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中書省

直中書省

《直中書省》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之一。

概況

【作品名稱】直中書省

【創作年代】
【作者姓名】白居易
【作品體裁】

原文

直中書省
絲綸閣①下文章靜,鐘鼓樓中刻漏②長。
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薇郎③。

注釋

絲綸閣:指替皇帝撰擬詔書的閣樓。
刻漏:古時用來滴水計時的器物。
紫薇郎:唐代官名,指中書舍人,因中書省曾改名紫微省,取天文紫微垣為義,故稱。“薇”一作“微”

譯文

我在絲綸閣值班,沒什麼文章可寫,周圍一片寂靜只聽到鐘鼓樓上刻漏的滴水聲,時間過得太慢了。
在這黃昏的寂寞中,我一個人孤獨地坐著,誰來和我作伴呢?惟獨紫薇花和我這個紫薇郎寂然相對。

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漢族,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唐代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後遷下邽(今天的陝西渭南市臨渭區)。白居易父親後來在河南鞏縣當縣令,和當時鄰居新鄭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清水秀,就舉家搬遷到了新鄭,唐代宗大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出生於新鄭縣(今河南新鄭)東郭宅,在新鄭生活到12歲,後為躲避中原戰亂

白居易
轉移到江南。遷居卒於武宗會昌六年。
白居易自幼聰穎,讀書十分刻苦,讀得口都生出了瘡,手都磨破了繭,年紀輕輕的,頭髮全白了。至今還有他出生七個月“略識之無”和初到長安“顧況戲白居易”等典故。他的詩不僅在中國,在日本朝鮮等國都有廣泛影響,他還與元稹共同發起了“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
白居易晚年長期居住在洛陽香山,故號“香山居士”。武宗會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白居易去世於洛陽,葬於洛陽香山,享年75歲。他去世後,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說:“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著有《白氏長慶集》,共有七十一卷。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晚年好佛。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最為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敘事詩中《琵琶行》《長恨歌》《賣炭翁》等極為有名。其中《琵琶行》中的“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較為有名。
鄧肖達曾說:“正是因為白樂天的詩老嫗能解,才確立了他的詩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白居易的詩在當時流傳廣泛,上自宮廷,下至民間,處處皆是,其聲名還遠播新疆和朝鮮、日本。白詩對後世文學影響巨大,晚唐皮日休、宋代陸游及清代吳偉業、黃遵憲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詩的啟示。白居易的詩歌在日本的影響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歡的唐代詩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說中常常可以見到引用他的詩文,可以說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國唐代詩歌的風雲人物。
晚年與“詩豪”劉禹錫友善,稱劉白,提倡歌詩發揮美刺諷喻作用。其詞極有特色,以風格明麗見長,為後世詞人所推崇。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暮江吟》《憶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憶元九》《直中書省》《長相思》《題岳陽樓》《觀刈麥》《宮詞》《問劉十九》《買花》《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