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金融:曾康霖

知行金融:曾康霖

《知行金融:曾康霖》是一本由張小軍、秦立軍、馬玥編寫,講述曾康霖波瀾開闊的人生歷程的傳記,於2016年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波瀾開闊的曾康霖人物傳記,集80年人生經歷之大成,其低調而又執著的研究和用心育人故事,極為感人,非常時期的人生微妙而又傳奇。一切從1935年四川瀘縣的鄉野開始,生逢亂世,從奔波一家生活開始,他國中畢業開始去做鄉村稅務員,端上公務員鐵飯碗後卻選擇放棄,再進入四川財經學院學習。在建國初期的波折下,新鮮的大學生活還沒全面展開卻接連迎來政治運動,幾經沉浮,十餘年荒廢再上講台的他使出渾身解數,終於奠定西南財經大學在中國金融教育界的江湖地位,他培養了中國金融界最高決策層的一批又一批人才……從參加鄉村收稅到再進校園,再到走上講台,坎坷65年,道盡不為人知的艱辛。作為中國現代金融學科建設成功的教育家代表,他的弟子遍布金融投資政商學界,並潛移默化影響中國投資,其創新研究和人生追求,對新中國金融體系建設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作者簡介

張小軍,財經作家,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天使投資人,現為i有機、優果倉聯合創始人。“考拉看看”簽約作家。近幾年,他深度接觸曾康霖教授,潛心研究曾康霖學術思想,其主編的展現曾康霖學術思想的《讀懂中國金融》同步出版中。此外,著有《褚橙方法》《用友之父:王文京傳》《富世繪》等書,目前他在寫作有關褚時健先生和褚橙的新書。秦立軍,天使投資人,曾任職於多家上市公司,並擁有跨國礦業運作經驗,中國金融發展史研究者,長期關注金融改革、金融理論、金融創新等領域的問題。“考拉看看”簽約作者。

馬玥,優質內容互聯平台“考拉看看”聯合創始人,“考拉財經”主編,資深財經評論員、媒體人。

簡評

★ 他是中國銀行界最高決策層的老師,他是金融學科建設中的翹楚,他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把西南財經大學的金融學科建設打造成中國首屈一指的金融人才培養搖籃,使西財名滿天下,盛名至今不減。他是中國金融工程學科開設的先驅,打破舊陳規,引入新模式,奠定現代金融學科建設全體系縱橫發展體制。
★他是教育界的金融家,引入經典金融學理念,廣采博納,推新出奇,親力親為。他是金融教育的領航人,指點當今最知名的金融人物未來管理的發展方向和時代趨勢。他是研究者的引路人,探究現實,分解當下,各個擊破,守正出奇。他是金融的播種者,指點無數人走出貧窮、迷茫的漩渦,點播有理想的人創造財富的新思路。如今這些人都已有所成就。他是距離金融影響經濟最近的人,他的弟子遍布金融投資政商學界,潛移默化影響中國投資!他是一個執著鑽研的人,80歲依然研究不止,根植金融學科研究,不斷研究金融熱點,78之年成為對金融學科建設做出卓越貢獻的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他是一個老者,有著仁者的慈懷和智者的光輝。他是一個勇者,經歷過人生的輝煌和沉淪,堅守不渝。他是一段傳奇,年逾80歲,始終懷著年輕的理想和責任感,矢志教書育人,研究 者激揚。他,就是曾康霖。
★《金融大師 曾康霖》是唯一一部曾康霖傳記,首次公開曾康霖80年的跌宕人生!

★首次披露新中國跌宕起伏的金融學科建設和金融業發展內幕!

★首次總結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科建設的成功哲學,道盡不為人知的艱辛歷程!

★首次披露老一輩金融教育家管理育人之精髓和大智大慧!

★首次揭秘從鄉村稅務員到金融高管教父的激盪人生!披露治學研究之艱辛,為更多人治學增知帶來關鍵性指點!

