皺緣黑蛋巢

皺緣黑蛋巢

皺緣黑蛋巢是一種真菌,擔子果為倒圓錐形,少數呈漏斗形、杯形,外側淺 褐色、褐色、污褐色至黑褐色,主要分布在中國、印度、泰國、美國、蓋亞那;西印度群島等地方。

基本信息

拉丁名Cyathuslimbatus
中文名緣黑蛋巢
定名人Tul.

參考文獻

Ann.Sci.Nat.Ⅲ,(1):78,1844;Tai&Hung,Sei.Rep.Nat.TsingHuaUniv.3(2):40,1948;Teng,FungiofChinap.688,1963;Tai,SyllogeFungorumSinicorump.1444,1979;Liu,Gast.China,150,1984

采 集 地

中國、印度、泰國、美國、蓋亞那;西印度群島、夏威夷群島、非洲、南美

形態描述

擔子果為倒圓錐形,少數呈漏斗形、杯形,(3.5-)6.0~10.0mm,
真菌真菌
口部寬(4.0-)5.0~7.0(-9.0)mm,基部常有褐色的菌絲墊,直徑為4~5mm。包被外側淺褐色、褐色、污褐色至黑褐色,被有黃棕色或淺褐色短毛或毛稍長,粗或細柔,常結成簇,縱條紋明顯,0.7~2條/mm,長度達包被高度的1/3~1/2;包被內側棕色、淺褐色、灰色、暗煙色至灰黑色,縱條紋明顯,1~2條/mm,長度占包被高度的1/3~1/2,口緣整,無流蘇(個別個體除外)。小包扁,圓形或寬橢圓形,(1.2-)1.4~2.0×(1.0-)1.2~1.8mm,暗栗色、灰黑色至黑色,具雙層皮層,間有褐色粗絲(直徑為2.8~5.0μm),缺外膜。擔孢子廣橢圓形、矩橢圓形,個別呈卵形,(11.0-)14.5~23.0(-26.0)×(7.0-)8.0~16.0(-18.0)μm,壁厚1.5~3.0μm,大小變幅較大,尤其是寬度。

討 論

皺緣黑蛋巢與大孢黑蛋巢CyathuspoeppigiiTul.同屬於第Ⅵ組,但後者包被小,外側多呈污褐色,口部常收縮內卷,縱條紋細密,擔孢子明顯大,為30~42×20~28μm(Brodie,1975),國內研究標本的孢子大小一般為24~45×16~26μm。如前所述,皺緣黑蛋巢的擔孢子變幅較大,不同作者的描述和顯微計測結果見表15。從表15可以看出,不同作者對該種擔孢子的顯微計測描述有較大差異。本卷作者對我國該種標本的研究,同樣發現孢子有較大的差異:采自雲南勐侖的HKAS4274和產地不詳的HMAS17364,擔孢子寬度僅為7.5~10.5μm,接近該種模式及戴芳瀾、鄧叔群、劉波的記述,但長度可達22.5μm;采自廣西的HMAS27034,擔孢子寬7.5~12.5μm,與HKAS21854(采自勐臘,孢子寬10~13.5μm)則接近Brodie(1975)的描述,其餘各號的孢子寬8.0~16μm,接近Dring對該種的記述(寬7.0~15μm)。李寶珠、簡秋源(1987)曾報導台灣有該種分布,並在檢索表中列出擔孢子呈橢圓形,大小為12~16×7~8μm,作者未能借看標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