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短翅鶯屬拉丁文學名:Bradypterus
命名人:Swainson
命名年份:1837年
形態
本屬雌雄羽色相似。體型與樹鶯相似。嘴細而直;嘴須甚短細而不顯著;第1枚初級飛羽超過第2枚的1/3;尾羽12枚,尾呈圓尾狀甚著,通常較翅更長,因而被稱為短翅鶯。生態
怯懦地躲匿於山區林中下林間。分布
國內分布幾乎遍及全國,包括香港、台灣;國外見於非洲和亞洲東部,西至西伯利亞葉尼塞河流域,東抵烏蘇里江流域,東南亞各地區,印度次大陸,更南達爪哇和帝汶島。
本屬全世界總計有18種,我國境內分布有5種。
種檢索表
1 尾較翅長或幾乎等長;胸無黑斑→2尾較翅甚短;胸常具顯著的黑斑→斑胸短翅鶯B. thoracicus
2 第一枚初級飛羽較第二枚的一半短甚;上體橄欖褐色,無棕色→3
第一枚初級飛羽較第二枚的一半幾乎等長,或稍短些;上體棕褐色,或暗褐沾棕色→4
3 嘴峰在16mm以上→巨嘴短翅鶯B. major
嘴峰在16mm以下→中華短翅鶯B. tacsanowskius
4 上、下嘴均黑色;喉白而具灰色羽乾斑;飛羽式:2<10→高山短翅鶯B. seebohmi
上嘴近黑色,下嘴淡黃色或粉紅;喉白無斑;飛羽式2=10→棕褐短翅鶯B. luteovent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