前言

|序一|書寫中國現代金融新篇章
曾康霖教授是我國著名的金融學家,他和他同時代的金融學家一起,用不懈的努力、辛勤的付出,書寫了中國現代金融學科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新篇章。
曾康霖教授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追隨者,他將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與中國金融改革、發展實踐相結合,致力於研究金融學基礎理論。他的系列學術專著系統地梳理和研究了金融領域中的歷史和現實問題,他的財政銀行體制的改革理論,他的“按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商業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等研究成果,為金融改革實踐提供了理論支撐和操作方案,為發展中國特色的金融學理論做出了卓越貢獻。
曾康霖教授從教50餘載,為人謙遜,誨人不倦,愛護學生,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他為金融實踐部門培養了大量的人才,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尊師。
《知行金融:曾康霖》這本書及其學術思想記錄了曾康霖教授的師者一生及其學術研究。師者的風範表率、豐碩的學術成果,將勉勵著後輩金融教育和科研工作者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為中國金融學科的發展做出貢獻!

|序二|站在金融潮頭
《知行金融:曾康霖》馬上就要與讀者見面了,這不僅是金融界的一大喜事,也是文化界的一大喜事。曾康霖教授作為金融學界著名的學者,不僅著作等身,學術觀點在多個學術陣地獨樹一幟,更可喜的是他對金融教育的執著追求以及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桃李滿天下,學生個個英雄才俊,占居中國金融界各級決策群體的重要地位。由於曾康霖教授的金融修養與個人魅力,《知行金融:曾康霖》將為金融界的理論工作者和實務工作者提供一套成功的金融人生的路徑與思想方法,這對經濟學及其他學界正在奮鬥的年輕人而言也是一份學術大餐。我作為曾康霖教授的老朋友,不由自主地想在開卷前對各方面的讀者講幾句話,共同尋找獲取更大教益的背景思路。
我和曾康霖教授相識於1979年末的廣州礦泉別墅,那是第一次全國貨幣理論學術討論會。36年來,我一直以曾康霖教授為學習榜樣,從內心裡佩服其做人、為師、治學、科研等各個方面的成就。我觀察曾康霖教授在治學之路上有很多成功的訣竅,這部傳記一定會展現他大量鮮為人知的、在學術上的心路歷程,會為同行提供難得的治學經驗與思想方法。
曾康霖教授重基礎理論,根深基實,不斷拓展。據我觀察,曾康霖教授的金融學術研究路徑,是從紮實的金融學基礎理論研究開始的。他最初的研究成果,基本集中於金融學基本理論問題。紮根不深是不可能成為參天大樹的。他對金融基礎理論的紮實研究,是他成功的重要前提。1985年,他給我寄來了他的專著《金融理論探索問題》,之後不到一年,又收到他的《資產階級古典學派貨幣銀行學說》,一年出版兩本理論專著,確是罕見的速度,其實也是他基礎理論研究成果的長期積累。在這之後,1987年到1997年的11年間,他出版了《貨幣論》《貨幣流通論》《資金論》《信用論》《利息論》《銀行論》等多部金融理論系列專著,這在金融界是少見的。可見他在金融理論研究基礎上,向金融理論專題研究深入的研究次序。
曾康霖教授善創新思維,在學科交叉地段尋求突破。曾康霖教授由於有深厚的金融理論的基礎性研究,加上他一貫思想敏銳,思維超前,隨時都能夠發現金融實務、理論與政策中的問題,不斷拓展研究範圍,包括貨幣問題、信貸問題、銀行管理問題等,如他的《金融實際問題探索》《銀行資產負債管理論》《投資基金論》等。繼而他又向金融理論與實務周邊拓展,如《金融經濟學》《金融經濟分析導論》《略論經濟學研究的幾次革命》《虛擬經濟:人類經濟活動的新領域》等。近年,他又盯住金融發展歷史與金融文化倫理問題,一步步向金融學研究的深度掘進,如《百年中國金融思想學說史》,他研究了中國近現代上百名金融專家的學術思想和20多個金融專題的理論演進,填補了近現代中國金融學說史研究的空白。在《百年中國金融思想學說史》的自序中,他探討了儒釋道文化與西方宗教對金融的影響,深入到金融文化、金融倫理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創新性思想。
曾康霖教授喜社會交流,工作勤奮紮實,永不停歇。我每次與曾教授見面,他都會談到很多專業學術問題,隨時隨地腦子裡都裝著學術問題。加上他為人忠厚,做事嚴謹,受人之託,忠人之事,承諾的事情,從來都是有頭有尾,所以朋友很多,且為至交,這也許是他信息量最多,能夠永遠站在金融潮頭的原因。他先後承擔了數十項國家與省部級研究課題,均做得扎紮實實,大多評價極高並獲得獎勵。曾康霖教授在金融學講台上執教55年,言傳身教,其弟子多數都在國家金融機構與企業從事高層領導和管理工作,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重視。現在,他雖然已接近耄耋之年,但還在孜孜不倦,論著數量不減,質量越來越高。《曾康霖著作集》和《曾康霖文集》幾個系列,接二連三地推出。他在金融理論研究永立潮頭的同時,始終沒有忘記教書育人的身份,金融學科建設發展與金融教育始終是他最關注的問題,撰寫了《金融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等多部金融教育論著。
曾康霖教授是大家公認的金融學大師,他曾說:“我一向主張,無論是金融理論的教學者還是研究者,都應當做到既尊重經典又不迷信經典,既注重書本,更注重實際。對西方現代金融理論和思維邏輯要學習、借鑑、包容,但不盲從,要從實際出發,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理論。同時,要注意加強金融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研究。”
1991年,曾康霖教授由於對中國金融教育的突出貢獻成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13年,曾康霖教授獲得了劉鴻儒金融教育基金會“中國金融學科終身成就獎”。西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趙德武教授評價說:“曾康霖教授的治學理念、學術智慧和人格魅力,已經成為西南財經大學名師大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祝曾康霖教授學術之樹長青,身體永遠健康。
中國金融史學家、中國商業史學會名譽會長孔祥毅

