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目劄是以胞瞼頻頻眨動為主要臨床特徵的眼病。此病以小兒患者多見。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目劄類似於西醫學的維生素A缺乏引起的結角膜上皮乾燥及角膜上皮點狀脫失。
病因
飲食不節,脾胃損傷,脾虛肝旺,氣血津液不能濡養目珠;肺陰不足,虛火上炎。
病機
1、飲食不節,脾胃受損,脾虛肝旺,氣血津液不能濡養目珠。
2、燥邪犯肺傷津,目珠失潤。
3、肝腎陰虧,虛火上炎,淚為肝液,生化乏源,更因虛火灼煎,津液不足以潤澤目珠。
診查要點
診斷依據
1、多見於小兒,疳積上目、赤絲虬脈、椒瘡等病證常兼見本症。
2、雙眼胞瞼頻頻眨動,不能自主,或感癢澀畏光。
3、輕者眼外觀如常人,重者可兼見瞼內面紅赤,顆粒叢生,白睛乾燥無光澤或黑睛生翳等。
病證鑑別
小兒疳積上目、赤絲虬脈、椒瘡等病證常兼見本症,應予以鑑別。
疳積上目繼發於小兒疳積,是以初起時在暗處不能見物,繼而眼珠乾燥,黑睛混濁,甚至糜爛破損為特徵的眼病。《秘傳眼科龍木論》對本病記載較早。又名小兒疳眼、疳毒眼。相當於西醫學之角膜軟化症。如不能及早診治,容易導致失明。
赤絲虬脈指氣輪白睛上血絡赤絲明顥的病症。多因血絡郁滯所致。椒瘡、粟瘡一類病症,常有赤絲虬脈出現。其它如用眼過度或過甚等,均可致白睛上血管擴張,發生赤絲脈。
相關檢查
眼部檢查:胞瞼頻頻眨動,或見白睛微紅,或2%螢光素液檢查可見黑睛生星翳。
辯證論治
辯證要點
脾虛,氣血津液不足,肝旺火灼,耗傷津液,因此辨證除有眼症外,當以脾虛肝旺之全身症狀為要點;燥邪傷津耗液,致肺陰不足以潤珠,頻頻眨眼以敷布津液潤之,故辨證以白睛微紅乾澀及肺陰不足的全身症狀為要點;肝腎陰虧,津液不足,黑睛失卻潤養,辨證以眼乾澀痛、黑睛生星翳及肝腎陰虧、虛火上炎之全身症狀為要點。
治療原則
健脾潤燥,養陰清熱,滋陰降火。
證治分類
(一)脾虛肝旺
症狀:胞瞼頻頻眨動,眼輕度癢澀不舒、畏光,常喜揉眼,可見黑睛生星翳;多飲食偏嗜,納差形瘦,煩躁不寧;舌淡苔薄,脈細數。
治法:健脾清熱消積。
方藥:肥兒丸加減。
常用藥:人參、白朮、茯苓、黃連、使君子肉、神曲、麥芽、山楂肉、蘆薈、炙甘草。
(二)燥邪犯肺
症狀:胞瞼頻頻眨動,眼乾澀不適,白睛微紅,或見黑睛細小星翳;可見咽鼻乾燥,便秘;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養陰清熱潤燥。
方藥:養陰清肺湯加減。
常用藥:甘草、芍藥、生地、薄荷、玄參、麥冬、貝母、丹皮。
(三)陰虧火炎
症狀:胞瞼頻頻眨動,眼乾澀痛,白睛微紅,黑睛生星翳;咽乾口燥,耳鳴健忘,失眠多夢,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降火。
方藥:知柏地黃丸加減。
常用藥:知母、黃柏、生地黃、山茱萸、山藥、茯苓、澤瀉、當歸、白芍、枸杞子、菊花、石決明、白蒺藜。
其他療法
1、滴眼藥水:可選用人工淚液等滴眼,同時還可套用抗生素眼藥水滴眼。
2、塗眼藥膏:晚上睡覺前可塗抗生素眼藥膏。
3、根據臨床證型,可選用知柏地黃丸或杞菊地黃丸等口服。
轉歸預後
該病多見於小兒,是一種較常見的病症,雖無大的危害,但自愈的可能不大,要持續至成年終生,影響人的正常生活,特別是社交活動。
預防調護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常剪指甲。
2、不要長期佩戴隱形眼鏡;更換隱形眼鏡時要小心。
3、與急性結膜炎的預防相同,主要是切斷傳染源與注意眼和手的衛生。
4、禁止患者在公共場所洗浴、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