於深山綠林等偏僻之處,遠離喧囂的鬧市的情景。猶如隱居山野的愛國愛民志士,不求個人名利,而長期安然隱居地生活著。
第二句,“ 捆入豪門拒曲彎”。寫“石”的剛硬特性,也是表達其擬人的性格與價值觀。寧可粉身碎骨,絕不低頭彎腰而屈服,縱然被綑紮後帶到位高權重而氣勢凌人的豪門之家,也不骨軟折腰。
第三句,“ 斷骨修鋪民舍路”,是這首七言絕句的尾聯之啟句,即轉折點、發展處。從而改變了原來事物(石)的行為規則,使作品的主題達到更具價值意義的高度,使詩境開始推向全篇的主旨。
原來“石”卻是俠骨柔腸,具有愛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和為民獻身的忘我精神,它為了人民大眾的住與行:修建住房,鋪設路面的需要,不惜從深山綠林等偏僻安逸之處來到民間,截斷或破細自己的身骨來滿足人民之所需。
第四句, “風摧腳踏亦心歡”。此句對第三句詩意進行了推進和深化,使全詩的主題思想更加鮮明。現實中的“石”作為一種從山中採取的石材,即建築材料,在修建房屋、道路等工程項目之後,在長期野外的歲月中必然經受風霜雨雪、日曬夜露,特別是在道路上的石塊還要經受千人走萬人踏的磨難。詩人則藉此表達一種人的獻身的思想境界和在艱難困苦中的樂觀主義精神。
全詩短短的四句,簡潔明了,言簡意賅,展示了一種不畏強暴,捨身為民的行為取向,也倡導了一種人生的價值觀與行為志向,頌揚了一種大愛大義的美德及為人民捨身惜身與大無畏的精神,有益於激勵國人愛國愛民的熱情和無私奉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