|前言|鏡像、記錄和傳承
記錄一代金融學大師的鏡像
希望能把他的故事和精神記錄下來
希望有人傳承感謝這個時代可以讓我們去做一些想做的事情!
從我們動議寫一本關於曾老師的書到他終於答應和我談談書的事,其間大約用去了18個月的時間。這真是一場漫長的等待,不過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當這本書擺到讀者面前,時間已經過去了3年。
有幸可以和曾老師深入交流,有幸把曾老師的故事以書本呈現,非常幸運!
提出寫作這本書的時間是2012年11月24日。當時,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執行院長劉方健教授邀請我去西南財經大學柳林校區騰驤樓參加“中國金融學科終身成就獎”頒獎典禮暨第九屆“中國金融論壇”。
這天,是曾康霖老師的大日子,他獲得了2013年度“中國金融學科終身成就獎”。
這位77歲的老人在獲獎致辭時回憶過往治學為人,他哽咽淚下。
這個獎頒給曾老師實至名歸。
他是中國金融學科建設的翹楚,幾乎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把西南財經大學的金融學科建設成中國首屈一指的金融人才培養搖籃。
他是中國金融工程學科建設的先驅,打破陳規,引入新模式,奠定現代金融學科建設全體系縱橫發展體制。
他是銀行家的老師,距離金融影響經濟最近的人,他的弟子遍布金融、投資、政、商、學界,潛移默化影響中國經濟發展!
他是教育界的金融家,引入經典金融學理念,廣采博納,推新出奇。
他是金融家的引路人,穿越歷史,探究現實,迎難而上,解決問題。
……
曾康霖老師致獲獎辭時的發言特別謙虛,充滿感恩。對於100萬元獎金,他當場即決定拿出來設立獎學金。
我們更多地了解後知道,這位讓我們十分敬仰的金融大師在個人生活和學術研究上都保持著一貫的低調作風。
現場是雷鳴般的掌聲,我突然發現自己早已淚流滿面。就在那一刻,我決定要寫一本曾老師的書,我對他的過往歲月產生了強烈的好奇,我希望能用一本書來記錄下這一切。
論壇活動結束,我去和他打招呼,向他提出寫書的請求,曾老師卻直接拒絕了我。“我不值得寫,沒什麼好寫的吧!比我做得好的人太多了,我還在學習中。”
後來我仔細想想,自己太衝動了,這么唐突地提出要求,也真是十分的不禮貌。不過我並不打算放棄。走出騰驤樓,我和劉方健教授溝通此事。此前我和劉方健教授一直在研究四川的民間金融,他總是給予我很多幫助。對於我的構想,他依然非常支持,我則請他向曾老師表達我的意願。
其後我陸續和曾老師聯繫,每次見劉方健教授,也一直托他代為促成。
此時我在媒體工作,業餘一直堅持寫作。儘管曾老師沒有同意,但我已經在開始做一些資料的收集和準備工作。我耐心等待著曾老師同意的那一天。
時間到了2014年春節後不久,劉方健教授給我來電話說,關於寫書,曾老師可能會同意,我喜出望外。
2014年3月,我辭去傳媒工作,也有更多的時間消化前期的資料。在此之前,我剛剛完成了同樣讓我十分佩服的企業家褚時健先生的一本書。今天來看,兩位老人家都是“80後”,而他們都讓人敬仰。
2014年6月13日,星期五。
天氣有些悶熱,我和搭檔立軍正在蓮桂西路的水果庫房裡喝茶。接近中午時分,電話突然響起來,是劉方健教授打來的,“曾老有可能同意了,你下午和他聯繫一下,再做努力看看”。
隨後我和曾老師又進行了電話聯繫,確定再見面溝通,曾老師到底是同意我們寫他,還是會拒絕?我想還是等見面以後再向曾老師介紹有關情況,如果他不同意,只有繼續請劉方健教授去做工作。
後來見面,我們的聊天依然從頒獎那天開始,我的確十分佩服這位老人家,因為心生佩服,所以願意去做這樣一件事情。
曾康霖老師的人生經歷豐富,著述頗豐,更是桃李滿天下,如今我們就算窮盡一生時間也遠不能完全吸收他的研究。除了他的研究成果,他的治學精神顯然同樣值得向更多人傳播,值得更多人學習和借鑑。
我想在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可以做一些事情,比如把他的經歷寫成書。
說服這樣一位嚴謹的治學者同意讓我們寫一本傳記真的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不過,總算他答應讓我們試一試。
