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氣逐瘀丸

益氣逐瘀丸

益氣逐瘀丸綜合了固本清源的治療思想,在益氣、活血的前提下,考慮到消積、補血、行氣、止痛、昇陽、助運等多環節的協同作用,以冀治療意圖得以順利實現。服用後期可配合成藥補中益氣丸、生脈飲、血府逐瘀口服液等以鞏固療效。

基本信息

適應證

畏寒自汗,易於感冒,倦怠無力,精神萎頓,頭昏耳鳴,心悸氣短,疼痛固定不移,瘕瘕腫塊,肌膚甲錯,唇舌暗紫,或見瘀點、瘀斑、血縷,或有肢體痿廢不用,脈沉澀無力。

選用藥物

生黃芪250克,黨參200克,赤芍藥150克,白芍藥150克,川芎90克,當歸120克,桃仁90克,紅花90克,白朮120克,青皮90克,陳皮90克,柴胡90克,生蒲黃(包煎)90克,黃精100克,丹參120克,升麻90克,炙甘草60克,廣地龍90克,五靈脂90克,檀香45克,砂仁(後人)30克,茯苓100克,香附90克,山藥250克,防風100克,神曲100克,山楂90克,牛膝120克,生地黃120克,枳殼100克,麥門冬120克,牡丹皮100克,延胡索100克,澤蘭葉100克,烏藥90克。

製備

將以上藥物放人清水中浸泡一晝夜,然後用快火連煎三汁,用細紗布過濾,去渣取汁,再以文火慢慢煎煮濃縮。另用鱉甲膠200克,以黃酒400毫升浸泡烊化,冰糖或蔗糖500克,連同50克參三七粉,趁熱一同沖入藥中收膏,待冷卻以後便可服用。

分析

本方為氣虛血瘀的病證而設,因為氣為血帥,氣能行血,氣的生化不足或氣的消耗過多,導致氣虛證。另外氣與血的關係十分密切,氣虛直接影響著血液的生成和運行,氣的推動無力,血行遲緩不暢而成瘀。所以方中一組藥物用生黃芪、黨參、白朮、黃精、茯苓、山藥、炙甘草等益氣扶正,推動血液運行;另一組以赤芍藥、白芍藥、川芎、桃仁、紅花、丹參、廣地龍、山楂、牡丹皮、澤蘭葉、參三七粉等活血化瘀;更用生蒲黃、五靈脂、延胡索等化瘀止痛。以上益氣、活血、化瘀三者為本方的主要治療思想。

同時配合套用鱉甲膠軟堅消積;當歸、生地黃、麥門冬補血養陰;青皮、陳皮、柴胡、檀香、枳殼、烏藥等行氣理氣;以升麻升發清陽;防風與黃芪、白朮共同益衛固表;砂仁、香附、神曲健脾助運。

常用配方

[功效] 適用於活血祛瘀,溫經止痛。

[用途] 以寒凝血瘀為主要症狀者。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或絞痛、拒按,得熱稍緩。下腹有結塊,婚久不孕,月經量少或行經不暢..或經期延長,經色紫暗、有血塊,血塊排出腹痛減輕,伴四肢厥冷,面色蒼白,舌質紫暗,舌邊尖有瘀點、瘀斑。

[用法] 每次1 丸 每日2 次 溫黃酒送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