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足龍(Euhelopus)

盤足龍(Euhelopus)

盤足龍(學名Euhelopus)是蜥腳下目盤足龍科的一屬恐龍,化石發現於中國山東省。過去被認為生存於侏羅紀晚期啟莫里階,在2009年,被修正至白堊紀早期的巴列姆階/阿普第階,約1億3000萬到1億1200萬年前1。盤足龍是大型的草食性恐龍,身長約15米,重約15到20噸2,前肢長於後肢。

基本信息

簡介

中文名稱( Chinese)→ 盤足龍
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
拉丁文學名( Name)→ Euhelopus
發音( Pronounced)→ you-HEE-low-pus
含義( Meaning)→ 足像圓盤由此得名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亞目( Suborder)→ Sauropodomorpha 蜥腳型亞目
類( Infraorder)→ Sauropoda 蜥腳類
Eusauropoda 真蜥腳類
科( Family)→ Euhelopodidae 盤足龍科【未確定】
亞科( Subfamily)→ Euhelopodinae 盤足龍亞科【未確定】
屬( Genus)→ Euhelopus 盤足龍
模式種( TYPE SPECIES)→ E. zdanskyi 師氏盤足龍
其它種( OTHER SPECIES)→
...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
時代( Period)→ 侏羅紀晚期Kimmeridgian?
分布( Found in)→ 中國
發現地層( Stratum)→ ...
食性( Diet)→ 植食
典型體長( Length)→ 10-15米
推測體重( Mass)→ 20-24噸
發現者( Discoverer)→ Romer, 1956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Romer, 1956

其它

【A】它是有記載以來第一個在中國發現的恐龍,20世紀20年代被一位瑞典探險家找到。盤足龍是植食性。足像圓盤,以適應水中生活,長15米左右,和4頭大象一樣重。主要生活在水中。盤足龍是中等體型的蜥腳類恐龍,頸部和尾部都比較長。與大型蜥腳類恐龍相比,盤足龍的名氣不是很大,但是這是我國的蜥腳類恐龍中最早被發現的,我國後來發現的不少蜥腳類恐龍也與盤足龍有一定親緣關係。
【B】瑞典的考察者Zdansky在寧家溝挖掘到二具不完整的蜥腳類恐龍骨骼。運送到瑞典的烏普薩拉大學由Wiman做究。Romer將原來Wiman所命名的Helopus重新在1956年命名為盤足龍,同時提出一個盤族類的新亞科。到1934年,楊鍾健協同卞美年考察這個化石點,又採集一些破碎不全的骨骼,大多屬於盤足龍的一部份,而少部份則經過監定屬於獸腳類恐龍以及劍龍類的背部突棘。盤足龍的頭骨一般與圓頂龍相比較,但較為低平。它具有極為碩長的脖子。總共有17個頸椎。頸椎體的神經棘很低,在肩部附近開叉很寬廣。據推估這具師氏盤足龍體長達到10到11公尺,是中國所正式命名的第一隻蜥腳類恐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