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盂 | |||||
拼音:pányú | |||||
解釋: | 1.盤與盂。盛水和盛食物的器皿。古代常將銘言或功績刻於盤盂,以為法鑒。 |
盤盂釋義:亦作“盤杅”。圓盤與方盂的並稱。用於盛物。古代亦於其上刻文紀功或自勵。
盤盂來源:《戰國策·趙策一》:“昔者,五國之王,嘗合橫而謀伐趙,參分趙國壤地,著之盤盂,屬之讎柞。”
吳師道補正:“言其日見而不忘。”《韓非子·大體》:“豪傑不著名於圖書,不錄功於盤盂,記年之牒空虛。”
《後漢書·崔駰傳》:“遠察近覽,俯仰有則,銘諸几杖,刻諸盤杅。”李賢註:“杅亦盂也。”
晉潘尼《乘輿箴》:“雖以堯、舜、湯、武之盛,必有誹謗之木,敢諫之鼓,盤杅之銘,無諱之史。”
唐司空圖《解縣新城碑》:“竊惟自古恢揚盛業,激贊宏圖,朝則帶礪傳盟,家則盤盂著誓,必資麟筆,共振鯨鍾。”
章炳麟《正仇滿論》:“戊戌百日之新政,足以書於盤盂,勒於鐘鼎。”盤盂:盤與盂。盛水和盛食物的器皿。古代常將銘言或功績刻於盤盂,以為法鑒。
《墨子·尚賢下》:“書之竹帛,琢之盤盂,傳以遺後世子孫。”
《呂氏春秋·慎勢》:“功名著乎盤盂,銘篆著乎壺鑒。”
漢王充《論衡·亂龍》:“楚葉公好龍,牆壁盤盂皆畫龍。”參考資料:【zdic.net漢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