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戈洛時期
孔戈洛的生平不詳,據說他原是盧巴人一個部落的首領,在遷居新地後,他用和平滲透與武力征服兩種手段逐漸控制了當地居民,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他對一些倔強不馴的臣民處以極刑,往往令人割去他們的鼻耳或乳房。因此,在盧巴人的傳說中,孔戈洛是一個既殘酷又傲慢的人,是廣降甘霖的一條紅色巨蛇,以彩虹形式出現於世;他還令人修建高塔,希望能重新上天。蛇和彩虹也因此成為盧巴王室的標記。
盧巴王國尚保留某些母系氏族社會的遺蹟。在選定新王及其登基過程中,王太后起著較大作用,並且王后的母親與國王共掌宗教大權。按盧巴人的傳統,國王吃喝不能被其他人看見,還要隱瞞其他自然生理功能,被認為象神一樣生存。當新國王或酋長產生時,他們要在公共廣場上點燃一堆火,並一直燃燒到他們死時為止;臣屬的酋長和部民則從這堆火中點燃各自的火堆,以示對統治者的效忠。盧巴王國的臣屬關係還表現在各地的部民要定期向本部落酋長交納貢品,然後再匯集到首都基騰塔,進貢給國王。
姆比利登時期
大約在1585年,孔戈洛被他的侄子伊倫加·姆比利殺死。姆比利登基後,不斷向周鄰地區進行征服活動,使盧巴王國的版圖西至布希梅河(桑庫魯河上游)、北達馬尼馬、東到盧夫瓦河。他成了盧巴人口頭傳說中王國的另一奠基人②。但是,在姆比利死後,盧巴王國爭奪王位的鬥爭更加激烈,到18世紀晚期,先後執政的有七個國王:伊倫加·利烏、卡松龍、卡倫布路、古瓦·桑扎、姆望內·孔貝、代卡克里亞和伊倫加·松古。
恩貢貝時期
1785年,盧巴第十代國王庫萬布·恩貢貝繼位。在他統治時期(1785—1805年),盧巴再次出現興盛局面,王國的疆界向東已擴展到坦噶尼喀湖的西岸。他把全國領土分成若干個省,由他自己直接統治或任命省督管轄,強化了中央集權。省之下設區或村,其首領稱“基盧盧”(kilolo),由貴族和酋長們擔任,職位世襲,他們負責為國王徵收貢賦。此外,還設立專門官員“姆維勒·恩坦達”(mwinentanda),掌管國家土地,包括土地的分配、定期休耕和組織人開闢荒地等。在中央宮廷里,他也增設了許多官職,通常由王室成員擔任,其中較高的職位有“桑加”(Sanga,首席顧問)、“特維太”(tvite,財政大臣)、“穆龍達”(munonda,負責維持宮廷內部的和諧)和“姆夫姆”(mfumu,宮廷顧問)。為了防止外族的入侵,恩貢貝在邊境建立了一支防衛力量,並用封邑的辦法使歸附的部落對他效忠。庫萬布·恩貢貝後繼無人,他死後王國內部重新爆發爭奪王位的戰爭,國勢再次衰落。至19世紀末,盧巴王國已分裂成若干個小酋長國。
盧巴王國消逝後期
統一的盧巴王國雖已消逝,但盧巴人的語言和他們創造的文化在剛果河流域產生了重要影響。盧巴語言藝術奠基於讚美詩“卡薩拉”(kasala)的傳統之上,有關伊倫加·卡拉拉的敘事詩已成了一項重要的藝術作品。盧巴語經過數百年的錘鍊和藝術加工,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在中非許多族裡廣為流傳,是今剛果共和國通用的四大語言之一,在沙巴省和開賽省還用於初等教育。盧巴人的雕塑也很出名,品種多樣,在東部亨巴體現了柔和的自然主義風格,而在北部松吉則體現了完全不同的莊嚴風格,其中雕塑的精品是姆博科(mboko),一種女性小雕像,手裡拿著碗、王室坐凳和其他具有象徵意義的物件。盧巴多音符樂曲也是一項重要的文化成就。
盧巴王國的社會性質
基本上可以肯定是奴隸制。在盧巴王宮裡,有許多被稱為“下等人”的奴隸和避難者,他們受國王的保護,但其中許多人在國王死後被用作人祭。在一般村莊裡也有奴隸,他們的處境可能較悲慘,在盧巴口頭傳說里有一首歌謠反映了他們的處境:“他們侮辱我,我忍聲吞氣;雖然我憤怒地想逃走,可我無法找到返回故鄉、回到親人身旁的路。”進入18世紀以後,隨著對外擴張和內亂的頻繁發生,戰俘數量激增,盧巴奴隸制有了新發展,國王開始把戰俘奴隸集中到都城附近,建立奴隸村和奴隸世系,擔負耕種和守護任務。大概從這時候起盧巴參預了大西洋奴隸貿易體制,向葡萄牙等國奴隸販子提供奴隸。後來,盧巴與隆達、卡曾貝都成了奴隸的一個重要來源地。奴隸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大,損害了當地生產的發展,也加劇了社會的動盪不安。這是盧巴王國衰落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