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遼興宗由於對弟弟耶律重元當初告發蕭耨斤廢立之事感激在心,興宗對耶律重元倍加信賴、恩寵無比。先封他為皇太弟,又賜他金券誓書,並委以北院樞密使、南京留守、知元帥府事等重任。在一次酒席宴上,興宗竟微帶醉意地許諾,待“千秋萬歲”之後就將皇位傳給弟弟重元。
但是,此話畢竟是酒話,清醒後的遼興宗很快就把許諾忘在一邊。從長子耶律洪基6歲起,他就開始培養他做自己的接班人。先封為梁王, 11歲時,又封燕王。 12歲總知北南樞密院事,加尚書令,進封燕趙國王。 19歲領北南樞密院事, 21歲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開始參與朝政。興宗病重之際,又召洪基“諭以治國之要”。因此,興宗死後,耶律洪基順利地繼承了皇位,是為遼道宗。
此時的耶律重元早已不是當年那個什麼事情都講給哥哥聽的小男孩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慢慢明白了皇帝是個什麼東西,皇位意味著多么大的權力。而且,母親蕭耨斤與哥哥興宗的言行,也助長和鼓勵了他的權力欲,使他暗自懊悔當年放棄皇位是多么幼稚的一件事情。重元之子涅魯古也逐漸長大成人,他的權力欲望比乃父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道宗的權力自其即位伊始就受到了叔叔和堂弟的挑戰。道宗深知父親能坐穩皇位和自己能坐上皇位,叔父重元是至關重要的,於是對重元父子依然採取了安撫策略。在即位的第三天,他就封耶律重元為皇太叔;次年,又拜重元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給他以繼承皇位的指望。同時,他還先後對重元之子涅魯古封以吳王、楚國王,武定軍節度使,知南院樞密使事。
但是,越來越多的封號並沒有滿足重元父子倆的權力欲,反而使他們的氣焰更加囂張了。
耶律重元知道等待侄子的皇位太不現實,他本人雖說也想當皇帝,但至少還沒有利令智昏,否則他完全可以搶在興宗死時與侄兒一決雌雄。但是,重元的兒子涅魯古性格陰狠,興宗早就說他“目有反相”。在兒子的再三蠱惑下,耶律重元終於產生了取道宗而代之的想法。
詳細過程
清寧七年(1061),涅魯古奉調回朝知南院樞密使事,於是他立即抓緊時機鼓動父親造反,他向重元獻計:詐稱患病,待道宗前來探視時,抓住機會行弒。但重元當時顧慮尚多,所以未採取這項計謀。
兩年後,重元父子等來了一個更方便的機會:道宗要到太子山行獵。獲悉這一訊息,重元父子立即策劃,打算在道宗行獵時,襲擊灤河行宮。但是,這一陰謀尚未付諸實施就被敦睦宮使耶律良發現了。他未敢直接向道宗奏報,因為他知道皇帝對重元父子正深信不疑呢!他首先向皇太后密報了此事。太后對此事極為重視,怕走漏了風聲,壞了大事,於是假稱自己生病,召道宗前來探視,這樣她才有機會將這一訊息告知道宗。道宗乍一聽說,根本不相信會有這等事,懷疑耶律良奏報不實,甚至認為是耶律良有意要離間他們叔侄之間的骨肉親情。耶律良焦急萬分,但毫無辦法,他只好在道宗面前發誓,以性命擔保自己所言非虛。他勸道宗及早設防,以免墜入重元父子的詭計之中。同時他還建議設計進行驗證:召涅魯古前來,如其不應召,即“可卜其事”。太后也從旁提醒:“此社稷大事,宜早為計。”道宗這才派人去詔涅魯古,使者果然被涅魯古扣留。
由於契丹人隨身都佩戴著割肉用的餐具刀,該使者趁看守不備,割斷捆繩得以逃出。待使者趕回行宮奏報了全部經過,道宗對耶律良的情報才確信不疑。他趕忙招來南院樞密使、許王耶律仁先,告以情況緊急,派其前往搜捕。可是,仁先未及備馬,涅魯古率四百士兵已至行宮。
在突如其來的危機面前,道宗一時顯得六神無主。他打算逃往北、南大王院,耶律仁先以為不妥,他認為皇帝此時若捨棄隨從,叛亂分子必會尾隨其後,這樣,很可能就會墜入他們的掌握之中。況且,“南、北大王心未可知”,投奔他們,亦未必靠得住。在緊急情況下,許王耶律仁先、知北院樞密使事趙王耶律乙辛、南府宰相蕭唐古等“環車為營,拆行馬,作兵仗,率官屬近侍三十餘騎陣柢桓外”。叛軍因早有準備,來勢甚猛,道宗被射傷肩臂,乘馬亦為所傷。護衛奮勇射殺了涅魯古,重元才負傷而退。
黎明時分,不死心的耶律重元脅迫奚人獵戶3000人再犯行宮。北院宣慰使蕭韓家奴出陣對奚人說:“汝等效逆,徒取族滅。何若悔過,轉禍為福。”奚人並不知道那么多國家大事,一聽這種做法將禍及族人,全都害怕了,紛紛繳械投降。耶律仁先等乘便奮擊,追殺20餘里,耶律重元亡入大漠,走投無路,自殺身亡。臨死前他哀嘆說:“涅魯古使我走到了這一步!”
當年讓他當皇帝,他密報給哥哥。現在不該自己當皇帝了,卻跟侄子搶,真是“悔不該,當年拋了赤金冠;到如今,卻因反叛遭身亡。”悔之晚矣!
文學作品
金庸小說《天龍八部》第二十七章——金戈蕩寇鏖兵,以這段歷史為背景,虛構了蕭峰協助耶律洪基平叛的過程。