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盒子炮手槍在中國的輝煌
盒子炮是毛瑟軍用手槍在中國的一種稱呼,除了這個稱呼以外,中國人還稱它為駁殼槍,自來得,快慢機,匣子槍等等。
自從清末進入中國直到韓戰其地位由蘇聯手槍代替,都是每箇中國軍人的夢想,整整輝煌了半個世紀。
從清末革命黨各次起義,到民國初年軍閥混戰,北伐戰爭,中原大戰,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每一個戰場都能看到雙方裝備的大量的毛瑟手槍。
性能數據
口徑----7.63mm
全彈長----34.55mm
彈頭類別----普通彈
彈頭結構----圓頭、平底、鉛心、全被甲
彈頭直徑----7.82mm
彈頭質量----5.57g
彈殼型式----無凸緣、瓶形
彈殼最大直徑----9.68mm
彈殼長----25.14mm
底緣直徑----9.91mm
彈殼材料----黃銅或塗漆鋼、復銅鋼
發射藥量----0.52g
底火類型----伯丹式或博克塞式
初速----455m/s
槍口動能----576J
平均最大膛壓----240MPa
歷史
毛瑟手槍在廣泛參加了抗戰,內戰,但是到了韓戰中期,就逐漸被蘇式托卡列夫手槍代替。
很多人不理解,其實道理很簡單。
毛瑟手槍是舊中國武器裝備低下的產物。
一把加工最精緻的毛瑟手槍,也無法和一把粗製濫造的衝鋒鎗對抗。
在二戰的實戰中,手槍造成的損傷微乎其微。
內戰中,國共雙方雖然裝備了一些衝鋒鎗和輕機槍,但是數量不多,所以仍然有毛瑟手槍的使用空間。
到了韓戰中期,蘇聯援助的50式衝鋒鎗(波波沙)大量裝備部隊,毛瑟手槍的就沒有繼續裝備的必要了。
韓戰以後,隨著突擊步槍的興起,攻擊手槍更是迅速退出了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