我們的確希望能把他的故事和精神記錄下來,希望有人傳承。曾老師終於同意讓我們試一試,從曾老師家走出來,我們反而更緊張了,要寫好這本書並不容易。我第一時間把這個訊息告訴了劉方健教授。
曾老師十分嚴謹,他幾乎每次見面都叮囑我們,切不可寫成歌功頌德,一味表揚,一定要客觀。
這本書寫得磕磕碰碰,有幾次,曾老師突然和我們說,能不能不寫了,他總認為自己做的事情似乎微不足道。
雖然在達·芬奇這樣的大師看來,“描寫人,是容易的;描寫人的心靈,則是艱難的”,而當我們真正開始動筆時,我們發現用文字去再現,真的是難上加難。
在這本書中,我們試圖去描述這位出身草根,從鄉村稅務員到金融教父,從金融門外漢到開創金融學科教育,50餘年投身中國金融,80歲高齡依然沒有停下研究和育人步伐的金融大師的人生和心路歷程。同時,我們也希望去記錄中國金融業過去80年的變遷和發展。
曾康霖老師所經歷的正是中國金融業變遷的一個縮影,要想了解中國金融,研究曾康霖老師是一個最好的角度。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讀懂了曾康霖,就讀懂了中國金融。
一切從1935年四川瀘縣的鄉野開始,生逢亂世,從奔波一家人的生活開始,他國中畢業後去做鄉村稅務員,端上公務員鐵飯碗後卻選擇放棄,再進入四川財經學院(現西南財經大學)學習。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新鮮的大學生活還沒全面展開卻接連迎來政治運動,幾經沉浮,10餘年荒廢再上講台的他使出渾身解數,終於奠定西南財經大學在中國金融教育領域的地位……從在鄉村收稅到進大學校園,再到走上講台,坎坷65年,歷經不為人知的艱辛。
作為建設中國現代金融學科最成功的教育家的代表,其創新研究和人生追求,對新中國金融體系建設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曾康霖老師擁有著讓人驚奇的東方式人生,他在中國金融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低調而又執著的研究和用心育人的故事,極為感人,非常時期的人生微妙而又充滿傳奇色彩。
在寫曾康霖老師時,我總想起吳曉波老師寫吳敬璉先生時提到的思考,一代人為之奉獻了熱血和智慧的目標是否得到了實現?他們並不為回報而為,不過,他們是否得到了應有的記憶和致敬?
“為了寫得好,必須充分地掌握題材,必須對題材有足夠的思索,以便清楚地看出思想的層次,把思想構成一個聯貫體,一個連續不斷的鏈條。”即便我們像博物學家布豐那樣努力,亦顯得距離遙遠。曾康霖老師著作等身,數十年經歷和治學研究,在三年的時間裡我們三個人去了解是遠遠不能及的。
這本書是我計畫對曾康霖老師進行更深入研究的一個部分,未來幾年內,我還將促成更多有關他本人和學術思想的內容出版,同時也將力所能及去推動他的學術思想和治學為人精神的傳遞,這樣,我們對他的研究、描述和傳承將更為系統。
如果一切順利,在本書出版的同時,由曾康霖老師的十位弟子聯合研究的他的學術思想並據此撰寫的《金融的本質》一書也將出版。另外新的出版計畫也在推進當中。
無論如何,這次的創作都是一個愉快的過程。如同德國詩人海塞所言:“沒有什麼比沉浸在創作的歡樂與激情中揮筆疾書更美、更令人心醉的事了。”
一撇一捺,最難勾畫,寫人難,寫曾康霖這樣的大師難上加難。在忐忑不安中,我們總算完成了這本書的創作。
回過頭來看,為什麼寫這本書,我在之前進行了說明,這裡我想借用的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觀點:“寫作而沒有目的,又不求有益於人,這在我是絕對做不到的。”
希望我們這次的創作能有益於人!
歷史學家托·卡萊爾說:“優秀的傳記像優美的人生一樣罕見。”我們儘量去寫好這本書,但是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的記錄的確只能截取時間片段,而曾康霖老師所經歷之事遠比本書豐富許多。
最後提一句:書本是微不足道的,唯有生活才是偉大的。
張小軍
2015年10月10日於成都

