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角窗螢屬
目前在台灣已發表命名的種共有7種。
外型主要特徵:雄蟲翅完整,而雌蟲無後翅,翅鞘則退化為短翅鞘、翅芽或完全無翅。
習性上:成蟲均為夜行性,也均會發光。雄蟲發光現象為二節發光,雌蟲發光現象為二點或四點發光。(p.s.根據站長的觀察灰翅雪螢的雌蟲為二節發光)
幼虫部份:本屬的幼蟲均為陸生,除了蝸牛之外,部份種類以蚯蚓為主食。
橙螢
雄蟲的體色是橘黃色,成蟲在10月間,和台灣山窗螢一起在低海拔的山區出現,屬於秋季型的螢火蟲,發光黃色,不閃爍。雌蟲的體色是橙黃色,前翅完全退化,不具有飛行能力。
橙螢雄蟲,發光是黃色的,但不閃爍
橙螢雄蟲有翅鞘,但雌蟲翅鞘完全退化
橙螢幼蟲全身烏漆嗎黑,長的像鳥類的糞便,具有保護自己的作用
橙螢的腹部有兩節發光器
雪螢
雪螢主要出現在每年的11-12月,成蟲觸角為絲狀,雄蟲翅完整,雌蟲無翅。雄蟲發光器兩節,雌蟲為四個點狀。雄蟲前胸背板及翅鞘均為米黃色;雌蟲前三節有明顯桃紅色斑紋,餘為。棲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
雪螢雄蟲 雪螢雄蟲有兩節發光器 雪螢雌蟲無翅
鋸角雪螢
鋸角雪螢主要出現在每年9月-12月,雄蟲觸角均為鋸齒狀。雄蟲翅完整;雌蟲無翅。雄蟲發光器兩節,雌蟲為四個點狀。雄蟲前胸背板及翅鞘均為米黃色,但翅鞘前完有暗褐色斑紋:雌蟲體色亦為米黃色但在前面兩節有桃紅色斑紋且中胸背板〈第二節處〉較小。棲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
鋸角雪螢的幼蟲 鋸角雪螢成蟲的觸角均為鋸齒狀 鋸角雪螢雄蟲有兩節發光器
鋸角雪螢成蟲發持續光,在暗夜中拉出長長的軌跡 鋸角雪螢雄蟲兩節發光器在發光 鋸角雪螢幼蟲捕食蚯蚓
黃緣短角窗螢
黃緣短角窗螢主要出現在每年10月-翌年1月,成蟲觸角均為鋸齒狀。雄蟲翅完整;雌蟲無翅。雄蟲發光器兩節,雌蟲為四個點狀。雄蟲前胸背板及翅鞘均為米黃色,翅鞘黑色,但翅原有明顯黃邊。雌蟲體色為米黃色,但在前面兩節有不明顯的桃紅色斑紋。棲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
黃緣短角窗螢雄蟲側面圖 黃緣短角窗螢的雌蟲
黃緣短角窗螢有兩節發光器 黃緣短角窗螢的雄蟲 黃緣短角窗螢的翅鞘有明顯黃色邊緣
灰翅雪螢
灰翅雪螢主要出現在每年10月-翌年1月,雄蟲觸角絲狀。翅完整;雌蟲觸角為鋸齒與念珠狀的結合,無翅。雄蟲發光器兩節,雌蟲為四個點狀。雄蟲前胸背板為米黃色;翅鞘灰褐色,基部較深。雌蟲體色為米黃色,但在前面兩節有不明顯的桃紅色斑紋。棲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
灰翅雪螢的觸角成絲狀 灰翅雪螢雄蟲有兩節發光器 灰翅雪螢雄蟲正準備展翅高飛
神木螢
神木螢主要出現在每年的10-12月出現,雄蟲觸角均為絲。狀翅完整;雌蟲有兩型,但均無後翅:一型長有短小翅芽:一型則無。雄蟲發光器兩節,雌蟲為四個點狀。雄蟲前胸背板及翅鞘為米黃色,但由於翅鞘略為透明,後翅顏色浮現,因此外觀上是為黑色;雌雄體型為米黃色。棲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尤其以靠山璧較常見。
神木營雄蟲有兩節發光器 神木營雄蟲比釘子還小 神木營的雌蟲無翅
蓬萊短角窗螢
主要出現在每年的4-6月左右,部分地區會在7-8月在次發生。雄蟲觸角均為絲狀。翅完整;雌蟲無後翅,為短翅鞘。雄蟲發光器兩節,雌蟲為兩個點狀。前胸背板為淡黃色,翅鞘為黑色,是本屬中唯一翅鞘全黑色因此外觀上是為黑色的種類。雌蟲翅鞘為黑色,其餘翅鞘為米黃色。棲地:山路兩旁之叢林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