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期,鋼刀製造水平提高。制刀時,反覆摺疊鍛打(當時稱為湅),刀胚湅的次數日漸增多,以致出現了30湅、50湅、百湅的鋼刀。1964年,在日本的大和樂本東大寺古墓中,發現一把鋼刀,其上刻有東漢“中平”紀年和“百湅清鋼”等字,說明此刀是制於公元184-189年間的“百湅清鋼”刀。
漢末兩晉時期,鑄造寶刀成風。曹操在獻帝建安中年,延請名師用三年時間造成五把寶刀。其子曹植作《寶刀賦》。稱讚這些刀能“陸斬犀革,水斷龍舟”。吳主孫權親自督造百湅、青犢、漏景等三把隨身佩帶的寶刀。蜀國名師蒲元,“熔金造器,特異常法”,用純烈的蜀江水淬火,所制寶刀鋒利絕倫,時人稱為神刀。
隋唐時期,軍中多用短柄橫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