目錄

第一章瀘縣往事
如果把“命運”二字拆開,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出生在什麼樣的國家和時代,這是我們的“命”,而我們決定走的路和走多遠,那是我們的“運”。我們的“命”無法選擇,而決定和影響“運”的因素中,環境、性格以及諸多偶發因素是我們一生跌宕起伏的關鍵因素。

1935/瀘縣硝煙/四合頭大瓦房/六臘之戰/“麻五類”/三歲喪母/像中了“狀元”/改名字/背著槍去收稅/長兄為父/局長批評
第二章光華園書生

曾康霖報考的第一志願就是中國人民大學,而他夫人謝應輝首先報考的也是這所學校。不過,陰差陽錯,兩人都來到了四川財經學院。從瀘州到成都,曾康霖要到隆昌上火車。在成都下了火車後,他攜帶著行李,要了一輛兩個輪子的人力車,直奔成都新西門外的光華村。

進大學/大觀園/追隨大師/考試得三分/“拔白旗,插紅旗”/反右1957年/運動,運動/畢業分配/愛情/溫馨家庭
第三章新使命

“去日不可留,來者猶可追。”1978年,曾康霖已過不惑之年。他感受到光明流逝的催迫,至此之後,他幾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學術研究、學科發展和學生培養上。除了像曾康霖這樣的知識分子,對很多人而言,1978年都是個極具標誌意義的年份。

迎來改革春天/重新開門辦學/首批金融學子/金融人才搖籃/姓“資”姓“社”困局/身體力行/一面旗幟
第四章銳意改革

康霖和當時許許多多心懷家國的年輕人一樣,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迅速改變國家落後的面貌。時代也配合了他們這些年輕人。金融領域的春天也到來了,自上而下,人們都在考慮如何把這個龐大的經濟核心重新驅動起來,是在廢墟上重構高樓,還是把錯誤的改正過來,或者還要走些彎路——人們開始明白:必須尊重規律與規則。
一文激起波瀾/為股改奠定理論基礎/描繪商業銀行藍圖/主張扶貧金融/匯通銀行試驗
第五章突破創新

曾康霖既是理論大師,又是踐行者。他提出的不少意見和建議,相當數量已被套用到實際工作中。敢為人先者,必有大氣魄和大膽識,曾康霖在其學術生涯中,充分體現了這種銳意進取的精神。
人民幣再認識/艱難的方向選擇/政企分離與巨觀調控/承包之爭
第六章大愛無疆

曾康霖的金融教學長達50餘年,在此期間,他共培養了50位碩士生、78位博士生,為金融實踐部門輸送了大量的人才。他是實現中國金融學科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第一批老教師之一,外界稱他為中國金融學界德高望重的師長,富有人性魅力和人格感染力的學者。
教學重任/教學相長/關愛始終

第七章再攀高

從辛亥革命到2010年這一百年,儘管中國的金融不成學說,但是有很多思想,這是中國最活躍的年代,也是最具變革的年代,我們能不能把這些人物的思想歸納整理、總結出來,展現中國在金融學說上的研究?

