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解鑒,字子鏡,號虛白道人,濟南歷城人。生於嘉慶五年,博學工詩,雅好詩文,少應童子試,但名困場屋,一生不售,終未獲衿。晚年絕意功名,隱居濟南東北之黃台山,以訓蒙為業,著

序跋
說部書,唐宋人尚已;近今則蒲留仙《聊齋志異》,怡心悅目,殆移我情,不厭百回讀也。其敘事委曲詳盡而不嫌瑣屑,其選詞典贍風華而不病文勝,其用筆輕倩波俏而不失纖巧。其奇想天開,憑空結撰,陸離光怪,出人意表,而不得謂事所必無,以烏有子虛目之。向以為絕調獨彈,殆寡和矣。辛酉夏,余於役歷下,得解君子鏡所著《益智錄》八冊,細讀一過,而驚留仙有嗣響也。同年友葉芸士廉訪謂其為書“無一骯髒語,無一輕薄語,勸善懲淫,一軌於正”,大異乎《聊齋》之呵神詈鬼,以抒其抑鬱牢騷之氣者,斯言當矣。顧余尤喜其逼肖留仙,而無刻意規摹之跡,是真善學前賢而遺貌取神者。亟宜付梓,以公同好,抑以知操觚為文,師古非襲古也。解君具如此才華,博一青衿不可得,訓蒙鄉曲,今已垂老,而托心豪素,絕無幾微不平之鳴犯其筆端,其學與養為何如矣!學士讀書稽古,懷才不遇,即遊戲文章,亦足立言不朽,如芸士謂為若勸若懲,有功世道云云者。吾知君雅不欲以斯錄自見,而斯錄未嘗不可以見君;斯錄不足以傳君,而君固將以斯錄傳也。質之芸士,當不河漢斯言。
鹹豐辛酉夏至後十日,濱州杜喬羽筠巢甫識。
版本
清康熙十四年(1675)刻本
199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煙雨樓續聊齋志異 (清)解鑒著 ; 王恆柱,張宗茹校點
補遺
《益智錄》是規仿蒲松齡《聊齋志異》體例而作,不論其題材內容、情節構思都明顯受到了《聊齋志異》的極大影響。從形式上看,其取材範圍與《聊齋》相近,大多為人間奇聞,鬼狐異事,花妖精魅,奇聞異說,廣采旁搜,隨筆條記,這與蒲松齡設茶柳泉採擇故事相類。在小說結構上,與《聊齋》相近,多以人物作主線,通過敘述人物的生活經歷或生活斷片來展開故事。其小說每篇短者一、二百字,長者四、五千字,而以中長者居多。每篇後皆有“虛白道人曰”,發表議論,揭示題意,與《聊齋》“異史氏曰”相類。從內容上看,《益智錄》描寫人與人、人與狐鬼、人與動物之間的故事,許多篇章狐鬼是主角。與《聊齋》相同,篇中的花妖狐鬼皆具人情,變化為人,使人不辨其為異類。作者描寫它們與人的交往故事,從而反映人間的世態人情,詮釋作者勸善懲惡的創作主旨。其內容大致可分五部分:一、崇德勸善故事:這是《益智錄》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通過故事,作者歌頌德高之人,鞭撻無德之人,最後體現有德之人必獲厚報的正義理想。作者抱著一定的社會責任感,以善惡報應作武器,來實現其懲惡揚善的目的。如小寶之母拾金不昧,終使貧困母子獲巧遇《小寶》;聶文煥雖年逾知命,無資赴試,仍把諸戚友助其赴試之資全部用以解救雷姓夫婦,終使自己考中進士,官至太守《聶文煥》;《惡夢》、《來生債》等則寫有人多行不義而終受惡報的故事。二、戀愛婚姻故事:與《聊齋》一樣,《益智錄》中也有許多篇章是描寫花妖狐魅及人與人之間的愛情故事的,如《阿嬌》、《蘇玉真》等。在這些愛情故事中,雖然作者並不能擺脫“父母之命”的封建婚姻信條,但作品中的主人公卻多能自覺追求自由戀愛和自主婚姻,與封建家長的束縛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抗爭,反映了他們個性意識的覺醒和作者對他們愛情追求的同情和支持,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三、家庭故事:寫家庭中父子、兄弟、夫妻相處的故事。通過這些故事,作者讚揚和睦友愛的家庭關係,譴責那些夫妻反目、兄弟仇敵的家庭關係,呼喚互助互愛的親情,如《上官勇》、《金瑞》、《李義》等。四、人生遇合故事:多敘某人發跡變泰的過程和奇遇,如《瓊華島》、《應富有》等。五、記述奇聞異事:其中有人間奇案故事,如《路案》、《冤縊》;有敘術士故事,如《請乩》、《申術士》;有敘人與動物故事,如《義狼》、《白猿》;有敘人間異事,如《賀舉人》。有些內容涉及當時人物,對保存文獻也有一定作用。如《隴州三案》記述了馬國翰任隴州知州時所破三件案子,《張春嬌》記諸城劉喜海任浙江廉訪時所破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