巨著問世/終身成就獎
第八章曾老師如是說曾康霖的學術研究不但為中國改革時期金融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他的關於扶貧性金融、農村金融制度設計等理論學說也開創了金融業的新領域。同時,他的研究一直都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往往也直達金融業敏感的核心區。當然,這些創新的研究時刻把他推向了風口浪尖。
曾康霖在“中國金融學科終身成就獎”頒獎典禮上的獲獎感言/曾康霖學術觀點集錦
第九章大家談曾康霖

我愛學生,學生愛我,是因為他們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優秀傳統;我愛學生是因為我認為老師要做“人梯”,要為學生打工,要先當學生,後當先生。可以說,我寫了不少東西,主要是為了學生,為了更新和豐富教學內容。
2013年度“中國金融學科終身成就獎”頒獎詞/吳富林:在“舊邦”與“新命”之間/馮用富:時代的使命/岳志:終身導師/張橋云:我國轉軌金融學的重要奠基人/潘席龍:儒雅真誠的長者,難仰其頂的豐碑

|附錄|曾康霖自述:往事並不如煙——一位老校友的回憶/曾康霖人生坐標
|後記一|人生導師
|後記二|一場華麗的冒險
|致謝|

精彩文摘

公元1935年,在中國為民國二十四年,論乾支則為乙亥,屬豬。
這一年,全球經濟危機餘音未散,中國亦大事不斷,八年前被定為首都的南京已十分熱鬧,秦淮河畔關於“實行新生活,禁止煙賭娼”的標語在風中搖曳,不過夫子廟的茶鋪依然一片繁忙。
此時,臨近南京的上海,“白銀風暴”正在蔓延開來。內憂外患、政令不行的國民政府隨後進行了全面抗戰前夕最重要的一輪金融改革。
這一年的氣候也十分反常,冬季北平清華園出現了史無前例的零下20.5 ℃極端最低氣溫。這年的寒風中,魯迅眼裡“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蕭紅出版了《生死場》,而這一年的光景更像魯迅對《生死場》描述的評價,“人和動物一起忙著生,忙著死”。
1935年,在中國歷史上實為大收編的一年。國內銀行界突變,宋子文重新執掌中國銀行,而彼時華商紗廠正紛紛陷入困局。當時的國民政府在危機爆發時不僅沒有雪中送炭,反而藉機對民營資本進行收編,不僅在實業界如此,金融業也突然被政府收編。
“千百年間,自有貨幣流通以來,中國民間的金融組織就沒有被官方控制,特別是明清兩代的錢莊、票號十分發達,成為社會自由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自1935年之後,政府突然將金融業收入囊中,自由經濟之脈從此斷絕。”中國企業史作家吳曉波在《跌盪一百年:中國企業1870—1977(上)》中梳理1935年的歷史發現,這一年最讓人擔憂的還不是經濟,而是越來越惡劣的戰亂局勢。
此時的紅軍正在艱苦卓絕的長征途中。日軍不斷在華北挑釁,侵華戰爭很快就要全面爆發了。
總之,在歷史上,1935年實為跌宕起伏的一年。我們為何把1935作為第一章來寫這樣一本專著呢?
這些事件,不僅表面看來跌宕起伏,實質上更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癥結,也是將在以後掀起波瀾的根源。
這本書要記錄的曾康霖先生,即出生在危機四伏的1935年。
曾康霖的家庭際遇亦在大背景下隨之輪轉,其間關係因果,恰為歷史的影子,也是他人生的起點。
“我出生在一個什麼樣的家庭,自己真有點說不清楚。”曾康霖在臨近耄耋之年回憶出生時,兒時記憶已然模糊。經過回憶,曾康霖得出的結論是“家庭出生不能選擇,家庭出生對人的成長有重要影響”。
“一棵植物,就其本身而論,是無足輕重的。它構成風景的一部分,因某一機緣而在這裡落地生根。朦朧的微光,沁涼的寒風,每一株花朵的閉合——這些並不是因,也不是果。”德國思想家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對植物的描述和本書我們要描述的曾康霖對人生起點的描述邏輯亦有通合。
如果把“命運”二字拆開,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出生在什麼樣的國家和時代,這是我們的“命”,而我們決定走的路和走多遠,那是我們的“運”。我們的“命”無法選擇,而決定和影響“運”的因素中,環境、性格以及諸多偶發因素是我們一生跌宕起伏的關鍵因素。
在現代文明史上,如果脫離了時代和國家的背景,任何一個人的經歷都是蒼白而沒有意義的。
1935年全國不平靜,四川當然十分鬧騰。
曾康霖1935年10月8日出生在四川瀘縣,我們的敘述也無妨從四川那年發生的大事開始。
1935年3月2日上午,重慶珊瑚壩機場,身系玄色斗篷的蔣介石在宋美齡陪同下走下飛機懸梯。等候於福特飛機邊的四川“剿匪”總司令劉湘心情十分複雜。
蔣介石踏出飛機,劉湘的四川控制權就將宣告結束。
時間如果往回倒一些,辛亥革命之後,四川軍閥林立,混戰就沒停過,但山高水遠且有“剿共”牽絆,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中央勢力並未染指巴蜀地區。
1934年,紅四方面軍由陝入川打得四川軍閥落花流水,此時劉湘向蔣介石求援,而國民政府正需要這樣一個絕佳機會。《先鋒國家歷史》曾記錄:蔣介石曾對其幕僚說:“川、黔、滇三省各自為政,共軍入黔我們就可以跟進去,比我們專為圖黔而用兵還好。……今後只要我們軍事、政治、人事、經濟調配適當,必可造成統一局面。”
此後,蔣介石在西南運籌帷幄,四川結束了以往各自為政的局面,最終實現了“中央化”。1935年的西南之行使他對川、滇、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的西南半年之行收穫頗豐,他最終做出決策,一旦抗戰爆發,以四川為核心的西南諸省將作為國民政府抗戰的大後方。
根據何曉鵬在《蔣介石為何把四川作為支撐抗戰的大後方》一文中的記錄,這年10月,蔣介石在離川前進行了兩次演講,核心內容即贊四川的物產、地理、人民,認為四川“是復興民族最好的根據地”。他說:“……我們今後不必因為在華北或長江下游出什麼亂子,就以為不得了,其實沒有什麼!只要我們四川能夠穩定,國家必可復興!”最後,他明確無誤地宣告:在對日戰事發生後,無論中國出現什麼情況、何種困難,只要川滇黔三省存在,國家必可復興,“其實不必說川滇黔三省存在,就是只剩下了我們四川一省,天下事也還是大有可為。”
出於戰略需要,此後國民政府也著手開始對西南進行大規模開發建設,尤其是針對西南地區的工業建設和交通設施,國民政府從1935年始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和物力。
1935年,南京國民政府在四川省劃置18個行政督察區,瀘縣隸屬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根據《民國·瀘州歷史大事記》的記錄,當時的區署就設立在瀘縣。
如今從成都驅車前往瀘縣,當天可以跑個來回,而且還可以走馬觀花。
如果你去曾康霖早年曾做過稅務員的瀘縣兆雅鎮,在一個叫新溪村的地方,你可以看到一番別有風味的景象。這裡的老街街面由青石板組成,每塊長約3米,橫砌於街面。居民房屋均為木質結構,臨街而建,整條街道就是歷史變遷的見證:從明朝晚期到清朝、民國再到“文化大革命”……各個年代的房子你都能看到。
陽春三月,古街異常寂靜、冷清,只有幾家店鋪開著門……
歲月匆匆,如今曾康霖出生的院子滿目滄桑,一些房屋已經垮塌,舂米的石盤安靜地躺在院角,而先前院子中間的戲台子早已不見了蹤跡,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家人的一棟農家小樓。院子中間一些的大壩子已經被野草占領……
不過,置身其中,我們仿佛看到,一個瘦弱的小男孩在院落里等待父親和母親回家,而等待他的是早早當家的命運和一個大時代背景下的跌宕開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